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91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该结构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多排采用型钢焊接而成的具有直角倒U型结构的钢支架;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侧面以及顶面均分别采用多根独立的连接钢焊接连接;多个脚轮,多个脚轮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主体下部,并与所述钢支架固定相连。其结构简单合理,允许洞室衬砌与压力钢管运输安装施工同时进行,解决了工期冲突问题,大大缩短该部分工程工期;搭建焊接后形成稳定整体,可以移动到多处施工段,不需要反复搭建,并可实现循坏多次利用,安拆简易,节省资源,有利节省施工成本,从而创造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引水隧洞衬砌采用满堂支架,引水隧洞内满堂脚手架搭建规格为立杆间距0.5m,层间距0.8m,立杆排间距1.5m,每段长度6m,共需脚手架钢管500m,十字扣件300个,需要多次搭建拆除,无法同时进行引水隧洞压力钢管运输,导致安装施工无法进行,致使工期滞后。同时存在以下几点缺点:⑴洞室内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模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等待28天,才能拆除模板与脚手架,期间隧洞洞内无法通行,压力钢管无法进行运输及安装施工;⑵由于洞室底部成弧形,导致洞室两侧立杆与中心立杆受力不均,承重后存在威胁;洞室表面不平整,脚手架搭建存在难度,仅一次脚手架搭建及拆除花费时间为3天;⑶洞室整体呈圆形,脚手架钢管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割,对脚手架钢管损耗严重,同时被切割钢管失去再次使用价值,产生极大浪费,造成施工成本增大,对控制施工成本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多排采用型钢焊接而成的具有直角倒U型结构的钢支架;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侧面以及顶面均分别采用多根独立的连接钢焊接连接;多个脚轮,多个脚轮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主体下部,并与所述钢支架固定相连;多个可调式顶托,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按一定顺序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顶面以及两侧面外部;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用于实现所述支架主体与隧道内钢模板的紧密相连。优选的:所述型钢为16型普通工字钢。优选的: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1.5米的间距排列。优选的:相邻两钢支架之间位于侧面的连接钢为一根,其两端分别位于两钢支架的纵向中心点处;相邻两钢支架之间位于顶面的连接钢为两根,每根各自两端分别位于两钢支架的横向3等分处。优选的: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均与所述钢支架相连;其中,每排所述钢支架顶部设置有4个所述可调式顶托,每排所述钢支架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3个所述可调式顶托。优选的:所述可调式顶托包括建筑用丝杠以及顶头。优选的:所述脚轮设置有用于限定其纵向运动的楔形制动器。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的顶面上铺设有承重板材。优选的:所述承重板材为木板或竹板。优选的:所述钢支架直角连接处连接有型钢材质制作的支撑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结构可以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多排采用型钢焊接而成的具有直角倒U型结构的钢支架;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侧面以及顶面均分别采用多根独立的连接钢焊接连接;多个脚轮,多个脚轮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主体下部,并与所述钢支架固定相连;多个可调式顶托,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按一定顺序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顶面以及两侧面外部;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用于实现所述支架主体与隧道内钢模板的紧密相连。其结构简单合理,允许洞室衬砌与压力钢管运输安装施工同时进行,解决了工期冲突问题,大大缩短该部分工程工期;搭建焊接后形成稳定整体,可以移动到多处施工段,不需要反复搭建,并可实现循坏多次利用,安拆简易,节省资源,有利节省施工成本,从而创造经济效益。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A面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B面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D处放大图。图中:支架主体1、钢支架2、连接钢3、脚轮4、可调式顶托5、楔形制动器6、支撑件7、隧道内衬砌混凝土8、钢模板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结构包括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包括多排采用型钢焊接而成的具有直角倒U型结构的钢支架2;多排所述钢支架2依次以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2侧面以及顶面均分别采用多根独立的连接钢3焊接连接;多个脚轮4,多个脚轮4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主体1下部,并与所述钢支架2固定相连;多个可调式顶托5,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5按一定顺序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顶面以及两侧面外部;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5用于实现所述支架主体1与隧道内钢模板9的紧密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型钢为16型普通工字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设定钢支架之间的间距,具体的,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1.5米的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之间位于侧面的连接钢为一根,其两端分别位于两钢支架的纵向中心点处;相邻两钢支架之间位于顶面的连接钢为两根,每根各自两端分别位于两钢支架的横向3等分处。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均与所述钢支架相连;其中,每排所述钢支架顶部设置有4个所述可调式顶托,每排所述钢支架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3个所述可调式顶托。进一步的,所述可调式顶托包括建筑用丝杠以及顶头。为了防止该结构在使用时出现的纵向移动,所述脚轮设置有用于限定其纵向运动的楔形制动器6。为了方便施工,所述支架主体的顶面上铺设有承重板材。所述承重板材为木板或竹板。为了增加该结构的强度,所述钢支架直角连接处连接有型钢材质制作的支撑件7。本申请提供的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罗闸河一级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云县境内的澜沧江右岸一级支流罗闸河下游,距云县县城36km,以发电为单一任务,装机容量为2×15MW,水库总库容1396万m3,工程等别为Ⅲ等。引水隧洞为有压圆形洞,洞身段长895(0+003.65~0+895m),起坡底高程992.725m,引水隧洞起坡点桩号为引0+013.650,引0+003.650~引0+0748.261段坡比为i=2.547%、引0+748.261~引0+818.251段段坡比为i=5.95%;平面设有4个转弯段,Ⅱ类围岩开挖断面直径7.39m,Ⅲ类围岩开挖断面为直径7.35m,Ⅳ类围岩开挖断面直径为7.95m,采用C25W6为衬砌砼和素喷砼,C15为抹底砼。其中引0+891.528~引0+950.775段采用16mm~28mmQ345R钢板衬砌,压力管道由主管、岔管和支管组成。施工难点:⑴引水隧洞全长895m,涉及围岩类别为Ⅱ、Ⅲ、Ⅳ类围岩,其中需要钢筋混凝土衬砌部分总长度为155m,占总长的17.4%,洞室整体呈圆形,洞壁表面粗糙,不利于扣件式脚手架的安装。⑵由于前期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引水隧洞出现工期滞后,根据最新工程节点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多排采用型钢焊接而成的具有直角倒U型结构的钢支架;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侧面以及顶面均分别采用多根独立的连接钢焊接连接;多个脚轮,多个脚轮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主体下部,并与所述钢支架固定相连;多个可调式顶托,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按一定顺序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顶面以及两侧面外部;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用于实现所述支架主体与隧道内钢模板的紧密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多排采用型钢焊接而成的具有直角倒U型结构的钢支架;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一定间距排列,相邻两钢支架侧面以及顶面均分别采用多根独立的连接钢焊接连接;多个脚轮,多个脚轮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主体下部,并与所述钢支架固定相连;多个可调式顶托,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按一定顺序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顶面以及两侧面外部;多个所述可调式顶托用于实现所述支架主体与隧道内钢模板的紧密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为16型普通工字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钢支架依次以1.5米的间距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钢支架之间位于侧面的连接钢为一根,其两端分别位于两钢支架的纵向中心点处;相邻两钢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种旻周艳平权亚波唐家春魏恒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