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cube structure Fe@Ni nanocrystalline. The invention adopts two step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the first step is to L amino alkyl seventeen as surfactant, FeCl2 as precursor, Tl (I Bu) 3 and BTM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e crystal cube structure agent for the reduction; second step to four arachidonic acid (AA) and ethylene glycol (also as solvent) as reducing agent and Ni (ACAC) 2 as the precursor of Fe@Ni was prepared successfully nano crystal size is 6.3 + 0.5 nm cube. The nanomaterial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based on its magnetic materials as nanosca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方体结构的Fe@Ni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方体结构的Fe@Ni磁性纳米材料
,尤其涉及到立方体结构的Fe@Ni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磁性纳米材料当其尺寸处于纳米级时,将会具有独特的磁、光、电以及化学等方面的性能,在靶向药物、磁存储、催化剂、光学纳米器件以及隐身材料涂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铁镍合金是一种传统的稳定性佳同时其磁导率高的软磁材料。纳米级别的铁镍合金与单质Fe、Ni不同,由于前者具有独特的表面磁性,因此在磁性纳米材料当中,铁镍纳米级别的合金有着广阔的应用潜力。传统的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对其尺寸形貌的控制不佳,大大限制了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同时很少有报道具有特殊结构且具有规则形状的铁镍双金属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综上,制备尺寸小、分布均匀的同时具有规则形状和特殊结构的磁性纳米颗粒成为具有复杂功能的功能型材料的热点和关键。本研究利用两步化学还原法合成出了一种立方体结构的Fe@Ni纳米晶体。这种具有特殊结构及形貌的Fe@Ni纳米材料在磁性纳米材料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步法,先是以L-氨基十七烷为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方体结构的Fe@Ni纳米晶体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将30.0g的L‑氨基十七烷加入到三颈烧瓶中,搅拌的条件下加热到70℃并通入氩气流;0.20g FeCl2加入(1)中,同(1)中的条件进行加热;将0.030g Tl(i‑Bu)3和0.13g BTM加入到上述混合物,然后不断地搅拌;同时升温到180℃并保持60min,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0ml的无水乙醇,再利用离心的方法将产物分离出来,并用无水己烷将产物洗涤几次;将立方体结构的Fe纳米晶体重新分散在正己烷当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状悬浮液;将40mL含有150mg PVP和120mg花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方体结构的Fe@Ni纳米晶体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将30.0g的L-氨基十七烷加入到三颈烧瓶中,搅拌的条件下加热到70℃并通入氩气流;0.20gFeCl2加入(1)中,同(1)中的条件进行加热;将0.030gTl(i-Bu)3和0.13gBTM加入到上述混合物,然后不断地搅拌;同时升温到180℃并保持60min,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0ml的无水乙醇,再利用离心的方法将产物分离出来,并用无水己烷将产物洗涤几次;将立方体结构的Fe纳米晶体重新分散在正己烷当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状悬浮液;将40mL含有150mgPVP和120mg花生四烯酸(AA)的乙二醇(EG)溶液加入到100mL的三颈烧瓶中,并在磁力搅拌下用油浴锅预热至120℃,保持2小时;用移液管移取Fe种(5nm)6.9mg于(5)中;加入Fe种后,将温度升至200℃;用注射泵将6.3mlNi(acac)2溶液(5mg/mL,溶剂为EG)以1.0mL/h的速度注入到烧瓶中;Ni(acac)2注入完毕,让反应再进行15min;反应结束对产物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再用丙酮洗涤一次、去离子水洗涤三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东革,向德力,王涛,储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