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6075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7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柱,包括极柱本体(1)和设于极柱本体(1)下端的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一端和极柱本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另一端的端面设为倾斜状,所述底座(3)的顶面设为由中部向底座(3)两侧面倾斜的倾斜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改善焊接效果,提高焊接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柱,包括极柱本体(1)和设于极柱本体(1)下端的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一端和极柱本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另一端的端面设为倾斜状,所述底座(3)的顶面设为由中部向底座(3)两侧面倾斜的倾斜状。本技术能改善焊接效果,提高焊接质量。【专利说明】蓄电池极柱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具体是一种蓄电池极柱。
技术介绍
蓄电池极柱是蓄电池和外部电器件连接的重要部件,而在蓄电池内部,极柱通过汇流排和蓄电池极板连接。极柱通常由极柱本体和底座组成,极柱和汇流排的连接具体是极柱的底座和汇流排焊接,但由于现有极柱的底座的厚度较厚,底座和汇流排焊接时不能完全融合,焊接部位造成假焊问题,影响其焊接质量;另一方面增加焊接时间以使其焊透时又造成极柱的烧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焊接效果,提高焊接质量的蓄电池极柱。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设于极柱本体下端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和极柱本体连接,所述底座另一端的端面设为倾斜状,所述底座的顶面设为由中部向底座两侧面倾斜的倾斜状。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蓄电池极柱和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由于底座另一端的端面设为倾斜状,底座的顶面设为由中部向底座两侧面倾斜的倾斜状,极柱本体通过底座和汇流排焊接时,底座和汇流排之间的焊接面增多,较为容易焊透,造成假焊的现象减少,两者之间的焊接牢固性增强,改善了焊接的效果,提高了焊接质量。作为改进,所述底座倾斜状的端面和底座底面的夹角为80°?85°,合适的角度设置,有效减少底座厚度,提闻焊接性能。作为改进,所述极柱本体的中部设有焊接时保护极柱本体上部的第一环形凸台,焊接时能够加强极柱本体上部的保护。作为改进,所述极柱本体的下部设有用于和密封圈配合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凸台,设置第二环形凸台,有利于极柱本体安装时,和蓄电池盖之间的密封圈的配合,使得蓄电池的密封性能增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蓄电池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蓄电池极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A剖面视图。图中,1、极柱本体,1.1、第一环形凸台,1.2、第二环形凸台,2、密封圈,3、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蓄电池极柱,包括极柱本体I和设于极柱本体I下端的底座3,底座3的一端和极柱本体I连接,底座3另一端的端面设为倾斜状,底座3的顶面设为由中部向底座3两侧面倾斜的倾斜状。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极柱本体I下端的底座3倾斜状的端面和底座3底面的夹角为80°?85°,底座3顶面成“人”字状,极柱本体I的中部设有焊接时保护极柱本体I上部的第一环形凸台1.1,第一环形凸台1.1的直径略大于极柱本体I上部的直径,极柱本体I的下部设有用于和密封圈2配合的第二环形凸1.2台,第二环形凸台1.2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凸台1.1的直径,本例中第二环形凸台1.2设为两个。【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极柱,包括极柱本体(I)和设于极柱本体(I)下端的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一端和极柱本体(I)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另一端的端面设为倾斜状,所述底座(3 )的顶面设为由中部向底座(3 )两侧面倾斜的倾斜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倾斜状的端面和底座(3)底面的夹角为80°?8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I)的中部设有焊接时保护极柱本体(I)上部的第一环形凸台(1.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I)的下部设有和密封圈(2)配合密封的第二环形凸台(1.2),所述第二环形凸台(1.2)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凸台(1.1)的直径。【文档编号】H01M2/30GK203596384SQ201320720499【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专利技术者】于双同, 王海燕, 林成, 陈碧波 申请人:柳州市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极柱,包括极柱本体(1)和设于极柱本体(1)下端的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一端和极柱本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另一端的端面设为倾斜状,所述底座(3)的顶面设为由中部向底座(3)两侧面倾斜的倾斜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双同王海燕林成陈碧波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