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8020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0:45
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它属于黑木耳栽培工艺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分为原料处理、菌袋分装、高温灭菌、菌种接种、菌丝培养、菌袋割口、催芽管理、出耳管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食用菌菌丝生长提供营养及生长必需元素,可促进菌丝生长,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能有效强化食用菌菌丝生长代谢与能量转化,改善营养物质吸收利用,促进纤维素、木质素的转化,有利于培养料基质被菌丝降解利用;增强食用菌在菌丝培养阶段和子实体形成阶段的抗病、抗污染能力,并可解决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后期菌丝老化吸收能力下降而导致营养不足的问题;增产5~10%;使沙棘果渣栽培生产的黑木耳中黄酮含量稳定性好;使沙棘果渣栽培生产的黑木耳中黄酮含量提高。

A stable high flavone content of seabuckthorn black fungus planting method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the black wood ear of seabuckthorn, which is stable and high flavone content,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black fungus.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divided into raw materials processing, packaging bags, high-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 bacteria inoculation, Mycelium Culture, bacteria cut, germination management, ear management steps, the invention for the mushroom mycelium growth to provide nutrition and growth of essential elements,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mycelium, with variou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edible fungi, improve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material matrix was degraded by mycelium; enhancement of edible fungi in mycelia stage and fruiting stage of formation of anti disease, anti pollution ability, and can solve the edible fungus growth stage decreased and the absorption capacity of mycelium aging lead to the problem of malnutrition; increased by 5 ~ 10%; the stability of flavonoids in seabuckthorn fruit residue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of black fungus in the sea buckthorn cultivation;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in the black fungus wa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黑木耳栽培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其质地滑嫩,清脆可口,营养丰富,有“素中之荤”的美誉。黑木耳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目前公认的“天然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为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原产自俄罗斯。沙棘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黄酮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止咳平喘、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目前,沙棘加工厂还利用生物新技术建成了从沙棘果废渣中提取沙棘黄酮的生产线。然而,提取黄酮和沙棘油后的沙棘果渣大多作为废弃物被丢弃。为了使废弃的沙棘果渣得到再利用,解决木耳栽培原料短缺的问题,将沙棘果渣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木耳栽培料中栽培黑木耳,结果发现添加20%的沙棘果渣对黑木耳产量明显增加,木耳片厚、口感好,粗蛋白增加3%,尤其是黑木耳中黄酮含量较高,达3.2mg/100g,而普通杂木屑栽培黑木耳黄酮含量仅仅为1.1mg/100g。因此,利用沙棘果渣栽培木耳生产的黑木耳黄酮含量高。但是,在后续利用沙棘果渣栽培木耳试验过程中发现,黑木耳样品中黄酮含量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不同批次生产的沙棘黑木耳黄酮含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稳定的出产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原料处理:按照质量分数为64%的硬杂木屑、20%的沙棘果渣、15%的麦麸、0.5%的碳酸钙、0.5%的石膏配制栽培料,按照磷酸二氢钾125~250g、硫酸镁250~375g、10~50mg维生素B1的配方配制辅剂,将所述的栽培料与所述的辅剂按照质量比600~800:1的比例,先将所述的辅料用水溶解后与所述的栽培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的湿料控制含水量为60%;步骤2、菌袋分装: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所述的菌袋质量2.4~2.6kg/1000个,所述的菌袋长度为36~37cm,装入步骤1得到的湿料;步骤3、高温灭菌:将步骤2分装好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118℃灭菌3~5h;步骤4、菌种接种:选取黑29黑木耳原种,在步骤3中灭菌后的菌袋温度降至30℃时在接种室内接种;步骤5、菌丝培养:培养室内保持发菌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0%~45%,室内避光,通风良好,栽培种培养期为40~50d;步骤6、菌袋割口:将步骤5长满菌丝的菌袋,用割口机械进行刺孔,孔型为圆形,孔径0.4~0.5cm,孔深0.5~1.0cm,每袋刺孔230~250个;步骤7、催芽管理:步骤6割口后的菌袋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催芽,温度保持在25℃以下,湿度保持在80%以上,耳芽出齐并长至1~2cm,完成催芽;步骤8、出耳管理:将步骤7催好芽的菌袋,摆放到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的开放式出耳,采取微喷给水方式浇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1中辅剂的配方为200g的磷酸二氢钾,300g的硫酸镁,30mg的B1维生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1中栽培料与辅剂质量比为700: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2中每个菌袋中装入湿料的重量为1.0~1.1kg,菌袋高度调整为20~21cm。本专利技术采用插棒法在栽培袋中间打孔,封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3中的高压灭菌压力为0.085Mpa。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4中每袋黑29黑木耳原种接40~50个菌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7中催芽管理采用散射光照射进行催芽处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8中催好芽的菌袋,分散摆放到菌床上,菌袋间距离10~15c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8中微喷给水的水源为地下水,通过水泵抽水,将喷水带架在50cm高的支架上,放在每个耳床的中间,水流的大小由阀门控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8中微喷给水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不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在70%~8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所述的菌袋质量2.4~2.6kg/1000个,所述的菌袋长度为36~37cm,在保证菌袋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步骤2分装好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118℃灭菌3~5h,而常规一般采用常压灭菌8~10h。本专利技术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同时,节约了灭菌时间,降低了灭菌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适用于黑29黑木耳品种,该品种保藏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发菌温度采用20~22℃,采用低温发菌虽然发菌时间较常规方法长3~8d,但是发菌期间节省了煤炭资源,降低了成本,同时生产的菌袋菌丝浓密,菌丝量大,后期出耳芽整齐,黑木耳产量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其采收和晾晒为,当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长到八分熟,约3~4cm时,及时采收,控制好耳型和厚度;采摘后的木耳置于纱网上,靠日光自然晾干,待干至成型前不要翻动;1~2d干透即可装袋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每袋产量提高,且总黄酮含量稳定性好,每次取样后总黄酮含量为3.0~3.3mg/100g。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添加磷酸二氢钾125~250g、硫酸镁250~375g、10~50mg维生素B1的配方作为辅剂,为食用菌菌丝生长提供营养及生长必需元素,包括钾、磷、镁、硫等,可促进菌丝生长,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能有效强化食用菌菌丝生长代谢与能量转化,改善营养物质吸收利用,促进纤维素、木质素的转化,有利于培养料基质被菌丝降解利用,缩短培养周期5~8d;增强食用菌在菌丝培养阶段和子实体形成阶段的抗病、抗污染能力,并可解决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后期菌丝老化吸收能力下降而导致营养不足的问题;增产5~10%,经济效益明显;使沙棘果渣栽培生产的黑木耳中黄酮含量稳定性好;使沙棘果渣栽培生产的黑木耳中黄酮含量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未添加辅剂和具体实施方式一方法制备的沙棘黑木耳单袋产量对比图;图2为未添加辅剂和具体实施方式一方法制备的沙棘黑木耳总黄酮含量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原料处理:按照质量分数为64%的硬杂木屑、20%的沙棘果渣、15%的麦麸、0.5%的碳酸钙、0.5%的石膏配制栽培料,按照磷酸二氢钾250g、硫酸镁375g、B1维生素50mg的配方配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原料处理:按照质量分数为64%的硬杂木屑、20%的沙棘果渣、15%的麦麸、0.5%的碳酸钙、0.5%的石膏配制栽培料,按照磷酸二氢钾125~250g、硫酸镁250~375g、10~50mg维生素B1的配方配制辅剂,将所述的栽培料与所述的辅剂按照质量比600~800:1的比例,先将所述的辅料用水溶解后与所述的栽培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的湿料控制含水量为60%;步骤2、菌袋分装: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所述的菌袋质量2.4~2.6kg/1000个,所述的菌袋长度为36~37cm,装入步骤1得到的湿料;步骤3、高温灭菌:将步骤2分装好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118℃灭菌3~5h;步骤4、菌种接种:选取黑29黑木耳原种,在步骤3中灭菌后的菌袋温度降至30℃时在接种室内接种;步骤5、菌丝培养:培养室内保持发菌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0%~45%,室内避光,通风良好,栽培种培养期为40~50d;步骤6、菌袋割口:将步骤5长满菌丝的菌袋,用开口机械进行刺孔,孔型为圆形,孔径0.4~0.5cm,孔深0.5~1.0cm,每袋刺孔230~250个;步骤7、催芽管理:步骤6开口后的菌袋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催芽,温度保持在25℃以下,湿度保持在80%以上,耳芽出齐并长至1~2cm,完成催芽;步骤8、出耳管理:将步骤7催好芽的菌袋,摆放到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的开放式出耳,采取微喷给水方式浇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的高黄酮含量的沙棘黑木耳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原料处理:按照质量分数为64%的硬杂木屑、20%的沙棘果渣、15%的麦麸、0.5%的碳酸钙、0.5%的石膏配制栽培料,按照磷酸二氢钾125~250g、硫酸镁250~375g、10~50mg维生素B1的配方配制辅剂,将所述的栽培料与所述的辅剂按照质量比600~800:1的比例,先将所述的辅料用水溶解后与所述的栽培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的湿料控制含水量为60%;步骤2、菌袋分装: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所述的菌袋质量2.4~2.6kg/1000个,所述的菌袋长度为36~37cm,装入步骤1得到的湿料;步骤3、高温灭菌:将步骤2分装好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118℃灭菌3~5h;步骤4、菌种接种:选取黑29黑木耳原种,在步骤3中灭菌后的菌袋温度降至30℃时在接种室内接种;步骤5、菌丝培养:培养室内保持发菌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0%~45%,室内避光,通风良好,栽培种培养期为40~50d;步骤6、菌袋割口:将步骤5长满菌丝的菌袋,用开口机械进行刺孔,孔型为圆形,孔径0.4~0.5cm,孔深0.5~1.0cm,每袋刺孔230~250个;步骤7、催芽管理:步骤6开口后的菌袋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催芽,温度保持在25℃以下,湿度保持在80%以上,耳芽出齐并长至1~2cm,完成催芽;步骤8、出耳管理:将步骤7催好芽的菌袋,摆放到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的开放式出耳,采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丕奇张介驰马银鹏孔祥辉韩增华马庆芳戴肖东刘佳宁陈鹤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