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温度控制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19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特别是全身温度控制座椅。该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坐背支撑板,坐背支撑板包括坐支撑板和背支撑板,所述坐支撑板的上面设置有坐垫,坐支撑板的下面设置有椅腿,所述背支撑板的侧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背垫和头垫,所述坐支撑板上设置有风口a,背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风口b,风口a与风口b通过风管连接在一起,风管上设置有换热组和风泵,所述换热组包括加热器和降温器,加热器和降温器通过风管并联连接,加热器和降温器旁分别设置有阀门a和阀门b。该发明专利技术加热时从下至上,降温时从上至下,不仅能够让人全身都受到温度调节,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还使得空气流通循环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身温度控制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全身温度控制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空调都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整个对车辆内部进行加热或降温,这样做在某人不想吹空调或吹暖风时,只能下车或妥协。目前有不少对单个座椅进行加热或降温控制的专利,这样既能够让不同的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吹空调,更由于只需要对单个座椅的占用体积大小的空间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其所需能量也大大减少。但目前大部分专利都是直接对座椅进行加热,如使用电加热等方式,这样不仅可能当座椅上存在衣物遮盖时发生火灾等险情,降温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中国专利201210567494.2中的用于车辆座椅的空气流管理系统,将独立的空调系统增加进汽车座椅中,使得其不仅在具备空调座椅的优点的同时,还让人享受到和空调一样,甚至比空调更好的效果。但该专利的空气排放口沿座椅底部定位,空气进气口沿座椅底部的前部定位,空气进气口还沿座椅背部的两侧定位,使得空气流只能随乘客的腿部和躯干流动,无法造成全身的温度等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更符合空调关于人体工程学的空气调节汽车座椅。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全身温度控制座椅,包括坐背支撑板,坐背支撑板包括坐支撑板和背支撑板,所述坐支撑板的上面设置有坐垫,坐支撑板的下面设置有椅腿,所述背支撑板的侧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背垫和头垫,所述坐支撑板上设置有风口a,背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风口b,风口a与风口b通过风管连接在一起,风管上设置有换热组和风泵,所述换热组包括加热器和降温器,加热器和降温器通过风管并联连接,加热器和降温器旁分别设置有阀门a和阀门b。优选的,换热组设置在汽车座椅外部,多个汽车座椅通过风管与换热组独立相连。优选的,风口a和风口b分别与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器。优选的,坐垫内设置有透气层a,透气层a从上至下贯穿坐垫并与风口a相连。优选的,头垫内设置有透气层b,透气层b从上至下贯穿头垫并与风口b相连。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全身温度控制座椅,加热时从下至上,降温时从上至下,不仅能够让人全身都受到温度调节,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还使得空气流通循环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降温空气走向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加热空气走向图;图4是多个汽车座椅与换热组连接图;图中标记:1-坐垫;2-坐支撑板;3-椅腿;4-背支撑板;5-头垫;6-透气层a;7-风口a;8-风管;9-过滤器;10-风口b;11-透气层b;12-风泵;13-加热器;14-降温器;15-阀门a;16-阀门b。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结合图1、图2、图3所示,全身温度控制座椅,包括坐背支撑板,坐背支撑板包括坐支撑板2和背支撑板4,所述坐支撑板2的上面设置有坐垫1,坐支撑板1的下面设置有椅腿3,所述背支撑板4的侧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背垫和头垫5,所述坐支撑板2上设置有风口a7,背支撑板4的顶端设置有风口b10,风口a7与风口b10通过风管8连接在一起,风管8上设置有换热组和风泵12,所述换热组包括加热器13和降温器14,加热器13和降温器14通过风管8并联连接,加热器13和降温器14旁分别设置有阀门a15和阀门b16。在使用过程中,当开启风泵12后,开启阀门b16,关闭阀门a15,使得降温器14与风管8连接工作,空气从风口a7进入,经过降温器后从风口b10排出,冷空气由于自身重,从上至下,然后进入风口b7,不仅能对全身进行降温,而且循环效果更好,提高制冷效果;当反向开启风泵12后,开启阀门a15,关闭阀门b16,使得加热器13与风管8连接工作,空气从风口b10进入,经过加热器后从风口a7排出,热空气由于自身轻,从下至上然后进入风口b10,能对全身进行加热,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关于座椅的姿势,而且循环效果更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换热组设置在汽车座椅外部,多个汽车座椅分别通过风管8与换热组相连。在使用过程中,多个汽车座椅通过风管8与换热组独立相连,整车使用一组换热组的同时也让各个座椅的空气调节系统独立开来,降低了能源消耗并保证了各座椅的空调系统的独立运作。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2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风口a7和风口b10分别与风管8在连接处设置有过滤器9。在使用过程中,空气进入与排出均通过过滤器9,能够将车内的异位和风吹过人体所带来的汗味等味道一并过滤掉,让车内环境更加舒适。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3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坐垫1内设置有透气层a6,透气层a6从上下至下贯穿坐垫1并与风口a7相连。在使用过程中,大量空气主要通过透气层a6进入/排出,使得空气流动不会被坐垫阻滞,效果更好。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4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头垫5内设置有透气层b11,透气层b11从上至下贯穿头垫5并与风口b11相连。在使用过程中,空气通过透气层b11进入/排出,使得空气在人的头部所在高度流通,让人全身都能收到空气调节的好处。如上所述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身温度控制座椅

【技术保护点】
全身温度控制座椅,包括坐背支撑板,坐背支撑板包括坐支撑板(2)和背支撑板(4),所述坐支撑板(2)的上面设置有坐垫(1),坐支撑板(1)的下面设置有椅腿(3),所述背支撑板(4)的侧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背垫和头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支撑板(2)的上端和侧面设置有风口a(7),背支撑板(4)的顶端设置有风口b(10),风口a(7)与风口b(10)通过风管(8)连接在一起,风管(8)上设置有换热组和风泵(12),所述换热组包括加热器(13)和降温器(14),加热器(13)与降温器(14)通过风管(8)并联连接,加热器(13)和降温器(14)旁分别设置有阀门a(15)和阀门b(16)。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身温度控制座椅,包括坐背支撑板,坐背支撑板包括坐支撑板(2)和背支撑板(4),所述坐支撑板(2)的上面设置有坐垫(1),坐支撑板(1)的下面设置有椅腿(3),所述背支撑板(4)的侧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背垫和头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支撑板(2)的上端和侧面设置有风口a(7),背支撑板(4)的顶端设置有风口b(10),风口a(7)与风口b(10)通过风管(8)连接在一起,风管(8)上设置有换热组和风泵(12),所述换热组包括加热器(13)和降温器(14),加热器(13)与降温器(14)通过风管(8)并联连接,加热器(13)和降温器(14)旁分别设置有阀门a(1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弘毅智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