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25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底部纵筋(12)的一端伸至预制混凝土外用于在现场施工时与支撑构件(3)连接,底部纵筋的另一端为U型结构的悬伸端,U型悬伸端包括下平行段(121)、上平行段(122),下平行段作为底部纵筋的一部分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上平行段完全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外且用于在现场施工时与面部纵筋(22)连接。本实用底部纵筋往上弯折两次构成U型结构,使上平行段达到与现浇部分面部纵筋平行重叠的位置并与面部纵筋连接,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叠合悬臂构件面部纵筋按照现有现浇规范因向下弯折长度不够而无法实施的问题,填补了预制叠合悬臂构件面筋底筋布置与连接方式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特别的,涉及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从传统的现场湿作业向高效、集约的工业化转型升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各类建筑结构物中,阳台,飘窗,外走廊等悬挑构件是组成建筑物的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国家相关规范(国标图集16G101-1)对于现浇悬挑构件的连接形式已有详细规定及说明,但是对于预制叠合悬挑构件的连接方法是空白。若按照现有现浇悬臂构件的连接方法应用到预制叠合悬臂构件中,会无法实施。具体的如:按现有的相关规范,现有的现浇悬挑构件及全预制悬挑构件如图1所示,面筋a末端(本技术中称为面部纵筋)采用往下弯折W(W需大于或等于12D,D为面筋直径)长度的方式,以使受拉的且作为主受力筋的面筋与底筋b末端较接近,从而增强悬挑构件的整体性。参见图2,预制叠合悬挑构件的预制悬挑构件1已制作好,现浇部分中的面筋a按照现有的方式,会出现向下弯折长度不够(W小于12D)的情况,无法满足相关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11、底部纵筋12与若干箍筋13,所述底部纵筋的第一端伸至预制混凝土外用于在现场施工时与支撑构件3连接,底部纵筋另一端为一体弯折成U型结构的悬伸端,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上方,U型悬伸端包括依次延伸折弯的下平行段121、连接段123与上平行段122,下平行段与上平行段呈上下分布且平行设置,所述下平行段中除用于与支撑构件连接的外露段121.1之外的其余部分都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形成内藏段121.2,所述上平行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内藏段121.2的长度,上平行段完全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外且用于在现场施工时与面部纵筋22连接,所述连接段与箍筋的下部均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而连接段与箍筋的上部均伸至预制混凝土外用于与设置在所述预制悬挑构件1上方的现浇混凝土21结合。进一步的,所述上平行段122的长度为所述内藏段121.2长度的0.01~0.25倍。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悬挑构件1还包括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且靠近预制混凝土顶面的中间纵筋14,中间纵筋与下平行段121平行设置并与各箍筋固连,中间纵筋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固连。进一步的,所述上平行段122的自由端设置有外螺纹或内螺纹,用于与面部纵筋22的内螺纹或外螺纹匹配连接。或者,所述上平行段122的自由端设置为适合与面部纵筋(22)绑扎搭接的弯曲结构。或者,所述上平行段122的自由端设置为适合与面部纵筋(22)焊接的宜焊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箍筋的底部均与所述下平行段12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箍筋的顶部均用于与所述面部纵筋22或上平行段1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构件为梁、柱或墙。有益效果:本技术将预制悬挑构件的底部纵筋往上弯折两次构成U型结构,使上平行段达到与现浇部分面部纵筋平行重叠的位置,在绑扎面部纵筋时,面部纵筋采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或者绑扎搭接的方式与预制悬挑构件弯折后得到的上水平段连接,使连接段构成面部纵筋的向下弯折段,解决了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叠合悬臂构件面部纵筋按照现有现浇规范因向下弯折长度不够而无法实施的问题,填补了预制叠合悬臂构件面筋底筋布置与连接方式的空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现浇悬挑构件的主视图;图2是现有预制悬挑构件按现有现浇规范实施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预制悬挑构件的主视图及其用于现场施工时的连接示意图。图中:a-面筋,b-底筋,1-预制悬挑构件,2-现浇部分,21-现浇混凝土,22-面部纵筋,11-预制混凝土,12-底部纵筋,121-下平行段,121.1-外露段,121.2-内藏段,122-上平行段,123-连接段,13-箍筋,14-中间纵筋,3-支撑构件(墙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3的预制悬挑构件现场施工连接示意图,包括在下的预制悬挑构件1与在上的现浇部分2,预制悬挑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11、底部纵筋12与若干箍筋13,现浇部分包括现浇混凝土21与面部纵筋22,面部纵筋的一端伸至现浇混凝土外用于与墙体(支撑构件)3连接,面部纵筋的另一端设置在现浇混凝土21中,底部纵筋12的一端伸至预制混凝土11外用于与墙体3连接,底部纵筋另一端为一体弯折成U型结构的悬伸端,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墙体,U型悬伸端包括依次延伸折弯的下平行段121、连接段123与上平行段122,下平行段中除用于与墙体3连接的外露段121.1之外的其余部分都设置在预制混凝土11中形成内藏段121.2,上平行段的长度小于内藏段121.2的长度,下平行段与上平行段呈上下分布且平行设置,连接段位于上平行段与下平行段之间,下平行段作为底部纵筋的一部分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上平行段设置在现浇混凝土中并与面部纵筋连接,连接段123与箍筋13的下部均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连接段123与箍筋13的上部均伸至预制混凝土外,以用于与现浇混凝土浇筑构成现浇部分。本实施例中,上平行段与面部纵筋的连接形式采用螺纹套筒形式的机械连接。本实施例中,上平行段122的长度为所述内藏段121.2长度的0.2倍。本实施例中,预制悬挑构件还包括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的靠近预制悬挑构件顶面的中间纵筋14,中间纵筋与下平行段121平行设置并与各箍筋固连,中间纵筋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固连。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大致如下:1.先把底部纵筋往上弯折两次构成U型结构的悬伸端,将底部纵筋、中间纵筋与箍筋捆扎固连到一起,浇筑预制混凝土11制作预制悬挑构件。2.将预制悬挑构件拉到现场后。放面部纵筋时,将面部纵筋与U型悬伸端的上平行段采用机械、焊接或捆扎方式连接,再浇筑现浇混凝土,这样就解决了现浇部分的纵向面筋悬伸端无法向下弯锚、弯折长度不够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悬挑构件(1)包括预制混凝土(11)、底部纵筋(12)与若干箍筋(13),所述底部纵筋的第一端伸至预制混凝土外用于在现场施工时与支撑构件(3)连接,底部纵筋另一端为一体弯折成U型结构的悬伸端,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上方,U型悬伸端包括依次延伸折弯的下平行段(121)、连接段(123)与上平行段(122),下平行段与上平行段呈上下分布且平行设置,所述下平行段中除用于与支撑构件连接的外露段(121.1)之外的其余部分都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形成内藏段(121.2),所述上平行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内藏段(121.2)的长度,上平行段完全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外且用于在现场施工时与面部纵筋(22)连接,所述连接段与箍筋的下部均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而连接段与箍筋的上部均伸至预制混凝土外用于与设置在所述预制悬挑构件(1)上方的现浇混凝土(21)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悬挑构件(1)包括预制混凝土(11)、底部纵筋(12)与若干箍筋(13),所述底部纵筋的第一端伸至预制混凝土外用于在现场施工时与支撑构件(3)连接,底部纵筋另一端为一体弯折成U型结构的悬伸端,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上方,U型悬伸端包括依次延伸折弯的下平行段(121)、连接段(123)与上平行段(122),下平行段与上平行段呈上下分布且平行设置,所述下平行段中除用于与支撑构件连接的外露段(121.1)之外的其余部分都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形成内藏段(121.2),所述上平行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内藏段(121.2)的长度,上平行段完全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外且用于在现场施工时与面部纵筋(22)连接,所述连接段与箍筋的下部均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中,而连接段与箍筋的上部均伸至预制混凝土外用于与设置在所述预制悬挑构件(1)上方的现浇混凝土(21)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行段(122)的长度为所述内藏段(121.2)长度的0.01~0.2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悬挑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洪菊赵胜飞孙宇波陈平谷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