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盾构侵限地段的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盾构侵限地段的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
技术介绍
地铁轨道道床分为普通道床,中等减振道床及减振浮置板道床。为降低地下轨道交通运营时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根据环评要求,轨道系统目前大量采用了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隧道未打偏时,标准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盾构管片1、基底2,水沟3、隔振单元4、浮置板5、检查孔6、短轨枕7、钢轨9、密封条10、盖板12、横向排水沟13、空隙14,轨道结构高度为L1=920mm,隔振单元4中心距离线路中心线距离为L2=950mm,钢轨9中心距离线路中心线距离为L4=717.5mm,短轨枕7比浮置板5面高L6=30mm,浮置板5厚L3=340mm,空隙14的高度为L5=30mm。在盾构侵限地段,如隧道上浮时,轨道结构高度达不到920mm。地下轨道交通普遍采用5.4m内径的圆形隧道,预留给减振浮置板道床的轨道结构高度设计值为870-920mm。但是,受不利地质条件及施工操作水平的影响,盾构隧道的推进路线可能会与设计路线发生偏移而侵限,这将导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盾构侵限地段的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浮置板、隔振单元、短轨枕、凸台和钢轨;所述基底设置于盾构管片上,所述浮置板设置于基底上;所述隔振单元设置于浮置板内;所述短轨枕设置于隔振单元上,且顶部与浮置板顶面齐平;所述凸台设置于浮置板上,且中心与盾构管片的中心重合,所述钢轨设置于短轨枕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盾构侵限地段的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浮置板、隔振单元、短轨枕、凸台和钢轨;所述基底设置于盾构管片上,所述浮置板设置于基底上;所述隔振单元设置于浮置板内;所述短轨枕设置于隔振单元上,且顶部与浮置板顶面齐平;所述凸台设置于浮置板上,且中心与盾构管片的中心重合,所述钢轨设置于短轨枕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盾构侵限地段的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置板的厚度为3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盾构侵限地段的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为760mm,隔振单元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钢轨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盾构侵限地段的减振浮置板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单元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武,史海欧,罗信伟,刘堂辉,吴嘉,王仲林,周再玲,尹华拓,袁江,丁先立,卓文海,涂勤明,祝朋玮,黄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