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4736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0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装置,包括测温仪、外侧温度检测单元和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外侧温度检测单元和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均与测温仪;混凝土承台为呈水平布设的立方体钢筋混凝土承台且其高度为4.5m~5.5m;混凝土承台内设置有多个测温点,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分别布设在多个测温点上的内部温度检测单元;每个内部温度检测单元均包括4个并排布设在同一个测温点上的测温线;多个温度检测点包括一个中部测温点、多个中心线测温点和多个对角线测温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测温点布设位置合理、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所布设的测温点数量较少,投入成本较低,且能对混凝土承台内外温度进行有效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度监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 目.0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及高墩大跨桥梁的逐渐增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开始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结构的体积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升高,当混凝土结构内部与表面的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且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是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温度监控是控制裂缝产生的关键。如对尺寸为31.6 X 22.1 X 5m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承台进行施工时,要求一次性浇筑完成,砼设计方量为3492m3,因而实际施工过程中,承台内外温度的准确监测至关重要。但现如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进行监测时,尤其是测温点的布设位置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方法可供遵循,因而实际布设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测温点布设随意且布设位置不合理、温度监测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测温点布设位置合理、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所布设的测温点数量较少,投入成本较低,且能对混凝土承台内外温度进行有效监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仪、对混凝土承台施工现场的外界气温进行实时检测的外侧温度检测单元和对混凝土承台内部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内部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外侧温度检测单元和所述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均与测温仪;所述混凝土承台为呈水平布设的立方体钢筋混凝土承台且其高度为4.5m?5.5m,所述混凝土承台的长度为28m?33m且其宽度为20m?25m;所述混凝土承台内设置有多个测温点,所述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测温点上的内部温度检测单元,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测温点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均包括4个并排布设在同一个测温点上的测温线,4个所述测温线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从下至上进行布设,4个所述测温线均与测温仪连接;每个所述测温线上均连接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与4个所述测温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分别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混凝土承台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4m?0.6m,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混凝土承台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4m?2.6m,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混凝土承台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3.2m?3.8m,且第四温度传感器与混凝土承台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4.2m?4.8m;多个所述温度检测点包括一个位于混凝土承台内侧中部的中部测温点、多个由前至后布设在混凝土承台的纵向中心线LI上的中心线测温点和多个由前至后布设在混凝土承台的一条对角线L2上的对角线测温点,多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均位于中部测温点后侧,且多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均位于中部测温点的左前侧;多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中位于最前侧的中心线测温点为中心线前侧测温点,多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中位于最后侧的中心线测温点为中心线后侧测温点,相邻两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之间以及所述中心线前侧测温点与中部测温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均为D,所述中心线后侧测温点与混凝土承台后侧壁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D;多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中位于最前侧的对角线测温点为对角线前侧测温点,多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中位于最后侧的对角线测温点为对角线后侧测温点,相邻两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之间以及所述对角线后侧测温点与中部测温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均为D,所述对角线前侧测温点与混凝土承台的左前侧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D;其中,D = 3.2m?3.Sm。上述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承台内所设置测温点的总数量为10个。上述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多个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多个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的第四温度传感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述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侧温度检测单元为电子温度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投入成本较低。2、承台内部测温点数量比较少且测温点布设位置合理,每个测温点上均布设4根测温线,通过4根测温线对该测温点处不同高度处的温度信息进行实时监测。3、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能对混凝土承台内外温度进行有效监测。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测温点布设位置合理、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所布设的测温点数量较少,投入成本较低,且能对混凝土承台内外温度进行有效监测。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测温点的布设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温度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附图标记说明:I 一第一温度传感器; 2—第二温度传感器; 3—第三温度传感器;4—第四温度传感器; 5—外侧温度检测单元;6—混凝土承台;7—测温仪;8—测温线;9-1 一中部测温点;9-2—中心线测温点; 9-3—对角线测温点; 10 —内部温度检测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测温仪7、对混凝土承台6施工现场的外界气温进行实时检测的外侧温度检测单元5和对混凝土承台6内部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内部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外侧温度检测单元5和所述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均与测温仪7。所述混凝土承台6为呈水平布设的立方体钢筋混凝土承台且其高度为4.5m?5.5m,所述混凝土承台6的长度为28m?33m且其宽度为20m?25m。所述混凝土承台6内设置有多个测温点,所述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测温点上的内部温度检测单元10,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10的数量与所述测温点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10均包括4个并排布设在同一个测温点上的测温线8,4个所述测温线8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从下至上进行布设,4个所述测温线8均与测温仪7连接。每个所述测温线8上均连接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与4个所述测温线8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分别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第二温度传感器2、第三温度传感器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I与混凝土承台6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4m?0.6m,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与混凝土承台6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4m?2.6m,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3与混凝土承台6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3.2m?3.Sm,且第四温度传感器4与混凝土承台6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4.2m?4.Sm。多个所述温度检测点包括一个位于混凝土承台6内侧中部的中部测温点9-1、多个由前至后布设在混凝土承台6的纵向中心线LI上的中心线测温点9-2和多个由前至后布设在混凝土承台6的一条对角线L2上的对角线测温点9-3,多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9-2均位于中部测温点9-1后侧,且多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9-3均位于中部测温点9-1的左前侦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仪(7)、对混凝土承台(6)施工现场的外界气温进行实时检测的外侧温度检测单元(5)和对混凝土承台(6)内部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内部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外侧温度检测单元(5)和所述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均与测温仪(7);所述混凝土承台(6)为呈水平布设的立方体钢筋混凝土承台且其高度为4.5m~5.5m,所述混凝土承台(6)的长度为28m~33m且其宽度为20m~25m;所述混凝土承台(6)内设置有多个测温点,所述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测温点上的内部温度检测单元(10),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10)的数量与所述测温点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内部温度检测单元(10)均包括4个并排布设在同一个测温点上的测温线(8),4个所述测温线(8)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从下至上进行布设,4个所述测温线(8)均与测温仪(7)连接;每个所述测温线(8)上均连接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与4个所述测温线(8)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分别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第二温度传感器(2)、第三温度传感器(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与混凝土承台(6)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4m~0.6m,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与混凝土承台(6)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4m~2.6m,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3)与混凝土承台(6)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3.2m~3.8m,且第四温度传感器(4)与混凝土承台(6)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4.2m~4.8m;多个所述温度检测点包括一个位于混凝土承台(6)内侧中部的中部测温点(9‑1)、多个由前至后布设在混凝土承台(6)的纵向中心线L1上的中心线测温点(9‑2)和多个由前至后布设在混凝土承台(6)的一条对角线L2上的对角线测温点(9‑3),多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9‑2)均位于中部测温点(9‑1)后侧,且多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9‑3)均位于中部测温点(9‑1)的左前侧;多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9‑2)中位于最前侧的中心线测温点(9‑2)为中心线前侧测温点,多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9‑2)中位于最后侧的中心线测温点(9‑2)为中心线后侧测温点,相邻两个所述中心线测温点(9‑2)之间以及所述中心线前侧测温点与中部测温点(9‑1)之间的水平距离均为D,所述中心线后侧测温点与混凝土承台(6)后侧壁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D;多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9‑3)中位于最前侧的对角线测温点(9‑3)为对角线前侧测温点,多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9‑3)中位于最后侧的对角线测温点(9‑3)为对角线后侧测温点,相邻两个所述对角线测温点(9‑3)之间以及所述对角线后侧测温点与中部测温点(9‑1)之间的水平距离均为D,所述对角线前侧测温点与混凝土承台(6)的左前侧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D;其中,D=3.2m~3.8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高峰王锋朱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