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式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738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段具有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空白第一集流体;第二极片,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段具有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空白第二集流体;隔离膜,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第一极耳,与空白第一集流体固定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空白第二集流体固定电连接。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段具有:主体部,处于第二卷绕起始段的外侧,且主体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卷绕起始段的长度;回折部,与主体部相连并处于主体部的内侧。在长度方向上,回折部的第一端部的位置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端部的位置,第一极耳的位置超出第一端部的位置,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段位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芯商业化的发展,市场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在现有技术中,参照图1,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长度小于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2的长度,导致隔离膜3在第二卷绕起始段2的内部空卷,造成隔离膜3的浪费和能量密度的降低;同时,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两侧均为第二极片2,需要在第一极耳4的两侧及第一极片1卷绕起始自由端的两侧均粘贴胶纸G,导致贴胶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另外,当第二卷绕起始段2的第二端部P2沿长度方向L与第一极片1之间的距离(即第二端部P2与第一极片1最内层的圆弧部分之间沿长度方向L的距离)太小时,会产生第二极片2打皱问题,造成第二极耳5与第一极片1之间的距离波动较大。当第一卷绕起始段E1长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时,也存在第一极片1打皱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式电芯,其能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简化贴胶工艺,减少胶纸的用量,并能降低极片打皱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其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段具有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空白第一集流体;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段具有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空白第二集流体;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空白第一集流体固定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空白第二集流体固定电连接。其中,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段具有:主体部,处于第二卷绕起始段沿厚度方向的外侧,且主体部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卷绕起始段沿长度方向的长度;以及回折部,与主体部相连并处于主体部沿厚度方向的内侧。在长度方向上,回折部的第一端部的位置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端部的位置,第一极耳的位置超出回折部的第一端部的位置,且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段位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根据本技术的卷绕式电芯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第二卷绕起始段小于主体部的长度,所以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段无需大长度的空卷,从而减少隔离膜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另外,由于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段在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所以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段的厚度不再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厚度叠加,从而降低卷绕式电芯的厚度,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所述卷绕式电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由于回折部的第一端部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端部,所以回折部不与第二卷绕起始段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进而不会增加电芯的厚度;同时,回折部的第一端部在厚度方向上仅一侧与第二极片相对,因此只需在该侧粘贴胶纸即可,而另一侧与主体部相对,因此无需粘贴胶纸,减少了胶纸的用量,节约了成本,且由于回折部的第一端部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端部,且第一极耳的位置超出回折部的第一端部,所以胶纸不会增加电芯的厚度,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另外,第一极耳仅一侧与第二极片相对,所以仅在该侧粘贴胶纸即可,而另一侧无需粘贴胶纸,减少了胶纸的用量,节约了成本。同时,由于回折部的第一端部处于主体部沿厚度方向的内侧,第一端部与第二极片沿长度方向至少间隔一个第二卷绕起始段的长度,因此能够降低第一极片打皱的风险;第二端部与第一极片沿长度方向至少间隔一个回折部的长度,因此能够降低第二极片打皱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卷绕式电芯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第二卷绕起始段、第三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卷绕式电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第二卷绕起始段、第三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卷绕式电芯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第二卷绕起始段、第三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卷绕式电芯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第二卷绕起始段、第三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极片 E1第一卷绕起始段11第一集流体 E11主体部111空白第一集流体 E12回折部12第一活性物质层 P1第一端部2第二极片 E2第二卷绕起始段21第二集流体 P2第二端部211空白第二集流体 E3第三卷绕起始段22第二活性物质层 G胶纸3隔离膜 T厚度方向4第一极耳 L长度方向5第二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卷绕式电芯。参照图2至图5,根据本技术的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1,具有第一集流体11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11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具有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11;第二极片2,具有第二集流体21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21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具有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11;隔离膜3,设置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以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离开;第一极耳4,与空白第一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第二极耳5,与空白第二集流体211固定电连接。其中,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具有:主体部E11,处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沿厚度方向T的外侧,且主体部E11沿长度方向L的长度大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沿长度方向L的长度;以及回折部E12,与主体部E11相连并处于主体部E11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在长度方向L上,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的位置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2的位置,第一极耳4的位置超出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的位置,且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位于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之间。在根据本技术的卷绕式电芯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小于主体部E11的长度,所以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无需大长度的空卷,从而减少隔离膜3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另外,由于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在长度方向L上位于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之间,所以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的厚度不再与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的厚度叠加,从而降低卷绕式电芯的厚度,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所述卷绕式电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由于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2,所以回折部E12不与第二卷绕起始段E2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进而不会增加电芯的厚度;同时,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在厚度方向T上仅一侧与第二极片2相对,因此只需在该侧粘贴胶纸G(由于在实际生产中,第一极片1在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处会留有毛刺,易刺破隔离膜3而与第二极片2接触,并造成短路)即可,而另一侧与主体部E11相对,因此无需粘贴胶纸G,减少了胶纸的用量,节约了成本,且由于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2,且第一极耳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1),具有第一集流体(11)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11)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具有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11);第二极片(2),具有第二集流体(21)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21)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具有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11);隔离膜(3),设置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以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离开;第一极耳(4),与空白第一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第二极耳(5),与空白第二集流体(211)固定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具有:主体部(E11),处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沿厚度方向(T)的外侧,且主体部(E11)沿长度方向(L)的长度大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沿长度方向(L)的长度;以及回折部(E12),与主体部(E11)相连并处于主体部(E11)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在长度方向(L)上,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的位置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2)的位置,第一极耳(4)的位置超出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的位置,且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位于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1),具有第一集流体(11)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11)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具有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11);第二极片(2),具有第二集流体(21)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21)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具有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11);隔离膜(3),设置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以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离开;第一极耳(4),与空白第一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第二极耳(5),与空白第二集流体(211)固定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具有:主体部(E11),处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沿厚度方向(T)的外侧,且主体部(E11)沿长度方向(L)的长度大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沿长度方向(L)的长度;以及回折部(E12),与主体部(E11)相连并处于主体部(E11)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在长度方向(L)上,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的位置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2)的位置,第一极耳(4)的位置超出回折部(E12)的第一端部(P1)的位置,且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位于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T),在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相邻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一层隔离膜(3),并且所述两层隔离膜(3)均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2),所述两层隔离膜(3)超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巧王可飞周伯林肖良针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