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4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直接安装在装备上利用底盘动力发电的动力站,存在的底盘输出动力的使用效率降低、系统庞大有效空间减小、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而降低了基本可靠性、设计制造费用提升致使系统费效比低,还带来装备维护保养的不便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包括带有内腔的箱体,电动机、液压泵、发电机、第一齿轮传动机构、第二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三齿轮传动机构。优点:本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以轮式汽车底盘作为运行体的工程车辆等装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后,可同时满足电力和液压动力的要求,也可采用外接市电输入而输出动力。

A dual input and double output power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input double output power mechanism;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background technology mentioned directly installed using the power chassis power generation station in equipments, reduce the using efficiency and output power of the chassis system complexity, reduce the large effective space system increased the basic the reliability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he cost of upgrading the system resulting in cost efficiency ratio is low, the technical problems also bring inconvenience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The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is a double input and double output power mechanism, including a box with inner cavity, an electric motor, a hydraulic pump, a generator, a first gear drive mechanism, a second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third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advantages are: the double input and double output power mechanism, the engineering vehicle and other equipment with wheeled vehicle chassis as the running body can be us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ower and hydraulic power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new type of utility vehicle, and the external power input can also be used to output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属于工程车辆动力源

技术介绍
工程车辆等装备为满足动力需求,通常设置的动力源(站),但大多采用携带独立的发电设备这种方式。使用中的取放、安置、接线、调整等操作步骤繁琐,费工费时,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于是,在很多工程车辆装备中开始使用直接安装在装备上利用底盘动力发电的动力站,但只能直接供电器类设备使用,而对需要液压传动的机构则需要额外单独设置一套转换机构,这样一来就造成底盘输出动力的使用效率降低、系统庞大有效空间减小、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而降低了基本可靠性、设计制造费用提升致使系统费效比低,还带来装备维护保养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现有直接安装在装备上利用底盘动力发电的动力站,存在的底盘输出动力的使用效率降低、系统庞大有效空间减小、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而降低了基本可靠性、设计制造费用提升致使系统费效比低,还带来装备维护保养的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设计思想是,为各种以轮式汽车底盘作为运行体的工程车辆等有多种动力需求的装备提供一种既能有电力供应也有液压动力输出;即可从底盘动力,又可利用市电工作的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的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包括带有内腔的箱体,在箱体左端的底部通过连接支座设置电动机,电动机的电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竖直设置且贯穿箱体内腔,第一齿轮轴的底部转动设置在箱体上;在第一齿轮轴上设置第一齿轮;在箱体右端竖直设置有贯穿箱体内腔的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在箱体上且第二齿轮轴的底部伸出箱体,在第二齿轮轴的底部通过第二联轴器转动连接发电机;在第二齿轮轴上设置第二齿轮;在位于电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箱体底部设置液压泵且液压泵轴竖直伸入到箱体内腔内,液压泵轴与箱体之间转动连接;在液压泵轴上套装定向离合器,定向离合器的内圈固定连接液压泵轴,定向离合器的外壳上固定第五齿轮,第五齿轮通过第一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第一齿轮;在液压泵轴的顶部同轴设置第四齿轮轴且第四齿轮轴与液压泵轴不连接,第四齿轮轴的上端转动连接箱体;在第四齿轮轴的下部套装磁粉离合器,磁粉离合器的输入端内圈连接第四齿轮轴,磁粉离合器的输出端壳体连接液压泵轴;在第四齿轮轴的上部设置第六齿轮;在位于液压泵与发电机之间的箱体底部设置有底盘车动力接口,底盘车动力接口连接第三齿轮轴且第三齿轮轴竖直设置且贯穿箱体内腔,第三齿轮轴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箱体;在第三齿轮轴的下部设置第三齿轮,第三齿轮通过第二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第二齿轮;在第三齿轮轴的上部设置第四齿轮,第四齿轮通过第三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第六齿轮。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的磁粉离合器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产品,直接购买获得。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的定向离合器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产品,直接购买获得;而本技术中使用的定向离合器为,外圈转时,内圈跟着转;而内圈转时,外圈不跟随转的定向离合器。由于是常规技术产品,具体的结构本技术不作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使用的,电动机、液压泵和发电机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产品,均是直接购买获得的;因此,具体的结构本技术不作详细的说明。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齿轮传动机构为两级齿轮减速机构。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三齿轮传动机构为一级齿轮减速机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是一种结构紧凑、特别方便可靠、能适应多种工况要求的双输入/双输出的集成动力机构2、本技术的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以轮式汽车底盘作为运行体的工程车辆等装备采用本专利技术以后,可同时满足电力和液压动力的要求,也可采用外接市电输入而输出动力。3、本技术的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与现有的相关动力源(站)相比,所有这些操作无须人员接线、安装及调整,能够自主方便的选择从底盘动力实现电力和液压动力的双输出,或选择使用市电输出液压动力,这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的集成设计,提高了装备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装备重量,简化了系统,操作维护简便,拓宽了装备执行机构的动力选择范围,给装备需要动作的机构的设计或选择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包括带有内腔的箱体1,电动机8、液压泵12、发电机16、第一齿轮传动机构18、第二齿轮传动机构19和第三齿轮传动机构20。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传动机构18和第二齿轮传动机构19为两级齿轮减速机构。第三齿轮传动机构20为一级齿轮减速机构。如图1所示,电动机8通过第一连接支座10用螺栓固定在箱体1左端的底部,电动机8的电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9连接第一齿轮轴2;第一齿轮轴2竖直设置且贯穿箱体1内腔,第一齿轮轴2的底部转动设置在箱体1上;在第一齿轮轴2上设置第一齿轮2-1。如图1所示,在箱体1右端竖直设置有贯穿箱体1内腔的第二齿轮轴7,第二齿轮轴7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且第二齿轮轴7的底部伸出箱体1,在第二齿轮轴7的底部通过第二联轴器17转动连接发电机16;在第二齿轮轴7上设置第二齿轮7-1。如图1所示,液压泵12通过第二连接支座14用螺栓固定在箱体1底部,液压泵12位于电动机8与发电机16之间,液压泵轴12-1竖直伸入到箱体1内腔内,液压泵轴12-1与箱体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液压泵轴12-1上套装定向离合器13,定向离合器13的内圈固定连接液压泵轴12-1,定向离合器13的外壳上固定第五齿轮11,第五齿轮11通过第一齿轮传动机构18连接第一齿轮2-1。在液压泵轴12-1的顶部同轴设置第四齿轮轴4且第四齿轮轴4与液压泵轴12-1不连接,第四齿轮轴4的上端转动连接箱体1;在第四齿轮轴4的下部套装磁粉离合器5,磁粉离合器5的输入端内圈连接第四齿轮轴4,磁粉离合器5的输出端壳体连接液压泵轴12-1;在第四齿轮轴4的上部设置第六齿轮3。磁粉离合器5的电源接通时,磁粉离合器5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接通;断电时,磁粉离合器5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断开。如图1所示,在位于液压泵12与发电机16之间的箱体1底部设置有底盘车动力接口15,底盘车动力接口15连接第三齿轮轴6且第三齿轮轴6竖直设置且贯穿箱体1内腔,第三齿轮轴6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箱体1;在第三齿轮轴6的下部设置第三齿轮6-1,第三齿轮6-1通过第二齿轮传动机构19连接第二齿轮7-1;在第三齿轮轴6的上部设置第四齿轮6-2,第四齿轮6-2通过第三齿轮传动机构20连接第六齿轮3。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使用汽车底盘驱动时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图1所示,汽车底盘的动力通过底盘车动力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的箱体(1),在箱体(1)左端的底部通过连接支座(10)设置电动机(8),电动机(8)的电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9)连接第一齿轮轴(2),第一齿轮轴(2)竖直设置且贯穿箱体(1)内腔,第一齿轮轴(2)的底部转动设置在箱体(1)上;在第一齿轮轴(2)上设置第一齿轮(2‑1);在箱体(1)右端竖直设置有贯穿箱体(1)内腔的第二齿轮轴(7),第二齿轮轴(7)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且第二齿轮轴(7)的底部伸出箱体(1),在第二齿轮轴(7)的底部通过第二联轴器(17)转动连接发电机(16);在第二齿轮轴(7)上设置第二齿轮(7‑1);在位于电动机(8)与发电机(16)之间的箱体(1)底部设置液压泵(12)且液压泵轴(12‑1)竖直伸入到箱体(1)内腔内,液压泵轴(12‑1)与箱体(1)之间转动连接;在液压泵轴(12‑1)上套装定向离合器(13),定向离合器(13)的内圈固定连接液压泵轴(12‑1),定向离合器(13)的外壳上固定第五齿轮(11),第五齿轮(11)通过第一齿轮传动机构(18)连接第一齿轮(2‑1);在液压泵轴(12‑1)的顶部同轴设置第四齿轮轴(4)且第四齿轮轴(4)与液压泵轴(12‑1)不连接,第四齿轮轴(4)的上端转动连接箱体(1);在第四齿轮轴(4)的下部套装磁粉离合器(5),磁粉离合器(5)的输入端内圈连接第四齿轮轴(4),磁粉离合器(5)的输出端壳体连接液压泵轴(12‑1);在第四齿轮轴(4)的上部设置第六齿轮(3);在位于液压泵(12)与发电机(16)之间的箱体(1)底部设置有底盘车动力接口(15),底盘车动力接口(15)连接第三齿轮轴(6)且第三齿轮轴(6)竖直设置且贯穿箱体(1)内腔,第三齿轮轴(6)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箱体(1);在第三齿轮轴(6)的下部设置第三齿轮(6‑1),第三齿轮(6‑1)通过第二齿轮传动机构(19)连接第二齿轮(7‑1);在第三齿轮轴(6)的上部设置第四齿轮(6‑2),第四齿轮(6‑2)通过第三齿轮传动机构(20)连接第六齿轮(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输入双输出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的箱体(1),在箱体(1)左端的底部通过连接支座(10)设置电动机(8),电动机(8)的电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9)连接第一齿轮轴(2),第一齿轮轴(2)竖直设置且贯穿箱体(1)内腔,第一齿轮轴(2)的底部转动设置在箱体(1)上;在第一齿轮轴(2)上设置第一齿轮(2-1);在箱体(1)右端竖直设置有贯穿箱体(1)内腔的第二齿轮轴(7),第二齿轮轴(7)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且第二齿轮轴(7)的底部伸出箱体(1),在第二齿轮轴(7)的底部通过第二联轴器(17)转动连接发电机(16);在第二齿轮轴(7)上设置第二齿轮(7-1);在位于电动机(8)与发电机(16)之间的箱体(1)底部设置液压泵(12)且液压泵轴(12-1)竖直伸入到箱体(1)内腔内,液压泵轴(12-1)与箱体(1)之间转动连接;在液压泵轴(12-1)上套装定向离合器(13),定向离合器(13)的内圈固定连接液压泵轴(12-1),定向离合器(13)的外壳上固定第五齿轮(11),第五齿轮(11)通过第一齿轮传动机构(18)连接第一齿轮(2-1);在液压泵轴(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湘宇周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