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20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2:46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以及土砂层,所述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间设置金属增强网,所述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与土砂层间设置防水塑料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路面结构稳固,能适用交通任务繁重以及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A kind of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 with hot regenerated aspha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是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这种路面与砂石路面相比其强度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是我国路面的重要结构形式。但是在交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在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抗疲劳性能达到饱和,而半刚性基层的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半刚性基层承载路面的受力会导致开裂,从而破坏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性及连续性,在雨水频繁的季节,公路地底水分能不断渗进半刚性基层内部,从而加剧半刚性基层的开裂与破坏,在半刚性基层破坏的情况下,路面承载力降低,沥青面层丧失半刚性基层的支撑,导致沥青面层大面积破坏,或者在温湿度变化较大以及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开裂向上延伸至沥青面层而反射裂缝,反射裂缝与半刚性基层裂缝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路基软化、路面完全断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以及土砂层,所述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间设置金属增强网,所述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与土砂层间设置防水塑料膜。本技术中,所述金属增强网平铺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的上表面,金属增强网的边缘及中间通过钢钉嵌入并固定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内部。本技术中,所述防水塑料膜平铺于土砂层上表面,所述防水塑料膜铺设1~3层,优选为2~3层。本技术中,所述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厚度设置为2~4cm,优选为4cm。本技术中,所述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厚度设置为2~4cm,优选为4cm。本技术中,所述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厚度设置为8~12cm,优选为10cm本技术中,所述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厚度设置为35~45cm,优选为40cm。本技术中,所述土砂层厚度设置为5~15cm,优选为10~12cm。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半刚性基层包括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和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通过对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进行加固,从而更为坚实耐用,同时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底部设置柔性土砂层,并且在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与土砂层间设置防水塑料膜,从而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同时能在雨水频发的季节防止大量水分渗透进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而造成的破坏,本技术结构坚固、耐用,并且对旧公路上的废旧材料利用充分,具有很好的实际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1、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2、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3、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4、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5、土砂层;6、防水塑料膜;7、金属增强网;8、钢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的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2、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3、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以及土砂层4,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3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4间设置金属增强网7,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4与土砂层5间设置防水塑料膜6。本实施例中,金属增强网7平铺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4的上表面,金属增强网7的边缘及中间通过钢钉8嵌入并固定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4内部。本实施例中,防水塑料膜6平铺于土砂层5上表面,防水塑料膜6铺设3层,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本实施例中,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厚度为4cm,其组成成分包括改性沥青、新集料、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其中新集料与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参配比例约为4∶1,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2厚度厚度为4cm,其组成成分同样包括改性沥青、新集料、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其中新集料与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参配比例约为2∶1,并且本实施例中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与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2中新集料、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等固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之比约为1∶3。本实施例中,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3厚度为10cm,其组成成分为乳化沥青、水泥、废旧沥青路面材料,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4厚度设置为40cm,半刚性基层由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3和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4组成,其结构更为稳固,并且通过金属增强网7进行加固,其耐用性和稳定性更好,而底部的土砂层5厚度设置为12cm,土砂层5将公路底部进行初步平整,并起到一定的蓄水和散热效果,而土砂层5顶部的防水塑料膜6能很好的防止大部分地下水渗漏进半刚性基层内部,从而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以及土砂层,所述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间设置金属增强网,所述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与土砂层间设置防水塑料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细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粗粒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以及土砂层,所述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上基层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间设置金属增强网,所述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与土砂层间设置防水塑料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增强网平铺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的上表面,金属增强网的边缘及中间通过钢钉嵌入并固定于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塑料膜平铺于土砂层上表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剑杨文灿张继森钟梦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