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光学构件及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12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光学构件以及窗结构,其中光学膜包括偏光层,设置于偏光层两侧的保护层,设置于一保护层远离偏光层一侧的硬化层,以及设置于另一保护层远离偏光层一侧的粘结层;所述偏光层包括多个偏光条,相邻偏光条的偏振方向在偏光层平面内相互垂直,采用上述窗膜的窗结构利用两层窗膜相配合,可以轻松实现透光与私密状态的切换。

Optical film, optical component and window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optical film, optical member and window structure, wherein the optical film comprises a polarizing layer, the protectiv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polarizing layer on both sides of the hardened layer is arranged on a protective layer from one side of the polarizing layer, and the adhesiv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from the polarizing layer; the polarizing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olarized light,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polarizing layer adjacent polarized light in th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ow of the window structure using two layer window matching, you can easily achieve the transmission and switching state secr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膜、光学构件及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学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膜、光学构件及窗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出行工具不断发展,居住空间采用更多更大的窗户以增加采光,然而随着环境变化,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更大更多的窗户意味着更多的阳光照射,这在夏天成为一个明显的不利因素;另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隐私,之前只要在窗户上加个窗帘即可,但对于追求设计协调美感的人来说,窗帘破坏了一致性;同样的道理,私家轿车不断增多,越来越要去兼顾隔热与隐私需求。现有的一些窗膜可以实现隔热功能,但对隐私保护没有弹性,一些窗膜做成不透光以保护隐私,在需要光通过时只能打开车窗,失去密闭空间的同时不再隔热。在申请号为201410306284.7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控散射偏光片的构造和应用。涉及一种电控散射偏光片,它由两片透明导电胶片夹层聚合物分散液晶膜构成,其中一面透明导电胶片是面电极,另一面透明导电胶片刻蚀梳状共面电极。制品外观散射,将共面电极短接,施加对面电场,制品处于透明状态;将面电极悬空,对梳状电极施加共面电场,制品处于半透明状态。半透明状态时制品是散射偏振光,透光轴平行于条形电极方向。该制品兼备电控膜和电控散射偏光片双重功能,可以制作调光玻璃,与单片液晶投影机搭档更是成像效果神奇的透明背投营屏幕。上述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导电膜及聚合物分散液晶,技术复杂且导电膜成本极高,不利于商业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光学构件及窗结构,窗结构可以轻松实现隐私与透光模式的切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包括偏光层,设置于偏光层两侧的保护层,设置于一保护层远离偏光层一侧的硬化层,以及设置于另一保护层远离偏光层一侧的粘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层包括多个偏光条,相邻偏光条的偏振方向在偏光层平面内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偏光层为通过碘染色拉伸模式或染料染色拉伸模式制得的聚乙烯醇。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三醋酸纤维素膜。优选的,在所述粘结层和/或硬化层内掺杂紫外吸收剂和/或红外吸收剂。优选的,所述相邻偏光条的宽度相等。优选的,还包括保护膜和离型膜,离型膜设置于粘结层外侧,保护膜设置于硬化层外侧。本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学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基板,且每个所述基板表面贴有上述所述的光学膜,所述基板之间沿平行于偏光条排列的方向且在至少一个偏光条宽度范围内相对活动设置。本新型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窗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玻璃和基板以及起支撑作用的框架,所述玻璃之一表面贴有如上所述的光学膜,所述基板之一表面贴有如上所述的光学膜,所述玻璃和基板之间沿平行于偏光条排列的方向且在至少一个偏光条宽度范围内相对活动设置。优选的,还包括一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玻璃或所述基板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膜中,其偏光层设计成两垂直偏光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当两张膜重叠时实现透光,两者有相对的小位移差时,垂直偏振方向的偏光条重合实现光截止,即不透光。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窗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窗膜中俯视视角的偏光层结构示意图;图3a-3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两张窗膜配合原理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窗结构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偏光层、2保护层、3硬化层、4粘结层、5保护膜、6离型膜、100/100’窗膜、10/20偏光条、200重叠区、110玻璃、120基板、130框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技术光学膜100的一般实施例,其包括偏光层1,设置于偏光层1两侧的保护层2,设置于一保护层2远离偏光层1一侧的硬化层3,以及设置于另一保护层2远离偏光层1一侧的粘结层4;请参考图2,为俯视视角的偏光层1结构示意图,所述偏光层1包括多个偏光条10,20,图中偏光条10为左右偏振方向,偏光条20为上下偏振方向,偏光条10和偏光条20交错排列,使相邻偏光条的偏振方向在偏光层平面内相互垂直。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窗膜,为实现隐私效果,往往贴附一层不透光窗膜,当其需要光透视时只能将窗打开而临时放弃原本的密闭空间,若此时窗膜还兼具其他功能效果时,亦无法同时兼顾。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光学膜,通过改变膜内部结构,可以实现隐私保护与透光时维持密闭空间的效果。因此上述光学膜结构可以作为窗膜使用,下述实施例以窗膜为代表进行描述。请继续参考图1-图2,所述偏光层1为PVA(聚乙烯醇)层,该PVA层可以通过传统的碘染色拉伸模式生产,也可以是Dye染料染色拉伸的模式生产,该材料被拉伸后具有方向性,只能通过某一个方向的线偏振光,其它方向的光则不能通过。所述保护层2为TAC(三醋酸纤维素)层。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窗膜100还具有隔热功能,所述隔热功能主要采用一些有吸收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添加在粘结层4(如PSA)中也可以添加在硬化层3中,达到TSER(总太阳能阻隔率)大于60%,所述的吸收功能的材料为近红外吸收性无机纳米粒子,包含金属、含有金属的化合物(如纳米三氧化钨、纳米三氧化二砷、纳米钨酸铯等)。另外,为使吸收材料在粘结层和/或硬化层中分散均匀,所述粘结层和/或硬化层还包括润湿分散体系如:TEGO610、TEGO610S、TEGO670、TEGO685、TEGO688、TEGO690、TEGO675、TEGO670等。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窗膜100还具有隔UV功能,隔UV功能主要采用一些具有UV吸收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添加在粘结层4(如PSA)中也可以添加在硬化层3中,达到>99.9%的UV隔离功能。请继续参考图3a-图3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两张窗膜配合原理图。为简单并清除的描述该原理,图中窗膜100/100’仅示出了偏光层1结构,忽略了诸如保护层2、硬化层3等结构,并不会影响整体描述,同时将两张窗膜在上下位置错位以便于区分两张膜片。请参考图3a,当窗膜100’有一个向右的小位移后,原本偏光条10与偏光条10重叠、偏光条20与偏光条20重叠的状态被改变,窗膜100’的偏光条10的一部分与窗膜100的偏光条20的一部分重叠形成重叠区200,由于偏光条10与偏光条20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因此重叠区200成为不透光区,整体上由透光态变成部分透光;继续向右移动窗膜100’,直至如图3b的状态,此时移动为距离为奇数倍的偏光条宽度,在此状态下,窗膜100’的偏光条10的全部与窗膜100的偏光条20的全部重叠形成重叠区200,此时重叠区200为一整块的重叠区,即该整块区域内均不透光。根据上述内容,请参考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窗结构的示意图。窗结构包括框架130,玻璃110,基板120,玻璃110之一表面贴有窗膜100,基板120之一表面贴有窗膜100’,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学膜、光学构件及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膜,包括偏光层,设置于偏光层两侧的保护层,设置于一保护层远离偏光层一侧的硬化层,以及设置于另一保护层远离偏光层一侧的粘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层包括多个偏光条,相邻偏光条的偏振方向在偏光层平面内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包括偏光层,设置于偏光层两侧的保护层,设置于一保护层远离偏光层一侧的硬化层,以及设置于另一保护层远离偏光层一侧的粘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层包括多个偏光条,相邻偏光条的偏振方向在偏光层平面内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层为通过碘染色拉伸模式或染料染色拉伸模式制得的聚乙烯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三醋酸纤维素膜(TA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polymer,COP)。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粘结层和/或硬化层内掺杂紫外吸收剂和/或红外吸收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偏光条的宽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龚德斌彭娟杨茂义
申请(专利权)人:康得新光学膜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