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二次电池,都由二次电池的电芯和外壳组成。其中,电芯为活性部件,一般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层叠或者卷绕而成。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及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及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随着二次电芯商业化的发展,市场对其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图1和图2所示,卷绕式电芯的内部需要空卷隔离膜,电芯最内侧有4层隔离膜连续堆叠,不但造成隔离膜的浪费,而且增加电芯厚度从而降低电芯的能量密度。另外极耳在电芯最内侧,也就是头部,这样会造成电芯结构的不对称,并造成电芯的变形。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卷绕式电芯。为了完成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申请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为由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第二极片的头端依次叠置并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电芯,所述第一隔膜位于所述扁平状电芯的最内侧;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活性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为由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第二极片的头端依次叠置并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电芯,所述第一隔膜位于所述扁平状电芯的最内侧;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极片上电连接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电连接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扁平状电芯沿长度方向的平直面上且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到所述第一集流体尾端的距离不超过所述第一集流体总长的1/3,所述第二极耳到所述第二集流体尾端的距离不超过所述第二集流体总长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为由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第二极片的头端依次叠置并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电芯,所述第一隔膜位于所述扁平状电芯的最内侧;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极片上电连接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电连接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扁平状电芯沿长度方向的平直面上且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到所述第一集流体尾端的距离不超过所述第一集流体总长的1/3,所述第二极耳到所述第二集流体尾端的距离不超过所述第二集流体总长的1/3;所述第一极耳或/和第二极耳在所述扁平状电芯厚度方向的对应位置的电芯最内侧连续重叠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之和不超过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膜包括由头部到尾部依次设置的第一隔膜回折段和第一隔膜隔离段,所述第二隔膜包括由头部到尾部依次设置的第二隔膜回折段和第二隔膜隔离段,所述第一隔膜回折段与所述第二隔膜回折段形成隔膜回折部,所述隔膜回折部的回折方向与所述扁平状电芯的卷绕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极耳或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扁平状电芯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隔膜回折部互相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回折部位于所述扁平状电芯的宽度方向上最内侧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式电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可飞,曾巧,袁庆丰,耿继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