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片用的注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305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片用的注浆管,该注浆管包括:注塑成型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呈螺旋状的加强筋和间隔设置的多个止水圈,所述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扣设于所述第一管口处并封闭所述第一管口的管帽;以及扣设于所述第二管口处并封闭所述第二管口的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注浆管采用注塑成型,通过注塑形成了与管体为一体结构的止水圈,该止水圈为多个,从而提高了注浆管的止水效果,提高抗渗性能。在管体的外表面还形成有加强筋,该加强筋能够提高管体与管片间的锚固强度,防止了管体在使用旋转力矩后容易转动,避免了转动易导致管体处发生漏浆漏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片用的注浆管
本技术涉及盾构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管片用的注浆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管片中埋设的注浆管,是采用束节组装形成的,该注浆管包括外表面为光面的管体,在管体的一端连接管帽,另一端连接束节,该束节用于连接输浆管,束节具有内螺纹,可以通过内螺纹螺合连接输浆管,为防止该注浆管漏水,在管体上靠近管帽的一端套设有止水钢片,该止水钢片与管体焊接。采用束节组装形成注浆管存在一下问题:一方面止水钢片的焊接节点易焊接不牢,容易产生漏水现象;另一方面仅有一道止水结构,止水效果较差;采用束节连接注浆管,该束节的内螺纹会因浆液侵入而损坏,从而影响了注浆管的使用寿命;注浆管为光面管体,管体和管片间的连接强度不足,在使用时,由于注入浆液的压力和连接输浆管时的旋转操作,容易使得管体发生转动,从而导致管体处发生漏浆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片用的注浆管,解决现有束节组装形成的注浆管存在的止水效果差、使用寿命短、以及管体容易发生转动等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片用的注浆管,包括:注塑成型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呈螺旋状的加强筋和间隔设置的多个止水圈,所述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扣设于所述第一管口处并封闭所述第一管口的管帽;以及扣设于所述第二管口处并封闭所述第二管口的护套。本技术提供的注浆管采用注塑成型,通过注塑形成了与管体为一体结构的止水圈,该止水圈为多个,从而提高了注浆管的止水效果,提高抗渗性能,另外止水圈采用注塑形成,和管体制成一体,解决了焊接不牢的问题,增加了注浆管的结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在管体的外表面还形成有加强筋,该加强筋能够提高管体与管片间的锚固强度,防止了管体在使用旋转力矩后容易转动,避免了转动易导致管体处发生漏浆漏水的现象。本技术管片用的注浆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体上靠近所述第二管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护套内设有适配的内螺纹,所述护套螺合于所述管体的第二管口处。本技术管片用的注浆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止水圈的外缘距所述管体外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加强筋的外缘距所述管体外表面的距离。本技术管片用的注浆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还形成有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设置加肋筋,所述加肋筋沿所述管体的周向间隔布设。本技术管片用的注浆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体为直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片用的注浆管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管片用的注浆管的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管片用的注浆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片用的注浆管,用于隧道施工中管片的注浆工艺,解决现有采用束节组装形成的注浆管存在的止水效果差、使用寿命短、锚固强度低而容易发生转动等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管片用的注浆管采用注塑成型,管体及其外表面的加强筋和止水圈注塑一体成型,形成为一体结构,能够确保结构强度,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管体的结构强度,且提高了管体与管片的连接强度,从而避免了管体发生转动的现象的发生。摒弃了现有技术中的束节,管体采用注塑成型且在外表面设有一小段外螺纹段,能够避免内螺纹被泥浆的侵入而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注浆管的使用寿命。多道止水圈的设置,提高了止水效果和抗渗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管片用的注浆管及其注浆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片用的注浆管20,该注浆管20包括注塑成型的管体21、管帽22和护套,该管体21的外表面形成有呈螺旋状的加强筋213和间隔设置的多个止水圈214,管体21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口211和第二管口212,管体21的内部中空形成管路,止水圈214呈圆环状,一体成型于管体21的外表面,该止水圈214起到止水的作用,且该止水圈214为多个,在管体21的外表面形成了多道防水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注浆管20的止水效果和抗渗性能。加强筋213与管体21一体成型,该加强筋213呈螺旋状设置,加强筋213提高了管体21的结构强度。该加强筋还能够提高管体与管片间的锚固强度,防止了管体在使用旋转力矩后容易转动,避免了转动易导致管体处发生漏浆漏水的现象。管帽22扣设在管体21的第一管口211处,用于将第一管口211封闭,护套扣设于管体21的第二管口212处,用于将第二管口212封闭。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加强筋213于管体21的外表面从第一管口211向第二管口212呈螺旋上升状设置,在遇到设置的止水圈214时,加强筋213被止水圈214断开,也即加强筋213靠近止水圈214的部分与止水圈214的表面相贴合设置。作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管体21上靠近第二管口212处设有外螺纹215,该外螺纹215设置的长度为一小段,在管体21的端部处形成了一小段的外螺纹段;护套内设有与该外螺纹215相适配的内螺纹,护套通过其自身的内螺纹螺合于该管体21的第二管口212处的外螺纹215上。在管体21上设置外螺纹连接护套,不使用该注浆管20时护套能够保护管体,在使用该注浆管20时该护套可以取下,且外螺纹215还用于连接输浆管,这样避免采用束节的内螺纹连接输浆管时,内螺纹使用过程中由于泥浆的侵入而容易造成螺纹损坏,外螺纹215可避免与泥浆的接触,从而提高注浆管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管体21的外表面的止水圈214的外缘距管体21的外表面的距离大于加强筋213的外缘距管体21的外表面的距离。将止水圈214设于管体21外表面的最外围,以确保止水圈214的止水效果,保证其抗渗性能。作为本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管体21的外表面还形成有沿管体21长度方向设置的加肋筋216,该加肋筋216沿管体21的轴向间隔布设。加肋筋216在其长度方向上被多个止水圈214断开,加肋筋216贴设于止水圈214的表面。加肋筋216和加强筋213一起提高了管体21的结构强度,也提高了该管体21埋入到管片内的锚固力,提高了管体21与管片的连接强度。较佳地,该管体21为直管,其内形成的管路为笔直的。该注浆管20采用尼龙加纤材料制成,尼龙加纤的收缩率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且强度和刚度较高,能够满足注浆管20的性能及功能的需求。本技术的注浆管在使用时,需将其埋设在管片内,具体步骤包括:将管体21从待形成的管片的内表面插入至管片的模具空间内,使得管体21的管帽22距待形成的管片的外表面留有设定距离,护套和部分管体21置于模具空间的外侧;模具空间为用于浇筑形成管片,在浇筑管片之间,将注浆管20部分插入到模具空间内,而将管体21上套有护套的部分留在模具空间的外侧,而管帽22与模具空间的壁面留有设定距离;将管体21固定于模具空间内;浇筑形成管片从而将管体21锚固于管片内,且管体21上靠近第二管口212的部分从管片的内表面露出。通过上述步骤将注浆管20锚固在管片上,该注浆管20的管体21有部分露出于管片的内表面,其余部分均埋设在管片内,从而该注浆管20的管体21内的管路为管片提供了注浆路径。在使用时,只需要利用钻机将注浆管和管壁钻通与管片外表面的空间连通即可,再将输浆管与管体21的第二管口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片用的注浆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片用的注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成型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呈螺旋状的加强筋和间隔设置的多个止水圈,所述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扣设于所述第一管口处并封闭所述第一管口的管帽;以及扣设于所述第二管口处并封闭所述第二管口的护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片用的注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成型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呈螺旋状的加强筋和间隔设置的多个止水圈,所述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扣设于所述第一管口处并封闭所述第一管口的管帽;以及扣设于所述第二管口处并封闭所述第二管口的护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片用的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靠近所述第二管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护套内设有适配的内螺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卓清朱海良韩伟勇万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构件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