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920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包括灯壳、灯罩,灯壳的外表面套接灯罩,灯壳的两侧边缘处均匀开设多个定位凹槽,定位凹槽的槽面平行于灯壳安装面,定位凹槽的槽面贴合连接可压缩凸台的底面,可压缩凸台的顶面平行于定位凹槽的槽面,可压缩凸台压缩后的厚度为灯罩和车身侧围板之间的最小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CAE分析方法设计的定位凹槽和可压缩凸台,当尾灯总成和车身侧围板之间有面差、零件误差、安装偏差而间隙变小时,可压缩凸台代替灯罩与车身侧围板接触,其压缩到最大程度时的厚度为灯罩和车身侧围板之间应保留的最小间隙,灯罩和车身侧围板不产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是一种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尾灯通常与背门、后保险杠以及车身侧围板相连,对汽车尾灯进行工业化设计时,为保证感知质量美学和装配质量,乘用车尾灯和车身侧围板可视间隙设计较小约1mm左右,而尾灯和背门以及后保险杠之间的间隙较大。由于车身侧围板尺寸存在偏差(±0.7),并且尾灯总成轮廓度精度尺寸也存在偏差(±0.7),尾灯安装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安装偏差,因此当尾灯总成装配到车身上时,车身侧围板和尾灯在公差范围内波动时,尾灯灯罩和车身侧围板容易出现零间隙的情况,引发尾灯灯罩与车身侧围板干涉,导致动态下的异响、灯罩和灯壳脱开以及钣金油漆脱落等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乘用车均存在因尺寸偏差、精度偏差、安装偏差而导致的尾灯灯罩与车身侧围板之间间隙过小而产生干涉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进行的工业化调试过程繁琐,零件修模和适配耗时耗材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尾灯灯壳和车身侧围板之间保持柔性接触,尾灯灯罩和车身侧围板之间不发生干涉,采用CA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包括灯壳(100)、灯罩(200),所述灯壳(100)的外表面套接灯罩(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100)的两侧边缘处均匀开设多个定位凹槽(110),所述定位凹槽(110)的槽面平行于灯壳(100)安装面,所述定位凹槽(110)的槽面贴合连接可压缩凸台(120)的底面,所述可压缩凸台(120)的顶面平行于定位凹槽(110)的槽面,所述可压缩凸台(120)压缩后的厚度为灯罩(200)和车身侧围板(300)之间的最小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包括灯壳(100)、灯罩(200),所述灯壳(100)的外表面套接灯罩(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100)的两侧边缘处均匀开设多个定位凹槽(110),所述定位凹槽(110)的槽面平行于灯壳(100)安装面,所述定位凹槽(110)的槽面贴合连接可压缩凸台(120)的底面,所述可压缩凸台(120)的顶面平行于定位凹槽(110)的槽面,所述可压缩凸台(120)压缩后的厚度为灯罩(200)和车身侧围板(300)之间的最小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110)位于灯壳(100)的两相邻侧边,所述定位凹槽(110)距离灯壳(100)边缘最外侧留有一定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凸台(120)压缩后的厚度为0.5~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车体干涉的车用尾灯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凸台(120)的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磊蔡浩华王珂盛夏余魁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