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82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池盖,所述电池本体包括电池槽、位于电池槽内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反应模组、分别与反应模组连接的正极柱、负极柱和偏极柱,所述反应模组包括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所述偏极柱设有防胶台;所述电池盖设有若干个排气孔,还分别设有与正极柱、负极柱和偏极柱相匹配的型腔和胶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现有蓄电池结构进行改进,在偏极柱靠电池槽的槽壁一面设有防胶台,使得电池盖和电池壳密封所需的滴胶量可手工控制,不溢胶;胶水温度适应范畴大,胶水不虹吸,实现电池盖和电池壳之间的密封严实,同时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A battery structure to prevent siphon from g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蓄电池制造过程中,一般采用密封胶将蓄电池盖和蓄电池壳上下粘合到一起。例如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和电池壳之间的密封,先在电池盖的胶槽内加满胶水,然后将未封盖电池倒扣到电池盖上,在烤箱内加温待胶水固化即完成封盖。由于胶水的流动性很难控制,胶水温度过低流动性差,温度过高,很容易虹吸到极板上,封住极板表面。所以滴胶量要求精准,滴胶量过多会溢胶,过少封不严;且胶水温度偏差小,难控制,温度过高胶水虹吸,温度过低封不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池盖,所述电池本体包括电池槽、位于电池槽内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反应模组、分别与反应模组连接的正极柱、负极柱和偏极柱,所述反应模组包括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所述偏极柱设有防胶台;所述电池盖设有若干个排气孔,还分别设有与正极柱、负极柱和偏极柱相匹配的型腔和胶水槽;所述胶水槽包括偏极柱胶水槽、隔筋胶水槽、过桥胶水槽和极柱胶水槽,所述偏极柱胶水槽、隔筋胶水槽、过桥胶水槽和极柱胶水槽连为一体,并设有连通缺口。进一步地,所述防胶台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位于偏极柱的一面,该面靠近电池槽槽壁。进一步地,所述防胶台为半腰圆柱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现有蓄电池结构进行改进,在偏极柱靠电池槽的槽壁一面设有防胶台,使得电池盖和电池壳密封所需的滴胶量可手工控制,不溢胶;胶水温度适应范畴大,胶水不虹吸,实现电池盖和电池壳之间的密封严实,同时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蓄电池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蓄电池结构中的电池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蓄电池结构中的电池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附图标记:电池槽1、电池盖2、正极柱3、负极柱4、偏极柱5、防胶台6、正极汇流排7、负极汇流排8、排气孔9、偏极柱胶水槽10、隔筋胶水槽11、过桥胶水槽12、极柱胶水槽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池盖2,电池本体包括电池槽1、位于电池槽1内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反应模组、分别与反应模组连接的正极柱3、负极柱4和偏极柱5,反应模组包括正极汇流排7和负极汇流排8,偏极柱5设有防胶台6;所述电池盖2设有6个排气孔9,还分别设有与正极3、负极柱4和偏极柱5相匹配的型腔和胶水槽;胶水槽包括偏极柱胶水10、隔筋胶水槽11、过桥胶水槽12和极柱胶水槽13,偏极柱胶水槽10、隔筋胶水槽11、过桥胶水槽12和极柱胶水槽13连为一体,并设有连通缺口。进一步地,防胶台6数量为2,位于偏极柱5的一面,该面靠近电池槽1槽壁。进一步地,防胶台6为半腰圆柱结构。本技术对现有蓄电池结构进行改进,在偏极柱靠电池槽的槽壁一面增加两道防胶台,使得电池盖和电池壳密封所需的滴胶量可手工控制,不溢胶且密封严实;胶水温度适应范畴大,有效解决了胶水虹吸封住极板表面的问题,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简单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池盖(2),所述电池本体包括电池槽(1)、位于电池槽(1)内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反应模组、分别与反应模组连接的正极柱(3)、负极柱(4)和偏极柱(5),所述反应模组包括正极汇流排(7)和负极汇流排(8),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极柱(5)设有防胶台(6);所述电池盖(2)设有若干个排气孔(9),还分别设有与正极柱(3)、负极柱(4)和偏极柱(5)相匹配的型腔和胶水槽;所述胶水槽包括偏极柱胶水槽(10)、隔筋胶水槽(11)、过桥胶水槽(12)和极柱胶水槽(13),所述偏极柱胶水槽(10)、隔筋胶水槽(11)、过桥胶水槽(12)和极柱胶水槽(13)连为一体,并设有连通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胶水虹吸的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池盖(2),所述电池本体包括电池槽(1)、位于电池槽(1)内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反应模组、分别与反应模组连接的正极柱(3)、负极柱(4)和偏极柱(5),所述反应模组包括正极汇流排(7)和负极汇流排(8),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极柱(5)设有防胶台(6);所述电池盖(2)设有若干个排气孔(9),还分别设有与正极柱(3)、负极柱(4)和偏极柱(5)相匹配的型腔和胶水槽;所述胶水槽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张永国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