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 group N buffer layer of a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having direct contact (16) and III group N barrier layer (18), in III V buffer layer and the third group N barrier layer formed between the node (20), resulting in a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2DEG) channel dop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III group N barrier layer has changed. The lower region III group N barrier layer closest to the node (18a) no dopant introduced intentionally, and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region above the area (18B) has a dopant to introduce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dopant is greater than 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外延Ⅲ族氮化物中的掺杂阻挡层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半导体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Ⅲ族氮化物(Ⅲ-N)半导体结构。
技术介绍
如本领域已知的,基于Ⅲ族氮化物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需要低缓冲和低栅极电流泄漏以最小化损耗。由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GaNHEMT一般示出了良好的“导通”状态性能,而高泄漏处于“关断”状态。还如本领域已知的,掺杂半导体是包含并入到半导体的晶体结构中的杂质、外来原子的半导体。这些杂质由于在生长半导体期间缺乏控制而是无意的或者它们可以被有意添加以在半导体中提供自由载流子。例如,在使用MBE的HEMT生长层中,MBE器件中的污染物在MBE生长层中引入背景材料或所谓的无意掺杂(UID)区域。这些UID区域一般具有每cm35×1014至5×1016原子数或更小的掺杂浓度。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UID区域或层被认为包括由于在生长半导体期间缺乏控制而无意的材料或微粒和/或具有一般具有每cm35×1014至5×1016原子数或更小的掺杂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内容,半导体结构被提供有Ⅲ-N族缓冲层以及与Ⅲ-N族缓冲层直接接触的Ⅲ-N族阻挡层,以在Ⅲ-N族缓冲层与Ⅲ-N族阻挡层之间形成结,从而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和所述Ⅲ-N族阻挡层中具有较低带隙的层中产生二维电子气(2DEG)沟道。Ⅲ-N族阻挡层包括最接近于结的下部无意掺杂区域以及位于下部区域上方的有意掺杂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被提供有直接接触的Ⅲ-N族缓冲层和Ⅲ-N族阻挡层,以在Ⅲ-N族缓冲层与Ⅲ-N族阻挡层之间形成结,从而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和所述Ⅲ-N族阻挡层中具有较低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Ⅲ‑N族缓冲层;Ⅲ‑N族阻挡层,其与所述Ⅲ‑N族缓冲层直接接触,以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与所述Ⅲ‑N族阻挡层之间形成结,从而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和所述Ⅲ‑N族阻挡层中具有较低带隙的层中产生二维电子气(2DEG)沟道;并且其中,所述Ⅲ‑N族阻挡层包括最接近于所述结的下部无意掺杂区域以及位于下部区域上方的有意掺杂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16 US 14/740,7031.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Ⅲ-N族缓冲层;Ⅲ-N族阻挡层,其与所述Ⅲ-N族缓冲层直接接触,以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与所述Ⅲ-N族阻挡层之间形成结,从而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和所述Ⅲ-N族阻挡层中具有较低带隙的层中产生二维电子气(2DEG)沟道;并且其中,所述Ⅲ-N族阻挡层包括最接近于所述结的下部无意掺杂区域以及位于下部区域上方的有意掺杂区域。2.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Ⅲ-N族缓冲层;Ⅲ-N族阻挡层,其与所述Ⅲ-N族缓冲层直接接触,以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与所述Ⅲ-N族阻挡层之间形成结,从而在所述结构中产生二维电子气(2DEG)沟道;并且其中,所述Ⅲ-N族阻挡层包括最接近于所述结的下部无意掺杂区域以及位于下部区域上方的有意掺杂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阻挡层是AlxGa1-xN、AlxIn1-xN、或(AlyGa1-y)xIn1-xN,其中0<X≤1并且0<Y≤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位于所述下部区域上方的区域中的掺杂剂是碳、铍、铬、钒、锰、锌、或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位于所述下部区域上方的区域与所述结间隔大于1.5nm。6.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Ⅲ-N族缓冲层;Ⅲ-N族阻挡层,其与所述Ⅲ-N族缓冲层直接接触,以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与所述Ⅲ-N族阻挡层之间形成结,从而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和所述Ⅲ-N族阻挡层中具有较低带隙的层中产生二维电子气(2DEG)沟道;并且其中,所述Ⅲ-N族阻挡层具有最接近于所述结的下部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下部区域上方的具有预定掺杂剂的区域,所述下部区域具有每cm35×1016或更少原子数的掺杂浓度,位于所述下部区域上方的所述区域具有大于每cm31×1017原子数的掺杂浓度。7.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Ⅲ-N族缓冲层;Ⅲ-N族阻挡层,其与所述Ⅲ-N族缓冲层直接接触,以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与所述Ⅲ-N族阻挡层之间形成结,从而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和所述Ⅲ-N族阻挡层中具有较低带隙的层中产生二维电子气(2DEG)沟道;并且其中,所述Ⅲ-N族阻挡层具有预定掺杂剂,所述预定掺杂剂具有的预定掺杂浓度随着离所述Ⅲ-N族缓冲层与所述Ⅲ-N族阻挡层之间的所述结的距离而变化。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Ⅲ-N族阻挡层的位于所述结与离所述结的预定距离D之间的区域中的掺杂浓度比所述Ⅲ-N族阻挡层的大于所述预定距离D的区域中的掺杂浓度小至少10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预定距离D大于1.5nm。10.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Ⅲ-N族缓冲层;Ⅲ-N族阻挡层,其与所述Ⅲ-N族缓冲层直接接触,以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与所述Ⅲ-N族阻挡层之间形成结,从而在所述Ⅲ-N族缓冲层和所述Ⅲ-N族阻挡层中具有较低带隙的层中产生二维电子气(2DEG)沟道;并且其中,对阻挡层的掺杂具有预定掺杂剂,所述预定掺杂剂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D·舒尔茨,A·托拉比,E·M·詹贝斯,S·列扎,W·E·霍克,
申请(专利权)人:雷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