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115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一臭氧发生腔、冷却水箱和第二臭氧发生腔,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内设有第一臭氧发生腔和第二臭氧发生腔,第一臭氧发生腔和第二臭氧发生腔之间设有冷却水箱,所述第二箱体上部设有上铝制散热片,上铝制散热片贯穿第一箱体上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上方,第二箱体下部设有下铝制散热片,下铝制散热片贯穿第一箱体下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的冷却液能对臭氧发生腔降温,并且设有冷却水箱,对高压电极冷却降温,降温效果更好,设有铝制散热片,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An ozone generator combined with water cooling and air coo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cooled and air-cooled ozone generator combination, including the first box, second box, first the ozone generating chamber and a cooling water tank second and the ozone generating chamber, wherein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cond box, second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zone generating chamber and second ozone generating chamber, the ozone generating chamber and the first second the ozone generator cooling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betwee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aluminum fins on the aluminum heat sink through the first box on the box wall and extends to the first box,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lower aluminum heat sink under aluminum heat sink through the first box box wall and extends to the first box below the utility the first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box body, the first box body of the cooling liquid of the ozone generating chamber and a cooling water tank, cooling, cooling of high voltage electrode Cooling, cooling effect is better, with aluminum radiator,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eat dissi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具体是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由于臭氧易分解而无法储存,因而在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现场制取。一般的臭氧发生器是采用放电管放电来制取臭氧,由于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臭氧发生器的散热性能要求较高。然而,现有技术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性能差,极大的影响了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一臭氧发生腔、冷却水箱和第二臭氧发生腔,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内设有第一臭氧发生腔和第二臭氧发生腔,第一臭氧发生腔和第二臭氧发生腔之间设有冷却水箱,所述第一臭氧发生腔内腔底部设有第一高压电极,第一臭氧发生腔内腔顶部设有第一介质层,第二臭氧发生腔内腔顶部设有第二高压电极,第二臭氧发生腔内腔底部设有第二介质层,所述冷却水箱左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冷却水箱右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箱体上部设有上铝制散热片,上铝制散热片贯穿第一箱体上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上方,第二箱体下部设有下铝制散热片,下铝制散热片贯穿第一箱体下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下方,所述箱体右上部设有第二进水口,箱体左下部设有第二出水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臭氧发生腔左侧壁设有进气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臭氧发生腔左侧壁设有出气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臭氧发生腔和第二臭氧发生腔之间连接有气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铝制散热片共八个,上铝制散热片与第一箱体上箱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铝制散热片与上铝制散热片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下铝制散热片与第一箱体下箱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有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的冷却液能对臭氧发生腔降温,并且设有冷却水箱,对高压电极冷却降温,降温效果更好,设有铝制散热片,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中: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二介质层、4-第二臭氧发生腔、5-第二高压电极、6-第一出水口、7-冷却水箱、8-第一高压电极、9-第一臭氧发生腔、10-第一介质层、11-第二进水口、12-上铝制散热片、13-第一密封层、14-第一进水口、15-第二出水口、16-下铝制散热片、17-第二密封层、18-气管、19-进气口、20-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一臭氧发生腔9、冷却水箱7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所述第一箱体1内设有第二箱体2,第二箱体2内设有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之间设有冷却水箱7,所述第一臭氧发生腔9内腔底部设有第一高压电极8,第一臭氧发生腔9内腔顶部设有第一介质层10,第一臭氧发生腔9左侧壁设有进气口19,第二臭氧发生腔4内腔顶部设有第二高压电极5,第二臭氧发生腔4内腔底部设有第二介质层3,第二臭氧发生腔4左侧壁设有出气口20,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之间连接有气管18,所述冷却水箱7左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14,冷却水箱7右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口6,所述第二箱体2上部设有上铝制散热片12,上铝制散热片12共八个,上铝制散热片12贯穿第一箱体1上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1上方,上铝制散热片12与第一箱体1上箱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层13,第二箱体2下部设有下铝制散热片16,上铝制散热片12与下铝制散热片16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下铝制散热片16贯穿第一箱体1下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1下方,下铝制散热片16与第一箱体1下箱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层17,所述箱体1右上部设有第二进水口11,箱体1左下部设有第二出水口1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空气由进气口19进入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在第一高压电极8和第二高压电极5的作用下,产生臭氧,同时,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11进入第一箱体1内,对第二箱体2内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降温,冷却水由第二出水口15流出,并且冷却水箱7左侧壁第一进水口19接通冷却水,冷却水进入冷却水箱7中,对第一高压电极8和第二高压电极5进行冷却降温,降温效果更好,更进一步,上铝制散热片12和下铝制散热片16也能够发散产生的热量,可利用风机对上铝制散热片12和下铝制散热片16进行冷却,带走热量,保证臭氧产量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一臭氧发生腔(9)、冷却水箱(7)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内设有第二箱体(2),第二箱体(2)内设有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之间设有冷却水箱(7),所述第一臭氧发生腔(9)内腔底部设有第一高压电极(8),第一臭氧发生腔(9)内腔顶部设有第一介质层(10),第二臭氧发生腔(4)内腔顶部设有第二高压电极(5),第二臭氧发生腔(4)内腔底部设有第二介质层(3),所述冷却水箱(7)左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14),冷却水箱(7)右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口(6),所述第二箱体(2)上部设有上铝制散热片(12),上铝制散热片(12)贯穿第一箱体(1)上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1)上方,第二箱体(2)下部设有下铝制散热片(16),下铝制散热片(16)贯穿第一箱体(1)下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1)下方,所述箱体(1)右上部设有第二进水口(11),箱体(1)左下部设有第二出水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臭氧发生器,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一臭氧发生腔(9)、冷却水箱(7)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内设有第二箱体(2),第二箱体(2)内设有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第一臭氧发生腔(9)和第二臭氧发生腔(4)之间设有冷却水箱(7),所述第一臭氧发生腔(9)内腔底部设有第一高压电极(8),第一臭氧发生腔(9)内腔顶部设有第一介质层(10),第二臭氧发生腔(4)内腔顶部设有第二高压电极(5),第二臭氧发生腔(4)内腔底部设有第二介质层(3),所述冷却水箱(7)左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14),冷却水箱(7)右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口(6),所述第二箱体(2)上部设有上铝制散热片(12),上铝制散热片(12)贯穿第一箱体(1)上箱壁并延伸至第一箱体(1)上方,第二箱体(2)下部设有下铝制散热片(16),下铝制散热片(16)贯穿第一箱体(1)下箱壁并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东祥陈静万丽娟郑朝成颜大伟吴秀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