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或状态的酶性核酸治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79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酶性核酸分子,其调节丙型肝炎病毒的表达和/或复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申请要求1999年2月24日提交的Blatt等,USSN(尚未有申请号)、1998年9月18日提交的Blatt等,USSN 60/100,842以及1998年4月27日提交的McSwiggen等,USSN 60/083,217的优先权,所有这些在先申请均以“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或状态的酶性核酸治疗”为标题。此处这些申请包括图整个均被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治疗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或状态的方法和试剂。下面是相关技术的讨论,其中无一被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在1989年,HCV被确定为一种RNA病毒而且被认为是大多数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Choo等,科学1989;244:359-362)。与逆转录病毒例如HIV不同,HCV不经过DNA复制相,而且在宿主染色体中未检测到病毒基因组的整合形式(Houghton等,肝脏病学(Hepatology)1991;14:381-388)。相反,编码(正)链的复制是通过形成一个复制(负)链来介导的,复制链的形成导致产生数个拷贝的正链HCV RNA。基因组由一个单一的大开放阅读框所组成,其翻译成一个多聚蛋白(Kato等,FEBS Letters 1991:280:325-328)。随后该多聚蛋白经过翻译后切割,产生几种病毒蛋白(Leinbach等,病毒学(Virology)1994;204:163-169)。对HCV的9500个碱基的基因组进行的检测证实病毒核酸能够以高的频率发生突变(Smith等,分子进化(Mol.Evol.)1997;45:238-246)。这种突变率导致进化成几种不同基因型的HCV,这些基因型的HCV之间拥有大约70%的序列相同性(Simmonds等,普通病毒学杂志(J.Gen.Virol.)1994;75:1053-1061)。注意这些序列在进化上是相当遥远的,这很重要。例如,在人和灵长类如黑猩猩之间的遗传相同性大约为98%。此外,已经证实,在单个患者中的一次HCV感染是由几种不同的且不断进化的准种所组成,这些准种在RNA水平上具有98%的相同性。因此,HCV基因组是高度可变的而且不断在改变。虽然HCV基因组是高度可变的,但基因组中存在3个高度保守的区域。这些保守的序列出现在5’和3’非编码区以及核心蛋白编码区的5’端,而且它们被认为是HCV RNA复制和HCV多聚蛋白翻译的关键。因此,针对这些保守的HCV基因组区域的治疗剂可能对很多种HCV基因型具有显著的效果。此外,对特异性针对HCV基因组保守区域的核酶发生药物抗性是不太可能的。相反,以对酶例如病毒蛋白酶或螺旋酶进行抑制为目的的治疗方式,则因为这些病毒编码酶的RNA位于HCV基因组的高度可变区内而易导致耐药株的筛选。在最初暴露于HCV后,患者经过一个短暂的肝脏酶升高,其表示炎症过程正在发生(Alter等,IN:SeeffLB,Lewis JH编,现代肝脏病学(CurrentPerspectives in Hepatology),纽约Plenum Medical Book Co;1989:83-89)。这种肝脏酶的升高将在最初暴露的至少4周后发生,并可以持续长达2个月(Farci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1;325:98-104)。在肝脏酶升高前,利用RT-PCR分析在患者血清中可能会检测到HCV RNA(Takahashi等,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erican Joumal ofGastroenterology)1993;88:2:240-243)。疾病的该阶段被称为急性期,而且由于HCV感染所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5%是无症状的而通常未检测到。其余25%的患者发展为黄疸或其它肝炎症状。急性HCV感染是一种良性的疾病,然而多达80%的急性HCV患者进展为慢性肝脏疾病,其表现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持续升高和循环HCV RNA的持续存在(Sherlock,柳叶刀(Lancet)1992;339:802)。慢性HCV感染在10到20年间的自然进展导致20%至50%的患者发生肝硬化(Davis等,传染性因子和疾病(Infectious Agents and Disease)1993;2:150-154),而且有许多资料证实HCV感染进展为肝细胞癌(Liang等,肝脏病学1993;18:1326-1333;Tong等,西方医学杂志(Westem Joumal ofMedicine)1994;160卷,第2期133-138)。尚没有研究来确定最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的亚人群,因此所有患者都有同等的风险。重要的是需指出被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的生存期仅为在最初诊断之后0.9到12.8个月(Takabashi等,美国胃肠病学杂志1993;88:2:240-243)。用化学治疗剂对肝细胞癌进行治疗不能证实是有效的,而且由于肝脏中广泛的肿瘤侵袭仅有10%的患者会从外科手术中获益(Trinchet等,PresseMedicine 1994;23:831-833)。由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侵袭特性,除了外科手术外唯一可行的疗法是肝脏移植(Pichlmayr等,肝脏病学1994;20:33S-40S)。在向肝硬化进展的过程中,慢性HCV感染的患者表现出临床特征,如果不考虑起因这是临床肝硬化中常见的(D’Amico等,消化性疾病和科学(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1986;31:5:468-475)。这些临床特征可能包括出血性食管曲张、腹水、黄疸和脑病(Zakim D,Boyer TD,肝脏病学肝脏疾病教科书(Hepatology atextbook ofliver disease)第二版,第一卷。1990 W.B.Saunders Company.费城)。在肝硬化的早期,将患者归类为代偿性肝硬化,其意指虽然发生了肝脏组织损伤,但患者的肝脏仍能够对血流中的代谢物进行解毒。此外,大多数具有代偿性肝脏疾病的患者是无症状的,而少数有症状的仅报告为轻微的症状,例如消化不良和虚弱。在肝硬化的晚期,将患者归类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意指其对血流中代谢物解毒的能力降低,而且正是在该阶段上述的临床特征将表现出来。在1986年,D’Amico等描述了1155名嗜酒和病毒相关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存率(D’Amico,同上)。在1155名患者中,虽然在研究开始时70%无症状,但435名(37%)具有代偿性疾病。其余的720名患者(63%)具有失代偿性肝脏疾病,其中78%表现为具有腹水史,31%有黄疸,17%有出血而16%有脑病。在6名(0.5%)具有代偿性疾病的患者中以及在30(2.6%)名具有失代偿性疾病的患者中观察到肝细胞癌。在6年中,具有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以每年10%的比例发展出失代偿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腹水是失代偿的第一个表现。此外,59名最初表现为代偿性疾病的患者到6年的研究结束时发展为肝细胞癌。至于生存率,D’Amico的研究表明研究中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0%。对于最初具有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6年生存率为54%,而对于最初具有失代偿性疾病的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酶性核酸分子,其特异性切割源自丙型肝炎病毒(HCV)的RNA,其中所述的酶性核酸分子位于锤头型基元中,其中所述酶性核酸分子的结合臂包括与在表Ⅳ-Ⅵ和Ⅷ中所定义的任何底物序列互补的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伦斯布拉特詹姆斯A麦克斯威根伊利莎白罗伯茨帕梅拉A佩维科丹尼斯麦西加克
申请(专利权)人:利博齐姆医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