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双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95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双撑,属于两轮车架技术领域。该包括外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机构以及与所述传动连接传动配合且用于支撑车体的双撑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组传动配合的传动组件和用于连接所述双撑杆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组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安装的传动输出轴,所述双撑杆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的支撑传动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传动轴两端的支撑杆体。本申请具有双撑杆转动时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两轮车架,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双撑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轻便的两轮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成为人们短途活动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两轮车在泊车时,需要把车上的双撑打开,使双撑支撑住两轮车。目前两轮车的双撑具有手动双撑和电动双撑两种类型。

2、授权公告号为cn20885578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现有的电动双撑。该电动双撑包括外壳体、安装于外壳体内的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的传动机构以及与传动机构配合且铰接于外壳体的双撑杆。传动机构为行星齿轮组结构。双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有连动件,其中一个连动件与传动机构的输出轴铰接配合,另一个连动件与外壳体上的铰接柱铰接配合。驱动电机驱使传动机构的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连动件转动,进而实现双撑杆整体的转动。

3、双撑杆通过连接件实现与输出轴和外壳体的铰接,传动的力从传动机构传递至连动件然后再传递至双撑杆,双撑杆再带动另一侧连动件的转动,但是上述传动力的传递较为繁琐,使双撑杆的转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双撑杆转动时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双撑。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双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动双撑,包括外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机构以及与所述传动连接传动配合且用于支撑车体的双撑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组传动配合的传动组件和用于连接所述双撑杆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组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安装的传动输出轴,所述双撑杆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的支撑传动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传动轴两端的支撑杆体。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电动双撑时,驱动电机将扭矩输出传递至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依次通过传动组件和传动输出轴驱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啮合配合,使得第二传动齿轮进行转动,第二传动齿轮和支撑传动轴固定连接,使得支撑传动轴能够带动支撑杆体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将扭矩传递至支双撑杆,上述的传动方式相较于
技术介绍
中通过连动件进行传动的方式更加稳定。

5、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圈、设置于所述传动齿圈内的至少一组行星齿轮组,所述传动齿圈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传动组件的结构,传动组件为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组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能够增大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且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效果。

7、可选的,所述传动齿圈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压铸固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传动齿圈和外壳体的一种固定方式,采用压铸固定的方式,使得传动齿圈和外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为可靠,且压铸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9、可选的,所述传动齿圈的外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多个所述限位块限位安装的限位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传动齿圈和外壳体的另一种固定方式,传动齿圈和外壳体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固定安装,能够限制传动齿圈出现转动的概率,采用上述的安装方式能够使得传动齿圈和外壳体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

11、可选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配合的传动齿面,所述传动齿面的圆心角与所述双撑杆的转动范围相适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撑杆在实际使用时转动的范围仅在90°左右,因此将第二传动齿轮设计为半圈型齿轮,且传动齿面的圆心角与转动范围相适配,相较于完整的整圈齿轮,半圈齿轮具有节约生产成本,维修成本低的作用。

13、可选的,所述传动齿面的一侧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传动齿面在远离所述抵接面的一侧具有第二抵接面,所述外壳内具有供第一抵接面抵接的第一限位面以及用于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的第二限位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抵接面和第一限位面的抵接配合、第二抵接面和第二限位面的抵接配合,能够对第二传动齿轮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保证双撑杆只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

15、可选的,所述支撑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一体成型。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支撑传动轴和第二传动齿轮的一种连接方式,采用一体的设置方式,具有结构紧凑,降低成本的效果,同时使得转动更加稳定。

17、可选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撑传动轴,所述支撑传动轴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键槽,且在所述固定键槽内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配合安装的连接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第二传动齿轮和支撑传动轴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第二传动齿轮和支撑传动轴通过连接键实现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连接强度高的优点。

19、可选的,所述支撑传动轴的两端均具有设置有供所述支撑杆体安装的安装柱以及用于压紧所述支撑杆体的锁紧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体通过安装柱实现在支撑传动轴上的预安装,然后通过锁紧件实现支撑杆体和支撑传动轴的固定,上述支撑杆体的安装方式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21、可选的,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支撑杆体旋转后抵接的抵接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的设置能够在支撑杆体将车体撑起时起到抵接的效果,限制了支撑杆体的继续转动,保证支撑杆体在撑起状态下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申请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啮合,实现传动机构和双撑杆的连接传动,相较于
技术介绍
中通过连动件进行传动的方式更加稳定;

25、2.本申请通过将第二传动齿轮设计为半圈型齿轮,能够减少生产材料,降低成本的作用;

26、3.本申请通过第一抵接面和第一限位面的抵接、第二抵接面和第二限位面的抵接,能够对第二传动齿轮的转动起到限制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双撑,包括外壳体(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内的驱动电机(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的传动机构(3)以及与所述传动机构(3)连接传动配合且用于支撑车体的双撑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至少两组传动配合的传动组件(31)和用于连接所述双撑杆(4)的第一传动齿轮(33),所述传动组件(31)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安装的传动输出轴(32),所述双撑杆(4)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41)、旋转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内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固定连接的支撑传动轴(42)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传动轴(42)两端的支撑杆体(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1)包括传动齿圈(311)、设置于所述传动齿圈(311)内的至少一组行星齿轮组(312),所述传动齿圈(311)与所述外壳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圈(311)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1)压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圈(311)的外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3111),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多个所述限位块(3111)限位安装的限位槽(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具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啮合配合的传动齿面(412),所述传动齿面(412)的圆心角与所述双撑杆(4)的转动范围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面(412)的一侧具有第一抵接面(4121),所述传动齿面(412)在远离所述抵接面的一侧具有第二抵接面(4122),所述外壳内具有供第一抵接面(4121)抵接的第一限位面(151)以及用于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4122)的第二限位面(1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传动轴(42)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撑传动轴(42),所述支撑传动轴(42)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键槽(421),且在所述固定键槽(421)内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配合安装的连接键(4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传动轴(42)的两端均设置有供所述支撑杆体(43)安装的安装柱(423)以及用于压紧所述支撑杆体(43)的锁紧件(44)。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供所述支撑杆体(43)旋转后抵接的抵接块(15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双撑,包括外壳体(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内的驱动电机(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的传动机构(3)以及与所述传动机构(3)连接传动配合且用于支撑车体的双撑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至少两组传动配合的传动组件(31)和用于连接所述双撑杆(4)的第一传动齿轮(33),所述传动组件(31)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安装的传动输出轴(32),所述双撑杆(4)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41)、旋转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内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固定连接的支撑传动轴(42)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传动轴(42)两端的支撑杆体(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1)包括传动齿圈(311)、设置于所述传动齿圈(311)内的至少一组行星齿轮组(312),所述传动齿圈(311)与所述外壳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圈(311)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1)压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圈(311)的外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3111),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多个所述限位块(3111)限位安装的限位槽(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双撑,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浩驰毛万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鑫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