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焊方法和点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088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07:25
在焊接电流流经由厚壁的金属板(60、62)、薄壁的金属板(64、66)构成的层叠体(32)的期间,使抵接于金属板(66)的上焊嘴(30)对层叠体(32)的第1加压力(F1)和抵接于金属板(60)的下焊嘴(26)对层叠体(32)的第2加压力(F2)相对地变化。具体而言,在焊接初期的第1工序时使F1<F2,在焊接中期的第2工序时使F1=F2,在焊接后期的第3工序时使F1>F2。

Spot welding method and spot welding device

In the welding current through the metal plate by thick walls (60, 62), the thin metal plate (64, 66) laminate composed (32) during which connected to the metal plate (66) on the welding nozzle (30) of the laminate (32) of the first plus pressure (F1) and in contact with the metal plate (60) of the welding nozzle (26) of the laminate (32) and second (F2) relative to the change of pressure. In particular, the first process in the initial welding process makes F1 < F2, and makes F1 = F2 at the middle of the welding process, and makes F1 > F2 in the third procedure of the later period of we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点焊方法和点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将至少3个工件层叠而形成的层叠体进行点焊的点焊方法和点焊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屋顶部的所谓莫西干车顶(Mohicanroof)例如通过将图5A所示的层叠体1焊接而一体化来形成。即,层叠体1通过由高强钢构成的彼此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张厚壁工件2、3和由软钢构成的彼此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张薄壁工件4、5层叠而成。两张厚壁工件2、3是面向车厢侧的内部构件,另一方面,两张薄壁工件4、5是面向车外的外部构件。尤其是,最上层的薄壁工件4、5被用户看到。层叠体1的焊接通过在多个位置形成熔核6的点焊来进行。即,两张厚壁工件2、3和两张薄壁工件4、5从下方按该顺序层叠而形成层叠体1。而且,该层叠体1被上焊嘴7和下焊嘴8夹持。此时,上焊嘴7与最上层薄壁工件5抵接,下焊嘴8与最下层的厚壁工件2抵接。而且,由上焊嘴7产生的加压力F1和由下焊嘴8产生的加压力F2被设定为相等。在该状态下,例如焊接电流从上焊嘴7向下焊嘴8流动。在此,由于厚壁工件2、3比薄壁工件4、5电阻大,因此,由于通电产生的厚壁工件2、3的发热量比薄壁工件4、5大。因此,如图5A~图5C所示,熔核6在层叠体1中的厚壁工件2、3之间优先生长。因此,如图5D所示,存在以下的担忧:熔核6未生长到薄壁工件4、5彼此的接触面,而该薄壁工件4、5彼此不被一体化。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84461号中,提出了一种能够消除该担忧并且能够避免在邻接的工件彼此之间产生溅射的点焊方法和点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84461号记载的技术中,在上焊嘴的附近配置有与上焊嘴极性相反的辅助电极。即,针对层叠体,使辅助电极与上焊嘴同时抵接于薄壁工件。可是,根据层叠体的大小和形状,存在难以确保用于使辅助电极抵接的空间的情况。另外,因设置辅助电极而导致点焊装置变得相对较大。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使用辅助电极的点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熔核充分生长到层叠体中的工件彼此的接触面附近的点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点焊方法的点焊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点焊方法,通过第1焊接焊嘴和第2焊接焊嘴夹持层叠体,并且,使焊接电流流经所述第1焊接焊嘴和所述第2焊接焊嘴之间来进行点焊,其中,所述层叠体通过层叠至少3个工件而成,且最外层的两个工件为厚度互不相同的薄壁工件和厚壁工件,在所述焊接电流流经被定位固定的所述层叠体的期间,进行以下工序:第1工序,使第1加压力小于第2加压力,并且,使形成所述层叠体的两个工件彼此之间产生用于将该两个工件彼此一体化的熔核,其中,第1加压力为抵接于所述薄壁工件的所述第1焊接焊嘴对所述层叠体的压力,该第2加压力为抵接于所述厚壁工件的所述第2焊接焊嘴对所述层叠体的压力;第2工序,使所述第1加压力和所述第2加压力相等,并且,使所述熔核向所述厚壁工件侧生长;和第3工序,使所述第1加压力大于所述第2加压力,并且,使所述熔核生长到所述厚壁工件和与该厚壁工件邻接的工件成为一体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点焊装置,其具有:定位固定机构,其对层叠体进行定位固定,其中,所述层叠体通过层叠至少3个工件而成,且最外层的两个工件为厚度互不相同的薄壁工件和厚壁工件;焊枪,其包括第1焊接焊嘴和第2焊接焊嘴,所述第1焊接焊嘴和所述第2焊接焊嘴夹持所述层叠体,且焊接电流流经所述第1焊接焊嘴和所述第2焊接焊嘴;加压力检测单元,其检测第1加压力和第2加压力,其中,该第1加压力为抵接于所述薄壁工件的所述第1焊接焊嘴对所述层叠体的压力,该第2加压力为抵接于所述厚壁工件的所述第2焊接焊嘴对所述层叠体的压力;和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加压力检测单元的检测值来控制所述第1加压力和所述第2加压力,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以下控制:在使形成所述层叠体的两个工件彼此之间产生将该两个工件彼此一体化的熔核时,使所述第1加压力小于所述第2加压力,在使所述熔核向所述厚壁工件侧生长时,使所述第1加压力和所述第2加压力相等,在使所述熔核生长到所述厚壁工件和与该厚壁工件邻接的工件成为一体化时,使所述第1加压力大于所述第2加压力。如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分别在焊接初期(第1工序)、焊接中期(第2工序)和焊接后期(第3工序)中,使第1加压力和第2加压力的相对大小发生变化。因此,形成层叠体的工件彼此之间的接触电阻发生变化。熔核的生长在接触电阻大的位置被促进。因此,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使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焊接初期、焊接中期、焊接后期各个期间,能够使熔核优先生长的方向不同。因此,在第1工序中,首先使熔核产生于在使第1加压力和第2加压力不发生任何变化时熔核不容易生长的位置,接着,在第2工序和第3工序中,使熔核向在使第1加压力和第2加压力不发生任何变化时易于熔核生长的位置生长,据此,能够形成将全部工件一体化的熔核。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使用辅助电极,就能够得到全部工件被接合而一体化的接合零部件。因此,即使进行点焊的空间狭小,也能够容易地得到接合强度优异的接合零部件。而且,由于不需要设置辅助电极,因此,点焊装置的结构简单。与此相应地,也容易实现小型化。为了使第1加压力和第2加压力相对地变化,例如可以使具有第1焊接焊嘴和第2焊接焊嘴的焊枪相对于层叠体进行位移。此外,在焊枪支承于机械臂时,还能够通过机械臂的动作,来使焊枪相对于层叠体进行位移。或者,也可以使第2焊接焊嘴向朝向厚壁工件的方向或远离厚壁工件的方向进行位移。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加压力和第2加压力相对地变化。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焊接初期、焊接中期和焊接後期的各期间,使第1焊接焊嘴对层叠体的第1加压力和第2焊接焊嘴对层叠体的第2加压力的相对大小发生变化。因此,形成层叠体的工件彼此之间的接触电阻发生变化,由此在焊接初期、焊接中期、焊接后期的各期间,能够使熔核优先生长的方向不同。因此,能够进行以下控制:首先使熔核产生于在使第1加压力和第2加压力不发生任何变化时熔核不容易生长的位置,接着,使熔核向在使第1加压力和第2加压力不发生任何变化时易于熔核生长的位置生长。其结果,无需使用辅助电极,就得到全部工件通过熔核而一体化、具有优异的接合强度的接合零部件。而且,由于不需要设置辅助电极,因此,能够实现点焊装置的结构的简单化和小型化。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将会容易被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焊装置的主要部位的概略侧视图。图2A~图2D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焊方法中熔核的生长过程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焊装置的主要部位的概略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焊装置的主要部位的概略侧视图。图5A~图5D是表示现有技术所涉及的点焊方法中熔核的生长过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通过点焊方法和实施该点焊方法的点焊装置之间的关系来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点焊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焊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该点焊装置10具有:未图示的机械臂(robot),其具有臂部12;和焊枪18,其被支承于构成臂部12的腕部16。焊枪18经由中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点焊方法和点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点焊方法,通过第1焊接焊嘴(30)和第2焊接焊嘴(26)夹持层叠体(32),并且,使焊接电流流经所述第1焊接焊嘴(30)和所述第2焊接焊嘴(26)之间来进行点焊,其中,所述层叠体(32)通过层叠至少3个工件(60、62、64、66)而成,且最外层的两个工件(60、66)为厚度互不相同的薄壁工件(66)和厚壁工件(6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焊接电流流经被定位固定的所述层叠体(32)的期间,进行以下工序:第1工序,使第1加压力(F1)小于第2加压力(F2),并且,使形成所述层叠体(32)的两个工件(62、64)彼此之间产生用于将该两个工件(62、64)彼此一体化的熔核(70),其中,该第1加压力(F1)为抵接于所述薄壁工件(66)的所述第1焊接焊嘴(30)对所述层叠体(32)的压力,该第2加压力(F2)为抵接于所述厚壁工件(60)的所述第2焊接焊嘴(26)对所述层叠体(32)的压力;第2工序,使所述第1加压力(F1)和所述第2加压力(F2)相等,并且,使所述熔核(70)向所述厚壁工件(60)侧生长;和第3工序,使所述第1加压力(F1)大于所述第2加压力(F2),并且,使所述熔核(70)生长到所述厚壁工件(60)和与该厚壁工件(60)邻接的工件(62)成为一体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26 JP 2015-1282321.一种点焊方法,通过第1焊接焊嘴(30)和第2焊接焊嘴(26)夹持层叠体(32),并且,使焊接电流流经所述第1焊接焊嘴(30)和所述第2焊接焊嘴(26)之间来进行点焊,其中,所述层叠体(32)通过层叠至少3个工件(60、62、64、66)而成,且最外层的两个工件(60、66)为厚度互不相同的薄壁工件(66)和厚壁工件(6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焊接电流流经被定位固定的所述层叠体(32)的期间,进行以下工序:第1工序,使第1加压力(F1)小于第2加压力(F2),并且,使形成所述层叠体(32)的两个工件(62、64)彼此之间产生用于将该两个工件(62、64)彼此一体化的熔核(70),其中,该第1加压力(F1)为抵接于所述薄壁工件(66)的所述第1焊接焊嘴(30)对所述层叠体(32)的压力,该第2加压力(F2)为抵接于所述厚壁工件(60)的所述第2焊接焊嘴(26)对所述层叠体(32)的压力;第2工序,使所述第1加压力(F1)和所述第2加压力(F2)相等,并且,使所述熔核(70)向所述厚壁工件(60)侧生长;和第3工序,使所述第1加压力(F1)大于所述第2加压力(F2),并且,使所述熔核(70)生长到所述厚壁工件(60)和与该厚壁工件(60)邻接的工件(62)成为一体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焊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具有所述第1焊接焊嘴(30)和所述第2焊接焊嘴(26)的焊枪(18)相对于所述层叠体(32)进行位移,来使所述第1加压力(F1)和所述第2加压力(F2)相对地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焊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第2焊接焊嘴(26)向朝向所述厚壁工件(60)的方向或远离所述厚壁工件(60)的方向进行位移,来使所述第1加压力(F1)和所述第2加压力(F2)相对地变化。4.一种点焊装置(10),其特征在于,具有:定位固定机构(46),其对层叠体(32)进行定位固定,其中,所述层叠体(32)通过层叠至少3个工件(60、62、64、66)而成,且最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美和浩寺垣内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