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巴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445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巴加热炉,属于加热工具领域,包括炉体、架设于炉体内的炉膛、螺旋线圈及多个支架,所述炉体为一中空的箱体,所述炉膛底面呈锅形,炉膛侧面呈圆柱形,且炉膛的开口周圈设有贴附于炉体上表面的沿边;所述螺旋线圈形似蚊香,设于炉膛内底面;所述多个支架呈环形均匀分布于炉膛内,支架包括支撑杆、过渡杆及压环,支撑杆一端位于炉膛底部,支撑杆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过渡杆一端,过渡杆另一端穿过炉膛侧壁连接在压环上;所述炉体的侧面设有控制装置、温控仪器和响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鉴地锅造型,采用电磁加热技术,体积较小,性能稳定,加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巴加热炉
本技术涉及加热工具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锅巴加热炉。
技术介绍
锅巴制作过程中包括混合米、淘米、煮米、蒸米、拌料、压片、切片、烘烤、喷调料、包装等流程,而在对锅巴进行烘烤前先进行初加热,可提高锅巴的制作效率,也能增强锅巴的香味。传统的加热方法是地锅加热,地锅加热需烧柴火,其不利于环保;且地锅的加热温度不易控制,温度不稳定;加热效率不够高;还需要专人盯着,费时费力。所以急需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电磁是能量的反应,是物质所表现的电性和磁性的统称,如电磁感应、电磁波、电磁场等。所有的电磁现象都离不开磁场,而磁场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从而杜绝了明火在加热过程中的危害和干扰,是一种环保,国家提倡的加热方案。电磁加热炉就是采用的电磁加热技术。电磁加热炉的控制方式可为温控仪控制。温控仪是调控一体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它采用了全数字化集成设计,具有温度曲线可编程或定点恒温控制、多重PID调节、输出功率限幅曲线编程、手动/自动切换、软启动、报警开关量输出、实时数据查询、与计算机通讯等功能,将数显温度仪表和ZK晶闸管电压调整器合二为一,集温度测量、调节、驱动于一体,仪表直接输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可驱动各类晶闸管负载。目前,电磁加热炉均为一个内设有加热腔的箱体,螺旋线圈分布于加热腔周围的箱体内壁上。这种加热炉体积庞大,结构固定;且加热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别的工作,不适用于锅巴制作过程中的加热程序。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借鉴地锅造型,采用电磁加热技术的锅巴加热炉。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巴加热炉,包括炉体、架设于炉体内的炉膛、螺旋线圈及多个支架,所述炉体为一中空的箱体,所述炉膛底面呈锅形,炉膛侧面呈圆柱形,且炉膛的开口周圈设有贴附于炉体上表面的沿边;所述螺旋线圈形似蚊香,设于炉膛内底面;所述多个支架呈环形均匀分布于炉膛内,支架包括支撑杆、过渡杆及压环,支撑杆一端位于炉膛底部,支撑杆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过渡杆一端,过渡杆另一端穿过炉膛侧壁连接在压环上;所述炉体的侧面设有控制装置、温控仪器和响铃。优选地,所述支架的控制开关设于炉体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开关、运行开关、温度选择按钮、加热时间设置按钮及响铃时间设置按钮;所述响铃设于控制装置上。优选地,所述温控仪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显示屏及容纳它们的耐高温管,温控仪器设有温度传感器的一端穿过炉体位于炉膛内,且温控仪器与炉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移动式连接。优选地,所述炉膛外表面及其开口边沿均裹有隔热保温材料,且炉膛内底面上螺旋线圈的间隙内铺有二氧化硅粉末。优选地,所述炉体底部设有支脚。3.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具体使用流程为:a.将装有待加热锅巴的大锅置于支架上,打开电源开关,设定温度和加热时间,然后打开运行开关,若此时炉膛内的温度低于预设的温度,则螺旋线圈迅速加热升温,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则停止加热升温并使炉膛内温度保持基本恒定,同时开始计时;b.当设定的加热时间到了,则触发支架控制开关,支架上翘顶起大锅,同时连通响铃,响铃发声预警,相关负责人员可手动关闭运行开关,响铃停止,锅巴加热炉停止运作;c.响铃时间也可预先设定,若期间无人关闭运行开关,则设定时间到了后,运行开关自动关闭,锅巴加热炉停止运作;d.待锅巴冷却一段时间后,将装有锅巴的大锅搬走,按下支架控制开关使支架归位,然后换上另一锅待加热的锅巴,打开运行开关,进行第二锅锅巴的加热。如此循环。(2)本技术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通过锅底部的时候,就会产生无数的小涡流,锅本身就会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加热锅内的食物,这就是整个过程的工作原理。(3)本技术参照地锅造型,将装有待加热锅巴的大锅置于炉膛内螺旋线圈的上方,符合锅巴加工工艺要求;本技术又借鉴电磁加热器,采用电磁加热技术,使得本装置具备地锅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和加热效率。(4)本技术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支架,在加热结束时,将装有锅巴的大锅向上顶起,有利于锅巴及大锅的冷却降温,又方便相关人员搬动大锅。本技术借鉴地锅造型,采用电磁加热技术,体积较小,性能稳定,加热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图。其中,1-炉体,2-炉膛,3-螺旋线圈,4-控制装置,5-温控仪器,6-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一种锅巴加热炉,包括炉体1、架设于炉体1上表面的炉膛2、螺旋线圈3及多个支架6,所述炉体1为一中空的箱体,所述炉膛2底面呈锅形,炉膛2侧面呈圆柱形,且炉膛2的开口周圈设有贴附于炉体1上表面的沿边;所述螺旋线圈3形似蚊香,设于炉膛2内底面;所述多个支架6呈环形均匀分布于炉膛2内,支架6包括支撑杆、过渡杆及压环,支撑杆一端位于炉膛2底部,支撑杆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过渡杆一端,过渡杆另一端穿过炉膛2侧壁连接在压环上;所述炉体1的侧面设有控制装置4、温控仪器5和响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6的控制开关位于炉体1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电源开关、运行开关、温度选择按钮、加热时间设置按钮及响铃时间设置按钮;所述响铃设于控制装置4上。可预设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及响铃时间,体现本技术的功能完善,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仪器5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显示屏及容纳它们的耐高温管,温控仪器5设有温度传感器的一端穿过炉体1位于炉膛2内,且温控仪器5与炉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移动式连接。温度传感器感受温度的变化,产生电动势,A/D转换器把检测到的电压或电流信号(模拟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等效数字量,显示屏将数字量显示出来;另外,且温控仪器5与炉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移动式连接,使其能适应一定范围内大小不同的锅,扩大使用范围,提升实用价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膛2外表面及其开口边沿均裹有隔热保温材料,且炉膛2内底面上螺旋线圈3的间隙内铺有二氧化硅粉末。有益于隔热保温,增加本装置的实施效果,一定程度上增加本装置的安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体1底部设有支脚。增加本技术的高度,使其更符合锅巴加热过程中操作人员的需求,方便操作。本技术的控制回路的具体过程如下:如图4所示,主电路采用带有分励脱扣器的低压断路器QF作为主开关,合上QF,温控仪PT得电开始测温运行,若此时炉膛内的温度低于PT的设定值,则PT的触点(1-2)闭合,使接触器KM2得电吸合,螺旋线圈通电,螺旋线圈迅速加热升温;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PT的触点(1-3)闭合,使接触器KM断电释放,同时使时间继电器KT1得电吸合并自锁,KT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锅巴加热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巴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架设于炉体(1)上表面的炉膛(2)、螺旋线圈(3)及多个支架(6),所述炉体(1)为一中空的箱体,所述炉膛(2)底面呈锅形,炉膛(2)侧面呈圆柱形,且炉膛(2)的开口周圈设有贴附于炉体(1)上表面的沿边;所述螺旋线圈(3)形似蚊香,设于炉膛(2)内底面;所述多个支架(6)呈环形均匀分布于炉膛(2)内,支架(6)包括支撑杆、过渡杆及压环,支撑杆一端位于炉膛(2)底部,支撑杆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过渡杆一端,过渡杆另一端穿过炉膛(2)侧壁连接在压环上;所述炉体(1)的侧面设有控制装置(4)、温控仪器(5)和响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巴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架设于炉体(1)上表面的炉膛(2)、螺旋线圈(3)及多个支架(6),所述炉体(1)为一中空的箱体,所述炉膛(2)底面呈锅形,炉膛(2)侧面呈圆柱形,且炉膛(2)的开口周圈设有贴附于炉体(1)上表面的沿边;所述螺旋线圈(3)形似蚊香,设于炉膛(2)内底面;所述多个支架(6)呈环形均匀分布于炉膛(2)内,支架(6)包括支撑杆、过渡杆及压环,支撑杆一端位于炉膛(2)底部,支撑杆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过渡杆一端,过渡杆另一端穿过炉膛(2)侧壁连接在压环上;所述炉体(1)的侧面设有控制装置(4)、温控仪器(5)和响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巴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的控制开关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市永顺园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