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耦合装置、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01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耦合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分别用于连接动力源的内齿圈、中齿圈和外齿圈,内齿圈包括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第一内齿圈外周部套设于中齿圈内周部,中齿圈外周部和第二内齿圈外周部分别套设于外齿圈内周部的两端;第一内齿圈外周部与中齿圈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中齿圈外周部与外齿圈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第二内齿圈外周部与外齿圈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由于相互嵌套的齿圈结构轴向占用空间较小,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因此使动力耦合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动力耦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系统及包括该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耦合装置、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驱动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力耦合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动力耦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系统及包括上述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用来传递多动力源的动力耦合装置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现有的动力耦合方式主要包括扭矩耦合、转速耦合、牵引力耦合和混合动力耦合。在现有技术中,转速耦合方式得到普遍使用,且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通常采用行星齿轮式动力耦合装置来实现多动力源的耦合驱动。而行星齿轮式动力耦合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大,且整车驱动控制难度较大。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体积相对较小且易于控制的动力耦合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耦合装置,该动力耦合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小,且控制难度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力耦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系统及包括上述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该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的整车驱动控制难度较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耦合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分别用于连接动力源的内齿圈、中齿圈和外齿圈,所述内齿圈包括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一内齿圈外周部套设于所述中齿圈内周部,所述中齿圈外周部和所述第二内齿圈外周部分别套设于所述外齿圈内周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内齿圈外周部与所述中齿圈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所述中齿圈外周部与所述外齿圈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所述第二内齿圈外周部与所述外齿圈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中齿圈内周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啮合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啮合块转动的第一控制件,以控制所述第一啮合块转动使其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第一内齿圈外周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外齿圈内周部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啮合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啮合块转动的第二控制件,以控制所述第二啮合块转动使其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中齿圈外周部;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外齿圈内周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三啮合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啮合块转动的第三控制件,以控制所述第三啮合块转动使其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第二内齿圈外周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啮合块的侧面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啮合块转动的第一顶销,所述第一控制件为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顶销转动的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一顶销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二啮合块的侧面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啮合块转动的第二顶销,所述第二控制件为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顶销转动的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二顶销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三啮合块的侧面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啮合块转动的第三顶销,所述第三控制件为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顶销转动的第三控制板,所述第三控制板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三顶销的第三槽孔。优选地,所有所述第一啮合块两两相对的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啮合块用于分别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第一内齿圈同一个轮齿的两侧;所有所述第二啮合块两两相对的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啮合块用于分别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中齿圈同一个轮齿的两侧;所有所述第三啮合块两两相对的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啮合块用于分别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第二内齿圈同一个轮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孔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槽孔中间比所述第一槽孔两端更远离所述第一控制板的中心,用于套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啮合块的两个所述第一顶销;当所述第一顶销位于所述第一槽孔的两端时,所述第一啮合块卡紧所述第一内齿圈,当所述第一顶销位于所述第一槽孔的中间时,所述第一啮合块松开所述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二槽孔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且所述第二槽孔中间比所述第二槽孔两端更远离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中心,用于套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啮合块的两个所述第二顶销;当所述第二顶销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两端时,所述第二啮合块卡紧所述中齿圈,当所述第二顶销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中间时,所述第二啮合块松开所述中齿圈;所述第三槽孔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且所述第三槽孔中间比所述第三槽孔两端更远离所述第三控制板的中心,用于套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啮合块的两个所述第三顶销;当所述第三顶销位于所述第三槽孔的两端时,所述第三啮合块卡紧所述第二内齿圈,当所述第三顶销位于所述第三槽孔的中间时,所述第三啮合块松开所述第二内齿圈。优选地,所述第一啮合块和所述中齿圈内周部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顶销与所述第一槽孔卡死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啮合块和所述外齿圈内周部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顶销与所述第二槽孔卡死的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三啮合块和所述外齿圈内周部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三顶销与所述第三槽孔卡死的第三压缩弹簧。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动力耦合装置,所述动力耦合装置为上述任意一种动力耦合装置;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中齿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内齿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齿圈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电池组连接。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电池组均连接于驱动控制器,所述驱动控制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三连接件动作。一种车辆,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为上述任意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耦合装置,采用内齿圈、中齿圈和外齿圈相互嵌套的齿圈结构,在使用时,使内齿圈、中齿圈和外齿圈分别连接不同的动力源,并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实现不同齿圈之间的接合或分离,从而实现不同动力源的耦合。由于相互嵌套的齿圈结构轴向占用空间较小,因此齿圈嵌套的结构紧凑,集成度高,从而使动力耦合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且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作用实现不同齿圈之间的接合或分离,便于控制。另外,该动力耦合装置直接通过齿圈轮齿的连接实现转速的传递,因此具有较大的传递扭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齿圈之间的接合或分离实现发动机和/或第一电机和/或第二电机的耦合,并将耦合后的动力通过与外齿圈相连的动力输出轴输出。由于该动力耦合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且便于控制,因此具有该动力耦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占用空间较小,且便于控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混合动力系统,因此该车辆的整车驱动控制难度较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耦合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耦合装置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啮合块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耦合装置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啮合块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耦合装置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耦合装置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内齿圈与中齿圈单向接合、中齿圈与外齿圈双向超越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耦合装置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内齿圈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力耦合装置、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分别用于连接动力源的内齿圈(1)、中齿圈(2)和外齿圈(3),所述内齿圈(1)包括第一内齿圈(11)和第二内齿圈(12),所述第一内齿圈(11)外周部套设于所述中齿圈(2)内周部,所述中齿圈(2)外周部和所述第二内齿圈(12)外周部分别套设于所述外齿圈(3)内周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内齿圈(11)外周部与所述中齿圈(2)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所述中齿圈(2)外周部与所述外齿圈(3)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所述第二内齿圈(12)外周部与所述外齿圈(3)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分别用于连接动力源的内齿圈(1)、中齿圈(2)和外齿圈(3),所述内齿圈(1)包括第一内齿圈(11)和第二内齿圈(12),所述第一内齿圈(11)外周部套设于所述中齿圈(2)内周部,所述中齿圈(2)外周部和所述第二内齿圈(12)外周部分别套设于所述外齿圈(3)内周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内齿圈(11)外周部与所述中齿圈(2)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所述中齿圈(2)外周部与所述外齿圈(3)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所述第二内齿圈(12)外周部与所述外齿圈(3)内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连接件可接合可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中齿圈(2)内周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啮合块(4)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啮合块(4)转动的第一控制件,以控制所述第一啮合块(4)转动使其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第一内齿圈(11)外周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外齿圈(3)内周部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啮合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啮合块转动的第二控制件,以控制所述第二啮合块转动使其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中齿圈(2)外周部;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外齿圈(3)内周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三啮合块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啮合块转动的第三控制件,以控制所述第三啮合块转动使其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第二内齿圈(12)外周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块(4)的侧面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啮合块(4)转动的第一顶销(41),所述第一控制件为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顶销(41)转动的第一控制板(5),所述第一控制板(5)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一顶销(41)的第一槽孔(51);所述第二啮合块的侧面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啮合块转动的第二顶销,所述第二控制件为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顶销转动的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二顶销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三啮合块的侧面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啮合块转动的第三顶销,所述第三控制件为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顶销转动的第三控制板,所述第三控制板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三顶销的第三槽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啮合块(4)两两相对的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啮合块(4)用于分别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第一内齿圈(11)同一个轮齿的两侧;所有所述第二啮合块两两相对的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啮合块用于分别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中齿圈(2)同一个轮齿的两侧;所有所述第三啮合块两两相对的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啮合块用于分别可卡紧且可松开所述第二内齿圈(12)同一个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伟朱云学林子越赵克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