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117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包括油箱、主液压缸、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液动换向阀、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蓄能器组和增压液压缸,所述主液压缸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液动换向阀油口P、液动换向阀油口A与增压液压缸无杆腔连通,所述主液压缸出口还通过第三单向阀分别与第四单向阀入口、增压液压缸有杆腔、第二球阀入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通过主液压缸和液动换向阀自动控制进入增压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的液压油,能够自动增加进入蓄能器组的液压油的压力,从而使小型波浪能装置可以在波浪比较小的情况下正常发电,在正常波浪下高效率的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波浪能装置液压发电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利用该自动增压系统可以实现小型波浪能装置液压系统工作压力自动提升,从而使小型波浪能装置在波浪很小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发电,在正常波浪下高效率的发电。
技术介绍
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能量提取系统一般有气动式、液压式和直线电机式等类型,其中又以液压式的能量提取系统最为常见。液压式能量提取系统的原理是将浮子吸收的波浪能转换为液压能存储于蓄能器中,波浪能装置的能量提取系统主要包括液压缸、单向阀和蓄能器组。蓄能器组的工作压力越高,启动释放液压油冲击液压马达发电的转换效率也越高。对于大型波浪能装置,由于浮子尺寸较大,连接在浮子上的液压缸受的拉力就比较大,蓄能器的工作压力就可以相应的比较大,例如正常情况下,装机容量10kW的波浪能装置,蓄能器的工作压力可以达到12MPa,甚至16MPa,这样就不需要额外的增压。但是对于小型波浪能发电装置,例如波浪能航标灯发电系统,正常装机容量只有几百瓦,甚至更小,吸波浮子尺寸非常小,连接在浮子上的液压缸出力相应的就比较小,导致由液压缸泵入蓄能器的液压油压力不高,正常情况下只有2MPa左右,甚至在小浪情况下,由于液压缸出力太小,由液压缸泵入蓄能器的液压油压力达不到蓄能器的启动压力,致使波浪能装置在小浪下不能正常发电。要想由液压缸吸油进入蓄能器的压力变大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减小液压缸活塞面积,但是液压缸活塞面积不能做的无限小,一个是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液压缸直径比较小,液压油在液压缸内的摩擦损失变大,导致能量损失比较大,效率降低。第二种就是将液压缸出来的液压油进行增压处理后,使低压液压油变成高压液压油再进入蓄能器组进行发电。因此,具有自动增压功能的能量提取系统,对提高小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转换效率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能够自动增加小型波浪能装置进入蓄能器组的液压油的压力,从而使小型波浪能装置可以在波浪比较小的情况下正常发电,在正常波浪下高效率的发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包括油箱、主液压缸、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液动换向阀、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蓄能器组和增压液压缸;所述油箱出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主液压缸入口连通,所述主液压缸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液动换向阀油口P、液动换向阀油口A与增压液压缸无杆腔连通,所述主液压缸出口还通过第三单向阀分别与第四单向阀入口、增压液压缸有杆腔、第二球阀入口连通,所述第四单向阀出口与蓄能器组连通,所述增压液压缸有杆腔还分别与第四单向阀入口、第二球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球阀出口与第一球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球阀出口与油箱回油口连通,所述增压液压缸无杆腔还通过液动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与油箱回油口连通;所述液动换向阀控制口分别与第二球阀出口和第一球阀入口连通,所述增压液压缸在主液压缸的调节下通过依次控制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的开闭以切换液动换向阀的油路方向。作为优选,所述增压液压缸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拨杆,所述第一球阀上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一手柄,所述第二球阀上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二手柄,所述拨杆在滑块的带动下拨动第一手柄旋转以控制第一球阀的开闭,拨动第二手柄旋转以控制第二球阀的开闭。作为优选,所述液动换向阀控制口设置有先导块,所述第一球阀入口和第二球阀出口分别与先导块连通,当先导块内有液压油时,液动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A连通,当先导块内无液压油时,液动换向阀的油口B和油口A连通。先导块作为液动换向阀的控制单元,其内部设有复位弹簧,在有液压油注入时,使液动换向阀进行换向,当液压油放出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液动换向阀自动复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进行设计时,根据所需的增压比来设计增压液压缸和主液压缸的尺寸,按照原理图连接管路即可;2、所有的元件都是液压元件,在海洋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下,不易腐蚀损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不但可以用在波浪能装置的液压系统中,也可应用在其他需要增压的液压系统中,应用范围广阔,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状态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状态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状态图(三);图4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状态图(四);图5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状态图(五);附图标记说明:1-油箱;2-主液压缸;3-第一单向阀;4-第二单向阀;5-液动换向阀;6-第一球阀;7-第二球阀;8-先导块;9-第三单向阀;10-第四单向阀;11-蓄能器组;12-增压液压缸;13-滑块;14-拨杆;a1、b1-第一手柄;a2、b2-第二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包括油箱1、主液压缸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液动换向阀5、第一球阀6、第二球阀7、第三单向阀9、第四单向阀10、蓄能器组11和增压液压缸12。主液压缸2活塞杆和波浪能装置的吸波浮体连接,油箱1出口通过第一单向阀3与主液压缸2有杆腔入口连通,主液压缸2有杆腔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4、液动换向阀5油口P、液动换向阀5油口A与增压液压缸12无杆腔连通,主液压缸2有杆腔出口还通过第三单向阀9分别与第四单向阀10入口、增压液压缸12有杆腔、第二球阀7入口连通,第四单向阀10出口与蓄能器组11连通,增压液压缸12有杆腔还分别与第四单向阀10入口、第二球阀7入口连通,第二球阀7出口与第一球阀6入口连通,第一球阀6出口与油箱1回油口连通,增压液压缸12无杆腔还通过液动换向阀5的油口A和油口B与油箱1回油口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增压液压缸12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滑块13,滑块13上设置有拨杆14,第一球阀6上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一手柄a1、b1,第二球阀7上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二手柄a2、b2,拨杆14在滑块13的带动下拨动第一手柄a1、b1旋转以控制第一球阀6的开闭,拨动第二手柄a2、b2旋转以控制第二球阀7的开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动换向阀5控制口设置有先导块8,第一球阀6入口和第二球阀7出口分别与先导块8连通。先导块8内设有复位弹簧,在有液压油注入时,液动换向阀5的油口P和油口A连通,主液压缸2的液压油进入到增压液压缸12无杆腔,当液压油放出后,先导块8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使液动换向阀12回复到初始位置,即液动换向阀5的油口B和油口A连通,增压液压缸12无杆腔的液压油回流到油箱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增压液压缸12水平布置,左侧为无杆腔,右侧为有杆腔,第一球阀6和第二球阀7平行设置,第一球阀6位于第二球阀7的右侧,当第一手柄a1倾斜、b1竖直时,第一球阀6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手柄a2竖直、b2倾斜时,第二球阀7处于关闭状态。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初始状态下,增压液压缸12活塞杆处于最右侧,连接在活塞杆右端的滑块13以及拨杆14处于第一球阀6的右侧,此时,第一手柄a1倾斜、b1竖直,第一球阀6处于打开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主液压缸(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液动换向阀(5)、第一球阀(6)、第二球阀(7)、第三单向阀(9)、第四单向阀(10)、蓄能器组(11)和增压液压缸(12);所述油箱(1)出口通过第一单向阀(3)与主液压缸(2)入口连通,所述主液压缸(2)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4)、液动换向阀(5)油口P、液动换向阀(5)油口A与增压液压缸(12)无杆腔连通,所述主液压缸(2)出口还通过第三单向阀(9)分别与第四单向阀(10)入口、增压液压缸(12)有杆腔、第二球阀(7)入口连通,所述第四单向阀(10)出口与蓄能器组(11)连通,所述增压液压缸(12)有杆腔还分别与第四单向阀(10)入口、第二球阀(7)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球阀(7)出口与第一球阀(6)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球阀(6)出口与油箱(1)回油口连通,所述增压液压缸(12)无杆腔还通过液动换向阀(5)的油口A和油口B与油箱(1)回油口连通;所述液动换向阀(5)控制口分别与第二球阀(7)出口和第一球阀(6)入口连通,所述增压液压缸(12)在主液压缸(2)的调节下通过依次控制第一球阀(6)和第二球阀(7)的开闭以切换液动换向阀(12)的油路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增压的波浪能装置能量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主液压缸(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液动换向阀(5)、第一球阀(6)、第二球阀(7)、第三单向阀(9)、第四单向阀(10)、蓄能器组(11)和增压液压缸(12);所述油箱(1)出口通过第一单向阀(3)与主液压缸(2)入口连通,所述主液压缸(2)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4)、液动换向阀(5)油口P、液动换向阀(5)油口A与增压液压缸(12)无杆腔连通,所述主液压缸(2)出口还通过第三单向阀(9)分别与第四单向阀(10)入口、增压液压缸(12)有杆腔、第二球阀(7)入口连通,所述第四单向阀(10)出口与蓄能器组(11)连通,所述增压液压缸(12)有杆腔还分别与第四单向阀(10)入口、第二球阀(7)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球阀(7)出口与第一球阀(6)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球阀(6)出口与油箱(1)回油口连通,所述增压液压缸(12)无杆腔还通过液动换向阀(5)的油口A和油口B与油箱(1)回油口连通;所述液动换向阀(5)控制口分别与第二球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寅张亚群王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