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梯度控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梯度控制的桥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桥梁设计及施工技术的迅猛发展,刷新大跨径桥梁世界纪录的桥梁不断出现,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对于承台、塔座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部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尺寸大,其在施工过程时,水泥的水化反应会产生大量水化热,而混凝土为热的不良导体,热量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在混凝土内部和表层形成较大温差,导致不均匀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一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即时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内部或表面产生热裂缝或贯通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结构外观质量,更重要的是会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严重时会导致结构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减少内外温度应力是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常见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措施包括降低胶凝材料单位用量,采用活性矿物掺和料超量取代水泥胶材,采用冰渣预冷粗细集料,或者内部设置循环冷却水管、外部保温保湿养护等方式。但这些措施增加了工程成本和施工进度,延缓了施工时间和施工效率。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度梯度控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梯度控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从内向外由内层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I、中层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II和外层高韧性高抗裂混凝土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梯度控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梯度控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从内向外由内层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I、中层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II和外层高韧性高抗裂混凝土构成;所述内层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I中各组分的添加量为:水泥110-155kg/m3、粉煤灰80-160kg/m3、矿粉140-200kg/m3、河砂750-850kg/m3,碎石1050-1250kg/m3、聚羧酸减水剂4-6kg/m3,水胶比控制在0.35-0.45,内部复合控温材料占内层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I体积的1~2%;其中,内部复合控温材料由复合相变陶粒I与饱水陶粒以(1-2):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所述复合相变陶粒I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陶粒置于真空釜内水浴加热至65-75℃搅拌20-30min,搅拌机转速40-60r/min,然后在负压1.0-1.5Mpa条件下加入相变材料I,继续搅拌5-10min后冷却至常温,搅拌机转速100-150r/min,将所得产物加入环氧树脂中进行裹覆处理,待表面硬化,即得所述的复合相变陶粒I;其中,相变材料I为十四烷酸、软脂酸中的一种或二者混合;陶粒与相变材料I的质量比为1:(0.8-1.2);所述中层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II中各组分的添加量为:水泥110-155kg/m3、粉煤灰80-160kg/m3、矿粉140-200kg/m3、河砂750-850kg/m3,碎石1050-1250kg/m3、聚羧酸减水剂4-6kg/m3,水胶比控制在0.35-0.45,中部复合控温材料占中层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II体积的0.5-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绍龙,黄修林,卞周宏,苗强,徐波,谢梦,代小曼,代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学,武汉市市政建设科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