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26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装置不便对不同大小的轮毂进行圆整度检测,同时不便进行直观检测的难题,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盘、手柄、推杆、推板、第一旋转杆、指针、第二旋转杆、转轴、导管、螺旋弹簧、导杆、进口、伸缩管、导向环、挡板、螺杆、压板、套环、通槽、固定环、套管、固定板、支撑杆和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推杆对推板的控制,方便对不同大小的轮毂进行加紧,从而方便对不同大小的轮毂进行检测,通过指针的摆动幅度,从而可以对对轮毂的圆整度进行直观检测,且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轿车的轮毂轴承过去最多的是成对使用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轮毂单元。轮毂轴承单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日益增长,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由双列角接触轴承组成。第二代在外滚道上有一个用于将轴承固定的法兰,可简单的将轴承套到轮轴上用螺母固定。使得汽车的维修变的容易。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是采用了轴承单元和防抱刹系统相配合。轮毂单元设计成有内法兰和外法兰,内法兰用螺栓固定在驱动轴上,外法兰将整个轴承安装在一起。汽车轮胎充满气后,轮胎外沿会与轮毂凸缘紧密贴合,防止轮胎内的气体泄漏。如果轮毂凸缘遭到碰撞变形,就会影响其与轮胎外沿的密合度,造成轮胎暗漏。所以,车主在日常用车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碰撞轮毂,防止轮毂变形。如果汽车轮毂的凸缘出现严重变形,我们用肉眼就能发现;如果看不出来,说明变形不明显,需要先卸下车轮,在轮胎与轮毂的链接部位洒上水,产生气泡的部位就说明该部位就是造成轮胎暗漏的地方。汽车轮毂变形不注意维修的话,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坏,使轮毂破裂。轮毂破裂会导致真气胎内部气体从裂缝处泄漏,成为轮胎断裂的隐患,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及时更换新的轮胎,因为轮胎破裂的危险系数非常高,威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所以一定不要大意。因此需要经常对轮毂的圆整度进行检测,如果轮毂存在变形,将会使轮胎加速破裂,从而发生危险,而现有的方法就是使用大的圆规在轮毂周围画圆,这样在检测的时候对于变形较大的轮毂可以进行检测,但是对于变形小的轮毂不易进行检测,存在安全隐患,当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轮毂变形的时候,已经非常危险,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轮毂不圆,在转动的时候对轮胎的压力也不同,从而将会对轮胎破坏,还有的在检测的时候,使用红外或者超声波仪器进行检测,但是操作复杂,需要使用多组数据进行分析,操作极度不便,同时设备损坏的时候也不便进行维修,还有的装置在使用时,在对轮毂圆整度进行检测时候使用模具进行检测,但是不便对不同大小的轮毂进行检测,从而需要来回更换不同的模具将轮毂加紧进行检测,浪费了使用者更换模具的时间,还有的设备不便对圆整度检测的时候进行直观观察,为操作人员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盘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表面均匀焊接有导管,所述导管内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内部套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内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导杆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外侧安装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之间安装有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杆外端固定安装有指针,所述指针与导杆之间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所述导管表面对称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外侧螺纹配合有螺杆,所述螺杆表面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内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气囊,所述伸缩气囊表面开有进口,所述导管侧壁开有与伸缩气囊相对应的通槽,所述固定环下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侧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表面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侧沿上均匀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外端固定安装有手柄,所述推杆内端活动连接有推板。作为优选,所述导杆与导向环滑动配合。这里通过采用滑动配合的形式可以使得导杆与导向环安装时更加方便,简化了装配的程序,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直径等于导管的内径。这里特定的设置了挡板和导管的内径,目的是为了使得挡板和导管在安装后能够卡紧,避免出现缝隙,解决了在工作状态可能出现的晃动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与底盘旋转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旋转连接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部件之间的灵活性,减小磨损。作为优选,所述推杆与底盘螺纹配合。通过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使得推杆的装卸更加简便,同时也便于更换和维修。作为优选,所述底盘的截面为U型结构。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U型结构的底盘,目的是为了使得底盘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保障设备整体在工作时不晃动,稳定性得到明显的增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推杆的设置,从而可以对推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方便对不同大小的轮毂进行加紧,从而避免了更换不同的模具进行加紧,方便操作,减少了制造成本;2、通过设置伸缩气囊,从而可以对挡板进行推动,通过在伸缩气囊内加水,从而便于对挡板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对指针的位置进行定位,便于对不同大小的轮毂进行检测,方便控制;3、通过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的配合,从而方便使指针发生转动,从而通过指针的转动幅度,就可以对轮毂的圆整度进行检测,方便进行直观观察,从而加快了对轮毂的检测速度;4、通过底盘和底座的配合,从而便于对轮毂进行转动,方便对轮毂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底座和底盘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底盘,2、手柄,3、推杆,4、推板,5、第一旋转杆,6、指针,7、第二旋转杆,8、转轴,9、导管,10、螺旋弹簧,11、导杆,12、进口,13、伸缩管,14、导向环,15、挡板,16、螺杆,17、压板,18、套环,19、通槽,20、固定环,21、套管,22、固定板,23、支撑杆,24、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盘1和固定环20,所述底盘1的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固定环20外表面均匀焊接有导管9,所述导管9内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环14,所述导向环14内部套接有导杆11,所述导杆11与导向环14滑动配合,所述导杆11内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直径等于导管9的内径,所述导杆11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杆5,所述第一旋转杆5外侧安装有第二旋转杆7,所述第一旋转杆5和第二旋转杆7之间安装有转轴8,所述第二旋转杆7外端固定安装有指针6,所述指针6与导杆11之间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10,所述导管9表面对称焊接有套管21,所述套管21外侧螺纹配合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表面套接有套环18,所述套环18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板17,所述压板17内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气囊13,所述伸缩气囊13表面开有进口12,所述导管9侧壁开有与伸缩气囊13相对应的通槽19,所述固定环20下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下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下侧安装有底座24,所述底座24表面安装有底盘1,所述底座24与底盘1旋转连接,所述底盘1侧沿上均匀安装有推杆3,所述推杆3与底盘1螺纹配合,所述推杆3外端固定安装有手柄2,所述推杆3内端活动连接有推板4。操作步骤:1、首先将轮毂卸下放在底盘1上,将轮毂的外侧表面与推板4贴合,就需要顺时针转动手柄2,使推杆3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推板4将轮毂外表面进行加紧,对轮毂的位置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盘(1)和固定环(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0)外表面均匀焊接有导管(9),所述导管(9)内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环(14),所述导向环(14)内部套接有导杆(11),所述导杆(11)内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5),所述导杆(11)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杆(5),所述第一旋转杆(5)外侧安装有第二旋转杆(7),所述第一旋转杆(5)和第二旋转杆(7)之间安装有转轴(8),所述第二旋转杆(7)外端固定安装有指针(6),所述指针(6)与导杆(11)之间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10),所述导管(9)表面对称焊接有套管(21),所述套管(21)外侧螺纹配合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表面套接有套环(18),所述套环(18)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板(17),所述压板(17)内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气囊(13),所述伸缩气囊(13)表面开有进口(12),所述导管(9)侧壁开有与伸缩气囊(13)相对应的通槽(19),所述固定环(20)下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下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下侧安装有底座(24),所述底座(24)表面安装有底盘(1),所述底盘(1)侧沿上均匀安装有推杆(3),所述推杆(3)外端固定安装有手柄(2),所述推杆(3)内端活动连接有推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毂圆整度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底盘(1)和固定环(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0)外表面均匀焊接有导管(9),所述导管(9)内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环(14),所述导向环(14)内部套接有导杆(11),所述导杆(11)内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5),所述导杆(11)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杆(5),所述第一旋转杆(5)外侧安装有第二旋转杆(7),所述第一旋转杆(5)和第二旋转杆(7)之间安装有转轴(8),所述第二旋转杆(7)外端固定安装有指针(6),所述指针(6)与导杆(11)之间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10),所述导管(9)表面对称焊接有套管(21),所述套管(21)外侧螺纹配合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表面套接有套环(18),所述套环(18)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板(17),所述压板(17)内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气囊(13),所述伸缩气囊(13)表面开有进口(12),所述导管(9)侧壁开有与伸缩气囊(13)相对应的通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游兵陈志军韩春霞钟瑜谢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