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984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涉及发电设备领域,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焊接在一起,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上均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两端均设有一组通孔,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上外壳和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以及所述下外壳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扇叶腔,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扇叶腔内分别设有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第二扇叶中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所述工作腔内的所述转轴上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利用海洋潮流进行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
技术介绍
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目前水的能量为动力生产电能的设备已经很多,但大部分是利用水的势能,真正利用水的动能发电的设备目前还是空白。现在的潮流能发电设备的研发方向为:大功率,尤其是能够实现兆瓦级别的大功率发电设备;低成本,包括制作成本和后期的维护成本都应该尽可能的低;使得安装和后期维修方便。潮流发电装置是利用洋流的水平推力推动叶片做功的,海洋洋流为椭圆形洋流,方向不定,当洋流方向不垂直与装置的迎面时,容易发生同步带脱落现象。现在很多利用潮流发电的装置如何安装在海中的合适位置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方便利用海洋潮流进行发电。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其特征是: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焊接在一起,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上均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两端均设有一组通孔,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上外壳和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以及所述下外壳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扇叶腔,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扇叶腔内分别设有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第二扇叶中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所述工作腔内的所述转轴上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连接有发电机,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的另一侧固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节,所述第一轴节内铰接有十字连杆的两端,所述十字连杆的另外两端铰接有第二轴节,所述第二轴节通过第三轴承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固接有转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发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密封板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一侧固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上设有平衡翼。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套两端分别嵌套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能够固定海洋中浮标下方的锚链上。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海洋中洋流能够从上外壳和下外壳的保护盖处穿过,保护盖两端设有通孔,通孔能够防止水草、鱼类等缠绕、冲撞扇叶,保护扇叶安全工作。洋流正常穿过通孔,推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转动,带动转轴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进行发电。主动锥齿轮半径远大于从动锥齿轮的半径,洋流推动扇叶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一圈,从动锥齿轮可转动相对应的多圈,大大提高发电效率。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共同组成万向轴节,使装置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随意转动,同时转套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固定在锚链上,使装置可绕锚链进行360°转动。当洋流方向发生改变时,装置会自动调整工作位置,转套绕着锚链转动,使装置始终顺着洋流流向工作,最大效率的利用水流的势能,大大提高发电效率。平衡杆和平衡翼可调整装置在水中的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外壳,2、保护盖,3、通孔,4、平衡杆,5、平衡翼,6、下外壳,7、固定杆,8、第一轴节,9、十字连杆,10、第二轴节,11、连杆,12、第一轴承,13、转套,14、第二轴承,15、第一扇叶,16、第一密封板,17、主动锥齿轮,18、转轴,19、第二密封板,20、第二扇叶,21、从动锥齿轮,22、发电机,23、工作腔,24、扇叶腔,25、第三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上外壳1和下外壳6,所述上外壳1和所述下外壳6焊接在一起,所述上外壳1和所述下外壳6上均设置有保护盖2,所述保护盖2两端均设有一组通孔3,所述上外壳1和所述下外壳6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板16和第二密封板20,所述上外壳1和所述第一密封板16之间以及所述下外壳和所述第二密封板16之间形成扇叶腔24,所述第一密封板16和所述第二密封板19之间形成工作腔23,所述扇叶腔24内分别设有第一扇叶15和第二扇叶20,所述第一扇叶15和所述第二扇叶20中间连接有转轴18,所述转轴18上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密封板16和所述第二密封板19,所述工作腔23内的所述转轴18上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7,所述主动锥齿轮17啮合有从动锥齿轮21,所述从动锥齿轮21连接有发电机22,所述上外壳1和所述下外壳6的另一侧固接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通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节8,所述第一轴节8内铰接有十字连杆9的两端,所述十字连杆9的另外两端铰接有第二轴节10,所述第二轴节10通过第三轴承25连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固接有转套13。所述发电机22固定在所述第二密封板19内。所述上外壳1和所述下外壳6一侧固接有平衡杆4,所述平衡杆4上设有平衡翼5。所述转套13两端分别嵌套有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4。所述第一轴承12和所述第二轴承14能够固定海洋中浮标下方的锚链上,转套13能够绕着锚链360°转动。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海洋中洋流能够从上外壳1和下外壳6的保护盖2处穿过,保护盖2两端设有通孔3,通孔3能够防止水草、鱼类等缠绕、冲撞扇叶,保护第一扇叶15和第二扇叶20安全工作。洋流正常穿过通孔3,推动第一扇叶15和第二扇叶20转动,带动转轴18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17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21转动,带动发电机22转动,进行发电。主动锥齿轮17半径远大于从动锥齿轮21的半径,洋流推动第一扇叶15和第二扇叶20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17转动一圈,从动锥齿轮21可转动相对应的多圈,大大提高发电效率。第一轴节8和第二轴节10共同组成万向轴节,所述第二轴节10通过第三轴承25连接有连杆11,使装置可在水平方向随意转动,所述第一轴节8内铰接有十字连杆9的两端,所述十字连杆9的另外两端铰接有第二轴节10,使装置可在竖直方向上随意转动,同时转套13通过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4固定在锚链上,使装置可绕锚链进行360°转动。当洋流方向发生改变时,装置会自动调整工作位置,转套13绕着锚链转动,使装置始终顺着洋流流向工作,平衡杆4和平衡翼5可调整装置相对于洋流方向的水平位置,当装置发生倾斜时,洋流作用到平衡翼5的倾斜面上,使平衡翼5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使保护盖2的通孔3处最大面积正对洋流方向,最大效率的利用水流的势能,大大提高发电效率。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其特征是: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焊接在一起,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上均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两端均设有一组通孔,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上外壳和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以及所述下外壳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扇叶腔,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扇叶腔内分别设有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第二扇叶中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所述工作腔内的所述转轴上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连接有发电机,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的另一侧固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节,所述第一轴节内铰接有十字连杆的两端,所述十字连杆的另外两端铰接有第二轴节,所述第二轴节通过第三轴承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固接有转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海流发电用装置,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其特征是: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焊接在一起,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上均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两端均设有一组通孔,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上外壳和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以及所述下外壳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扇叶腔,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扇叶腔内分别设有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第二扇叶中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所述工作腔内的所述转轴上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连接有发电机,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贯赛虎辛中耀邹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