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286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槽和六个圆筒槽,所述连接槽内具有将其内腔分隔成多个与圆筒槽一一对应设置的单格,每个圆筒槽内均设有极群,所述极群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其中第一圆筒槽、第二圆筒槽、第三圆筒槽、第四圆筒槽位于中间,按2×2方式排列,第五圆筒槽和第六圆筒槽位于两侧,相邻的圆筒槽紧靠设置,并且之间设有与它们均相切的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卷绕式铅蓄电池设计简单,方便电池采用两端中极柱或同侧边极柱的设计和生产,不用额外增加铅连接条连接,节约用铅量,适用于卷绕式铅酸蓄电池单格串联连接,能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铅蓄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自1859年由普兰特专利技术后,在化学电源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这是因为其价格低廉、原材料易于获得,使用上有充分的可靠性,适用于大电流放电及广泛的环境温度范围等优点。随着科技与时代进步,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及能源问题越来越重视。我国明确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同时郑重向世界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减少40%~45%。随着国家对空气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汽车节能减排备受关注。汽车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节能减排是目前汽车技术的重要任务,是国家重点推行的基本国策。卷绕式铅酸蓄电池与传统板式电池相比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启动功率大、使用寿命长、比功率高、充电快速、自放电小、抗震动和冲击力强等突出特性,使其能够更自如的运用在以上的各个领域。通用的卷绕式铅酸蓄电池为12V,由6只2V的单体串联而成,6只单体分成两排,每排3只,相邻单体依次串联,首尾单体分别与输出端子相连接。传统的卷绕式铅蓄电池桶体采用2×3结构,不能同时满足两端中间极柱跟同侧极柱设计,必须延长或增加铅连接条连接,增加了铅的用量。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87748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卷绕式铅酸蓄电池单体连接结构,电池中6只单体分成A、B两排,每排3只,分别为A1、A2、A3和B1、B2、B3,并且A1和B1、A2和B2、A3和B3分别对齐,6只单体成串联式连接,各单体串联的顺序是:A1-B1-A2-B2-B3-A3,其中A1和A3分别与输出端子相连接,两个输出端子位于电池顶盖同一侧的边角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布局合理,能节约用铅量的卷绕式铅蓄电池。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槽和六个圆筒槽,所述连接槽内具有将其内腔分隔成多个与圆筒槽一一对应设置的单格,每个圆筒槽内均设有极群,所述极群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其中第一圆筒槽、第二圆筒槽、第三圆筒槽、第四圆筒槽位于中间,按2×2方式排列,第五圆筒槽和第六圆筒槽位于两侧,相邻的圆筒槽紧靠设置,并且之间设有与它们均相切的隔板。所述圆筒槽的底面具有第一防滑凹槽。所述连接槽的底面设有第二防滑凹槽。第一圆筒槽、第二圆筒槽、第三圆筒槽、第四圆筒槽围成的区域;第一圆筒槽、第二圆筒槽、第五圆筒槽围成的区域;第三圆筒槽、第四圆筒槽、第六圆筒槽围成的区域均为中空。相邻极群通过穿壁焊或过桥连接。所述连接槽的四个角为圆弧倒角或斜角。本技术卷绕式铅蓄电池设计简单,方便电池采用两端中极柱或同侧边极柱的设计和生产,不用额外增加铅连接条连接,节约用铅量,适用于卷绕式铅酸蓄电池单格串联连接,能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连接槽和圆筒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槽和圆筒槽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槽和圆筒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种隔板设置方式的连接槽和圆筒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卷绕式铅蓄电池的第一种连接方式。图6为本技术卷绕式铅蓄电池的第二种连接方式。图7为本技术卷绕式铅蓄电池的第三种连接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槽1和六个圆筒槽2,连接槽1内具有将其内腔分隔成多个与圆筒槽2一一对应设置的单格11。圆筒槽2的底面具有防滑凹槽27。连接槽1的底面设有防滑凹槽12。为了节约材料和空间,连接槽1的四个角为圆弧倒角或斜角。圆筒槽2共有六个,对应6个极群4,制备的卷绕式铅蓄电池为12V。其中圆筒槽21、圆筒槽22、圆筒槽23、圆筒槽24位于中间,按2×2方式排列,圆筒槽25和圆筒槽26位于两侧,相邻的圆筒槽2紧靠设置,并且之间设有与它们均相切的隔板3。为了节约材料,同时也减轻重量,圆筒槽21、圆筒槽22、圆筒槽23、圆筒槽24围成的区域;圆筒槽21、圆筒槽22、圆筒槽25围成的区域;圆筒槽23、圆筒槽24、圆筒槽26围成的区域均为中空。如图4所示,隔板3除了按图3中所示方式设置外,也可以按图4中所示方式设置,两者仅在圆筒槽21和圆筒槽25、圆筒槽22和圆筒槽25、圆筒槽23和圆筒槽26、圆筒槽24和圆筒槽26之间靠外侧的隔板3的位置有区别,图3中隔板3远离圆筒槽25和圆筒槽26,而图4中隔板3紧贴圆筒槽25和圆筒槽26。如图5~7所示,每个圆筒槽2内均设有极群5,极群5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相邻极群4的汇流排41(正、负汇流排相连)通过穿壁焊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过桥连接的方式。本技术卷绕式铅蓄电池的六个圆筒槽2位置排布合理,所以方便电池采用两端中极柱(图5,极柱42位于电池轴向的两端中间)或同侧边极柱(图6和图7,极柱42位于电池同一侧边)的设计和生产,不用额外增加铅连接条连接,节约用铅量。当然,图5~7只给出了其中3中可实现的连接方式,还有其他多种连接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槽和六个圆筒槽,所述连接槽内具有将其内腔分隔成多个与圆筒槽一一对应设置的单格,每个圆筒槽内均设有极群,所述极群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圆筒槽、第二圆筒槽、第三圆筒槽、第四圆筒槽位于中间,按2×2方式排列,第五圆筒槽和第六圆筒槽位于两侧,相邻的圆筒槽紧靠设置,并且之间设有与它们均相切的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槽和六个圆筒槽,所述连接槽内具有将其内腔分隔成多个与圆筒槽一一对应设置的单格,每个圆筒槽内均设有极群,所述极群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圆筒槽、第二圆筒槽、第三圆筒槽、第四圆筒槽位于中间,按2×2方式排列,第五圆筒槽和第六圆筒槽位于两侧,相邻的圆筒槽紧靠设置,并且之间设有与它们均相切的隔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槽的底面具有第一防滑凹槽。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波涛邓成智刘玉孔春凤陈飞李桂发崔海涛陈跃武田庆山罗秋月唐海萍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