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6709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处理器采集眼部图像数据训练对应所需模型;通过前置摄像头及电位器输入的图像数据及行为数据;处理器根据输入图像检测眼部对称性及异常行为;处理器根据图像检测结果产生控制信号,并结合行为数据输入控制电路,产生脸部表面电刺激;处理器根据监控用户行为反馈实时调整电路刺激参数,实现自适应控制;处理器根据客户端数据请求进行医生与病患信息通信。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根据病人面部病理特征实时产生并调整电刺激缓解面瘫病痛,另一方面实现了设备的可穿戴、可移动,并提供医生与病患信息通信、交换,保证了该医疗可穿戴设备的稳定性、高效性与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面瘫是一种由神经损坏造成的导致患者失去面部活动能力的疾病。面瘫患者通常表现为脸部一侧肌肉明显下垂,既不美观也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面瘫能够引起眼部的损伤甚至失明,这是因为一些面瘫患者不能控制眼睑闭合,这样他们的眼球就会长时间和空气接触而得不到湿润,进而眼球就会变得干涩,然后发炎,最后严重的会导致失明。面瘫最普遍的形式被称为贝尔面瘫,它的典型症状是脸部一侧肌肉的失能。已经有许多工作致力于找到贝尔面瘫的病因,但确切的原因仍不可知。就目前所知,面瘫是由于包含主要神经的通道的感染造成的压力引起的。这个通道在人的脑部,被称为面神经管。一个跟这个理论相关的现象是当使用3-11mA电流刺激面部神经能够使得大多数病患眼睛闭合,这个现象说明了面瘫患者的面部肌肉的功能还是正常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a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TENS)在不破坏面部皮肤的情况下对面部神经施以电刺激,它已经被理疗学家当做一种康复面瘫患者的选择,并且电刺激已经被证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用于实时采集眼部图像,并将采集到的眼部图像传输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构建图像处理模型对眼部图像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输出不同的电刺激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用于实时采集眼部图像,并将采集到的眼部图像传输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构建图像处理模型对眼部图像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输出不同的电刺激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器为可穿戴的前置眼部监控摄像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包括:图像数据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出多名面瘫病人处于不同室内场景时的眼部图像数据,不同室内场景包括:晴天、阴天、夜间时室内的场景,以及室内阴暗处的场景;当处于夜间时开启红外灯,眼部图像数据是指:用户健康侧、患侧眼部睁开、闭合两种状态时的光照强度;图像处理模型构建模块:建立图像处理模型,按照光照强度对提取的眼部图像数据进行分类,并以分类好的眼部图像数据对图像处理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模型选择器;概率向量生成模块:根据模型选择器所检测出的眼部图像数据生成对应概率向量;具体地,模型选择器通过计算输入的眼部图像数据的平均像素值得到该眼部图像数据的近似光照强度,选定日间或夜间模型并输入眼部图像数据,根据输入的眼部图像数据获得对应的概率向量,并根据用户给定的图像数据决定出最优分类判别,来判定刺激的开启及相应的刺激等级;通信模块:建立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息通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位器,所述电位器将用户的手动控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包括:反馈监控模块:根据电位器发出的电信号,调整电刺激的强度,通过图像采集器监测电刺激后的眼部反应,若引起患侧眨眼反应,则保持这一刺激强度;若未引起患侧眨眼反应,则继续提高刺激强度直至患侧有眨眼反应为止。6.一种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可穿戴面瘫同步化运动刺激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训练阶段步骤,包括:步骤A1:采集不同面瘫病人处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眼部图像;步骤A2:构建图像处理模型,使用所采集的眼部图像对图像处理模型进行训练,调整与优化图像处理模型中的采样时间、判决模型的参数;步骤A3:使用训练好的图像处理模型检测所获得病人当前的具体眼部图像及当前环境下的光照数据,生成对应概率向量,根据用户给定的图像数据决定出最优分类判别,来判定刺激的开启及相应的刺激等级;测试阶段步骤:包括:步骤B1:根据眼部图像数据检测用户眼部对称性,判断眼部出现不对称的异常行为;步骤B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华郑学胜王新兵朱崚灏陈博熊思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