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36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解决了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与车辆固定连接的安装壳体以及与安装壳体相互铰接的脚撑支架,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以进行传动的传动齿轮组件以及与脚撑支架固定连接且响应于传动齿轮组件以驱动脚撑支架旋转的旋转轴,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件以及旋转轴均同轴心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将旋转轴,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件以及旋转轴均同轴心设置,使得在驱动脚撑支架过程中,直接以旋转轴进行驱动,无需再次设置一根带动脚撑支架转动的带动轴,大大减小了整体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脚撑装置,特别涉及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当前市面上的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其主要是设有两种脚架,其中一种是可使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形成斜放的侧脚架,另一种则为可直接将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撑高站立的双支撑架;而当前一般的双支撑架,用户使用时需以脚先行将双支撑架下踩后,再将整个车体向上向后拉起,使双支撑架将摩托车撑起站立,但由于这种使用方式必须花费相当的力气及技巧方可将车体拉起站立,故而常可见力气较小的妇女在使用双支撑架时相当吃力,甚至会因无法撑起而造成摩托车倒下压伤用户的危险。授权公告号CN103373409B公开的电动双撑装置,其主要由包括双支撑架,还包括电机、齿轮和牙盘,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牙盘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双支撑架与所述牙盘固定连接,所述牙盘的两侧分设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处于所述牙盘的转动路径上,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电机电连接。通过上述方案,能将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的双支撑架改成电动方式,用户只需按压按钮或开关,即可自动将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撑起或放下,使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的站立支撑方式更为方便、安全;但是上述的电动双撑装置虽然能够实现电动支撑的功能,但是在通过电机驱动之后,仍然需要通过牙盘传动至旋转轴后,再来实现驱动脚撑运动,其结构设计使得整体的体积非常大,需要占用很大位置进行安装,不仅仅造成成本上的增加,同时也造成在车辆上安装后容易与底面发生碰撞的情况,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双撑装置,体积更小,成本更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双撑装置,包括与车辆固定连接的安装壳体以及与安装壳体相互铰接的脚撑支架,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以进行传动的传动齿轮组件以及与脚撑支架固定连接且响应于传动齿轮组件以驱动脚撑支架旋转的旋转轴,所述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件以及旋转轴均同轴心设置。采用上述方案,将旋转轴,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件以及旋转轴均同轴心设置,即所有的结构都设置于同一个水平面,所以整体结构上仅仅存在水平方向的传动,而不存在纵向方向的传动,大大降低电动双撑装置的体积;同时,将旋转轴即做为带动轴,无需在另外设置一根带动脚撑支架转动的带动轴,使得在驱动脚撑支架过程中,直接以旋转轴进行驱动,大大减小了整体的体积。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齿轮组件为行星齿轮组件且设置有若干组。采用上述方案,行星齿轮组件的设置,实现同轴心方向的动力传动,同时设置多组则实现结构紧凑的大功率传动,进一步降低体积。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固定于安装壳体内的外齿圈、连接于上一级动力源的太阳齿轮、周向设置于外齿圈上且分别与外齿圈和太阳齿轮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以及设置于外齿圈内并与任意行星齿轮均旋转连接的行星架,所述行星架远离行星齿轮的一侧以提供下一级的动力源。采用上述方案,采用几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同时传递运动和动力;这些行星齿轮因公转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和齿廓间反作用力的径向分力可互相平衡,故主轴受力小,传递功率大;另外由于它采用内啮合齿轮,充分利用了传动的空间,且输入输出轴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整个轮系的空间尺寸要比相同条件下的普通定轴齿轮系小得多;大大降低体积。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用于锁定或脱离多组传动齿轮组件中任意一组的外齿圈的脱离装置。采用上述方案,行星齿轮组能够实现动力源的传动,但是在传动过程中,需要保证外齿圈处于固定状态,若无法保证固定,则无法将上一级的动力源传递至下一级,所以通过脱离装置来实现对外齿圈的固定,使得动力源能够进行传动以保证通过驱动电机来驱动脚撑支架撑起或收拢的功能,此时,由于驱动电机、行星齿轮组以及脚撑支架处于传动状态,故无法实现手动收拢或打开脚撑支架;在外齿圈没有被固定时,驱动电机的动力源仅仅传递至行星齿轮组,而无法传递至脚撑支架,即驱动电机不再控制脚撑支架,使得可以实现手动收拢或打开脚撑支架,方便安装与维修。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齿轮组件设有四组且由驱动电机至旋转轴方向依次定义为第一传动组、第二传动组、第三传动组以及第四传动组,所述第一传动组的太阳齿轮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传动组的行星架与旋转轴一体连接,所述脱机装置位于第二传动组处。采用上述方案,四级传动能够有效保证通过小电机来实现驱动,使得传递功率够大,实现最终旋转轴带动脚撑支架;同时将脱离装置设置于第二传动组件上,使得安装上面更加的方便,将第二传动组设置于两个固定的传动组支架即可,若设置于第一传动组,则容易造成安装上的麻烦,无法实现位置限制;若设置于第三传动,则又增加一级传动,对整体的磨损会增大,因为传动过程中的功率逐渐增加,对脱离装置也具有更大的要求,所以直接设置于第二传动组上,即保证安装方便,又能降低设计参数要求。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壳体内设有用于限制旋转轴旋转轨迹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旋转轴两侧的限位开关,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随旋转轴旋转以触发两侧任意一个限位开关的触发件。采用上述方案,两个限位开关的设置,对应于旋转轴带动脚撑支架发生旋转以实现收拢或撑起的两个位置,实现通过触发的方式,来控制电机启闭,避免旋转过度而造成电机或者脚撑支架损坏的情况,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壳体远离旋转轴的一侧设有定位轴,所述脚撑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脚撑支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定位轴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二连接板。采用上述方案,单侧驱动,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的简单,且单侧驱动能够大大降低对驱动电机的要求,只需要普通的电机即可实现整体的驱动,一侧通过驱动电机提供动力源,而另一侧则直接与安装壳体相互铰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壳体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放置电路板的接线盒。采用上述方案,接线盒设置于上侧,能够有效的避免进水而出现多路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对于接线盒进行拆卸,可以适应于各种情况。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供导线穿出的穿设孔,所述接线盒上设有与穿设孔相互连通的接线孔,所述穿设孔与接线孔内安装有护线管。采用上述方案,导线通过护线管穿出,有效的避免导线在被运输或其他情况下,被拉掉而造成断路,同时直接由安装壳体上进入接线盒,使得导线不再裸露在外侧,能够保证接线的安全性。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能够实现电动撑起或收回脚撑支架的功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辆,包括电动车与摩托车,还包括上述的电动双撑装置,所述电动双撑装置设置于电动车或摩托车的下侧。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对于力气较小的使用者,只需要按动按钮即可实现撑起电动车或摩托车,使用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旋转轴,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件以及旋转轴均同轴心设置,使得在驱动脚撑支架过程中,直接以旋转轴进行驱动,无需再次设置一根带动脚撑支架转动的带动轴,大大减小了整体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电动双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脚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传动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脱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壳体;11、第一盖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双撑装置,包括与车辆固定连接的安装壳体(1)以及与安装壳体(1)相互铰接的脚撑支架(4),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且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电机(2)、连接于驱动电机(2)的驱动轴以进行传动的传动齿轮组件(3)以及与脚撑支架(4)固定连接且响应于传动齿轮组件(3)以驱动脚撑支架(4)旋转的旋转轴(35),所述驱动电机(2)、传动齿轮组件(3)以及旋转轴(35)均同轴心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双撑装置,包括与车辆固定连接的安装壳体(1)以及与安装壳体(1)相互铰接的脚撑支架(4),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壳体(1)内且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电机(2)、连接于驱动电机(2)的驱动轴以进行传动的传动齿轮组件(3)以及与脚撑支架(4)固定连接且响应于传动齿轮组件(3)以驱动脚撑支架(4)旋转的旋转轴(35),所述驱动电机(2)、传动齿轮组件(3)以及旋转轴(35)均同轴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双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动齿轮组件(3)为行星齿轮(33)组件且设置有若干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双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动齿轮组件(3)包括固定于安装壳体(1)内的外齿圈(31)、连接于上一级动力源的太阳齿轮(32)、周向设置于外齿圈(31)上且分别与外齿圈(31)和太阳齿轮(32)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33)以及设置于外齿圈(31)内并与任意行星齿轮(33)均旋转连接的行星架(34),所述行星架(34)远离行星齿轮(33)的一侧以提供下一级的动力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双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壳体(1)上设有用于锁定或脱离多组传动齿轮组件(3)中任意一组的外齿圈(31)的脱离装置(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双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动齿轮组件(3)设有四组且由驱动电机(2)至旋转轴(35)方向依次定义为第一传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浩驰毛万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鑫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