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809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液压缸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液压缸的上侧安装有液压杆,液压杆的中轴线与液压缸的中轴线相重合,液压杆的上侧装配有转轴,转轴的上侧位置装配有第二置车台,第二置车台左侧位置装配有挡板,第二置车台的上侧通过支撑柱装配有第一置车台,通过添加液压缸以及液压杆来实现对第一置车台以及第二置车台高度的调节,该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停车位只能进行一辆车停放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而挡板的设计则对行进过程中的车辆进行指引,防止车辆冲下第一置车台,而重力传感器的设计则便于对第一置车台上的车辆进行监测,继而在有车停止后升起液压杆,实现对两辆车的停放。

An automatic lifting device for a three dimensional parking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reoscopic parking automatic lifting device,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layout, hydraulic rod hydraulic cylinder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hydraulic rod i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xis and the axis coincide, the upper assembly hydraulic rod shaft, shaft assembly upper position has second set Taiwan, Second Taiwan car left position is equipped with baffle, second set car Taiwan side through the support column equipped with the first car, by adding a hydraulic cylinder and a hydraulic lever to adjust the first car Taiwan and second car set height, the design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car parking the traditional parking lo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and the baffle design is on the process of moving the vehicle guidance to prevent vehicles rushed first set cars, and gravity sensing The design of the device is convenient to monitor the vehicle on the first station, and then raise the hydraulic rod after the stop of the car to stop the two c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中国停车位很缺乏,继而在2010年除了炒房地产、看世界杯之外,还有一样就是炒停车位。在南京最高价的已经达到35万一个停车位,这既有力的彰显了停车位紧缺的现状及程度。又以广州为例,广州汽车增长率为22%,这不难想到,停车位要怎么开发才能跟上这个步伐,所以需要一种新的设备来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升降结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挡板、第一置车台、支撑柱、第二置车台、限位杆、液压缸、液压杆、转轴以及行进槽,所述液压缸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液压缸的上侧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中轴线与液压缸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液压杆的上侧装配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侧位置装配有第二置车台,所述第二置车台左侧位置装配有挡板,所述第二置车台的上侧通过支撑柱装配有第一置车台,所述第一置车台上端面的左侧位置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一置车台以及第二置车台的上端面上分布有行进槽,所述第二置车台的两侧位置装配有限位杆。所述升降结构包括重量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继电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继电器位于控制盒的内部,所述重量传感器装配在支撑柱的下侧位置,所述重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液压缸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车台以及第二置车台的下侧端面上安装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车台与第二置车台的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行进槽的宽度为4500mm。进一步地,安装限位杆下侧的地面上开设有呈环形布置的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通过添加液压缸以及液压杆来实现对第一置车台以及第二置车台高度的调节,该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停车位只能进行一辆车停放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而挡板的设计则对行进过程中的车辆进行指引,防止车辆冲下第一置车台,而重力传感器的设计则便于对第一置车台上的车辆进行监测,继而在有车停止后升起液压杆,实现对两辆车的停放,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中行进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挡板、2-第一置车台、3-支撑柱、4-第二置车台、5-限位杆、6-液压缸、7-液压杆、8-转轴、9-行进槽、10-重量传感器、11-单片机、12-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升降结构,主体部分包括挡板1、第一置车台2、支撑柱3、第二置车台4、限位杆5、液压缸6、液压杆7、转轴8以及行进槽9,液压缸6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液压缸6的上侧安装有液压杆7,液压杆7的中轴线与液压缸6的中轴线相重合,通过添加液压缸6以及液压杆7来实现对第一置车台2以及第二置车台4高度的调节,该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停车位只能进行一辆车停放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液压杆7的上侧装配有转轴8,转轴8的上侧位置装配有第二置车台4,第二置车台4左侧位置装配有挡板1,第二置车台4的上侧通过支撑柱3装配有第一置车台2,第一置车台2上端面的左侧位置安装有挡板1,第一置车台2以及第二置车台4的上端面上分布有行进槽9,第二置车台4的两侧位置装配有限位杆5。升降结构包括重量传感器10、单片机11以及继电器12,重量传感器10、单片机11以及继电器12位于控制盒的内部,重量传感器10装配在支撑柱3的下侧位置,重量传感器10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1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单片机11的输出端与继电器12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继电器12的输出端与液压缸6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挡板1的设计则对行进过程中的车辆进行指引,防止车辆冲下第一置车台2,而重力传感器的设计则便于对第一置车台2上的车辆进行监测,继而在有车停止后升起液压杆7,实现对两辆车的停放。第一置车台2以及第二置车台4的下侧端面上安装有加强筋,第一置车台2与第二置车台4的规格相同,行进槽9的宽度为4500mm,安装限位杆5下侧的地面上开设有呈环形布置的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驾驶者将车辆开到第一停车置车台的上侧,然后下车,此时,重力传感器对第一置车台2的重量进行检测,检测的数据传输到单片机11,在单片机11中分析得出有车停放时,此时,单片机11通过继电器12开启液压缸6,进而液压杆7升起,第一置车台2的高度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对第二置车台4的水平位置于地面齐平,进而即可进行第二辆车的停放。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挡板、第一置车台、支撑柱、第二置车台、限位杆、液压缸、液压杆、转轴以及行进槽,所述液压缸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液压缸的上侧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中轴线与液压缸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液压杆的上侧装配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侧位置装配有第二置车台,所述第二置车台左侧位置装配有挡板,所述第二置车台的上侧通过支撑柱装配有第一置车台,所述第一置车台上端面的左侧位置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一置车台以及第二置车台的上端面上分布有行进槽,所述第二置车台的两侧位置装配有限位杆;所述升降结构包括重量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继电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继电器位于控制盒的内部,所述重量传感器装配在支撑柱的下侧位置,所述重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液压缸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停车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主体部分以及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挡板、第一置车台、支撑柱、第二置车台、限位杆、液压缸、液压杆、转轴以及行进槽,所述液压缸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进行布置,所述液压缸的上侧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中轴线与液压缸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液压杆的上侧装配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侧位置装配有第二置车台,所述第二置车台左侧位置装配有挡板,所述第二置车台的上侧通过支撑柱装配有第一置车台,所述第一置车台上端面的左侧位置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一置车台以及第二置车台的上端面上分布有行进槽,所述第二置车台的两侧位置装配有限位杆;所述升降结构包括重量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继电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晨龙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