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709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采用全新电驱绳索结构设计,针对第一C形结构夹件(1)根部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根部设计共转轴装置,并将微型转动电机(5)设置于共转轴装置中,基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1)所设计的管道(8),采用拉绳(6)连接微型转动电机(5)转动杆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的前端端部,如此,通过微型转动电机(5)的驱动,由拉绳(6)拉近第一C形结构夹件(1)前端端部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前端端部之间的间距,有效提高了第一C形结构夹件(1)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之间的夹持力,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

A cable rope clamping ring clamp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pe in the cable clamping ring clamp device, using the new electric drive rope structure design for the first C shaped clamp (1) root and second C shaped clamp (2) root design is pivot device, and a miniature motor (5)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device in total first, C shaped clamp (1) based on pipeline design (8), the rope (6) is connected with a miniature motor (5) rotates the rotating rod and second C shaped clamp (2) of the front end, so, through the micro rotation of the motor (5) driven by a pull rope. (6) in the first pull C shaped clamp (1) front end and second C shaped clamp (2)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ront e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irst C shaped clamp (1) and the second C shaped clamps (2) between the clamping force, greatly improve the actual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属于吊装夹具

技术介绍
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夹具的种类很多,小到常见的手持夹具,大到工装夹具,夹具的工作原理有以转动点为轴点实现夹持的,有通过对夹杆进行彼此相对移动实现夹持的,在现有的建筑工程中,夹具的应用十分广泛,最常见的是吊装夹具,诸如起重机上的吊装夹具、塔机上的吊装夹具等,现有的这类夹具通过两夹持工具之间的互转连接点为轴进行转动,实现夹持操作,而且对于被夹持物来说,其接触点为夹持工具前端在转动操作下所带来的相对位移,这样,被夹物所受的夹持力仅来自于其两夹持工具之间的互转连接点,夹持力有限,不仅如此,现有针对两夹持工具相互转动所提供的动力装置体积大,这就使得夹具的整体体积过大,给实际应用也会带来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电驱绳索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夹持力度,而且有效控制占用体积的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包括第一C形结构夹件、第二C形结构夹件、套筒、轴承、微型转动电机、拉绳、电源和控制按钮;第一C形结构夹件的尾端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的尾端分别设置彼此相对应的错位段,各C形结构夹件尾端上错位段的厚度为其C形结构夹件厚度的一半,第一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彼此重叠活动设置,且第一C形结构夹件所在平面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所在平面共面;第一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上设置贯穿其两侧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其中一端面向第二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第一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一C形结构夹件所在平面相垂直;套筒的长度与C形结构夹件厚度相等,第一通孔的内径与套筒的外径相适应,套筒固定嵌套设置于第一通孔内,套筒的中心线与第一通孔的中心线相重合,且套筒的其中一端与第一通孔上背向第二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的端面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的外径与套筒的内径相适应,微型转动电机设置于套筒内部,微型转动电机的底部与套筒上远离第一通孔的另一端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的转动杆端面与套筒连接第一通孔的端面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的转动杆所在直线与套筒的中心线相平行;第一C形结构夹件内部,沿其C形结构设置管道,管道其中一端端口位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的前端端面上,管道另一端端口连通第一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上的第一通孔,套筒侧面对应于管道另一端端口的位置设置贯穿孔;套筒的外径与轴承内径相适应,轴承的厚度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的厚度相适应,轴承固定套设在套筒上远离第一通孔的端部外侧,轴承的中心线与套筒的中心线相重合,且轴承的其中一侧面与套筒上远离第一通孔的端部端面相平齐,轴承的另一侧面面向第一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第二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上设置贯穿其两侧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其中一端面向第一C形结构夹件尾端错位段,第二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所在平面相垂直,第二通孔的内径与轴承的外径相适应,第二通孔固定套设于轴承外侧,第二通孔的中心线与轴承中心线相重合,第二C形结构夹件以轴承为转动点、相对第一C形结构夹件发生转动,使得第二C形结构夹件的前端端面与第一C形结构夹件的前端端面相接触;拉绳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微型转动电机转动杆上,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套筒侧面的贯穿孔,由管道的另一端端口进入管道,并由管道上位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前端端面上的端口穿出,将拉绳的另一端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的前端端面相固定连接;微型转动电机分别与电源、控制按钮相连接,电源设置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内部,控制按钮设置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的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型转动电机为微型无刷转动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本技术所述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采用全新电驱绳索结构设计,针对第一C形结构夹件根部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根部设计共转轴装置,并将微型转动电机设置于共转轴装置中,基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所设计的管道,采用拉绳连接微型转动电机转动杆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的前端端部,如此,通过微型转动电机的驱动,由拉绳拉近第一C形结构夹件前端端部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前端端部之间的间距,有效提高了第一C形结构夹件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之间的夹持力,并且针对动力驱动装置,采用内置式设计的微型转动电机,有效控制了所设计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的整体占用体积,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2)本技术设计的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中,针对微型转动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型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技术所设计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具有高效的包围式夹持操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3)本技术设计的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能够进一步有效控制所设计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的整体占用体积,进一步提高了实际工作当中的便捷性与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计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设计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其中,1.第一C形结构夹件,2.第二C形结构夹件,3.套筒,4.轴承,5.微型转动电机,6.拉绳,7.控制按钮,8.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包括第一C形结构夹件1、第二C形结构夹件2、套筒3、轴承4、微型转动电机5、拉绳6、电源和控制按钮7;第一C形结构夹件1的尾端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的尾端分别设置彼此相对应的错位段,各C形结构夹件尾端上错位段的厚度为其C形结构夹件厚度的一半,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彼此重叠活动设置,且第一C形结构夹件1所在平面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所在平面共面;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上设置贯穿其两侧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其中一端面向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第一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一C形结构夹件1所在平面相垂直;套筒3的长度与C形结构夹件厚度相等,第一通孔的内径与套筒3的外径相适应,套筒3固定嵌套设置于第一通孔内,套筒3的中心线与第一通孔的中心线相重合,且套筒3的其中一端与第一通孔上背向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的端面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外径与套筒3的内径相适应,微型转动电机5设置于套筒3内部,微型转动电机5的底部与套筒3上远离第一通孔的另一端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转动杆端面与套筒3连接第一通孔的端面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转动杆所在直线与套筒3的中心线相平行;第一C形结构夹件1内部,沿其C形结构设置管道8,管道8其中一端端口位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1的前端端面上,管道8另一端端口连通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上的第一通孔,套筒3侧面对应于管道8另一端端口的位置设置贯穿孔;套筒3的外径与轴承4内径相适应,轴承4的厚度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的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形结构夹件(1)、第二C形结构夹件(2)、套筒(3)、轴承(4)、微型转动电机(5)、拉绳(6)、电源和控制按钮(7);第一C形结构夹件(1)的尾端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的尾端分别设置彼此相对应的错位段,各C形结构夹件尾端上错位段的厚度为其C形结构夹件厚度的一半,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彼此重叠活动设置,且第一C形结构夹件(1)所在平面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所在平面共面;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上设置贯穿其两侧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其中一端面向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第一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一C形结构夹件(1)所在平面相垂直;套筒(3)的长度与C形结构夹件厚度相等,第一通孔的内径与套筒(3)的外径相适应,套筒(3)固定嵌套设置于第一通孔内,套筒(3)的中心线与第一通孔的中心线相重合,且套筒(3)的其中一端与第一通孔上背向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的端面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外径与套筒(3)的内径相适应,微型转动电机(5)设置于套筒(3)内部,微型转动电机(5)的底部与套筒(3)上远离第一通孔的另一端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转动杆端面与套筒(3)连接第一通孔的端面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转动杆所在直线与套筒(3)的中心线相平行;第一C形结构夹件(1)内部,沿其C形结构设置管道(8),管道(8)其中一端端口位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1)的前端端面上,管道(8)另一端端口连通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上的第一通孔,套筒(3)侧面对应于管道(8)另一端端口的位置设置贯穿孔;套筒(3)的外径与轴承(4)内径相适应,轴承(4)的厚度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的厚度相适应,轴承(4)固定套设在套筒(3)上远离第一通孔的端部外侧,轴承(4)的中心线与套筒(3)的中心线相重合,且轴承(4)的其中一侧面与套筒(3)上远离第一通孔的端部端面相平齐,轴承(4)的另一侧面面向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上设置贯穿其两侧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其中一端面向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第二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所在平面相垂直,第二通孔的内径与轴承(4)的外径相适应,第二通孔固定套设于轴承(4)外侧,第二通孔的中心线与轴承(4)中心线相重合,第二C形结构夹件(2)以轴承(4)为转动点、相对第一C形结构夹件(1)发生转动,使得第二C形结构夹件(2)的前端端面与第一C形结构夹件(1)的前端端面相接触;拉绳(6)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微型转动电机(5)转动杆上,拉绳(6)的另一端穿过套筒(3)侧面的贯穿孔,由管道(8)的另一端端口进入管道(8),并由管道(8)上位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1)前端端面上的端口穿出,将拉绳(6)的另一端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的前端端面相固定连接;微型转动电机(5)分别与电源、控制按钮(7)相连接,电源设置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1)内部,控制按钮(7)设置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1)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套绳索式卡环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形结构夹件(1)、第二C形结构夹件(2)、套筒(3)、轴承(4)、微型转动电机(5)、拉绳(6)、电源和控制按钮(7);第一C形结构夹件(1)的尾端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的尾端分别设置彼此相对应的错位段,各C形结构夹件尾端上错位段的厚度为其C形结构夹件厚度的一半,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彼此重叠活动设置,且第一C形结构夹件(1)所在平面与第二C形结构夹件(2)所在平面共面;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上设置贯穿其两侧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其中一端面向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第一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一C形结构夹件(1)所在平面相垂直;套筒(3)的长度与C形结构夹件厚度相等,第一通孔的内径与套筒(3)的外径相适应,套筒(3)固定嵌套设置于第一通孔内,套筒(3)的中心线与第一通孔的中心线相重合,且套筒(3)的其中一端与第一通孔上背向第二C形结构夹件(2)尾端错位段的端面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外径与套筒(3)的内径相适应,微型转动电机(5)设置于套筒(3)内部,微型转动电机(5)的底部与套筒(3)上远离第一通孔的另一端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转动杆端面与套筒(3)连接第一通孔的端面相平齐,微型转动电机(5)的转动杆所在直线与套筒(3)的中心线相平行;第一C形结构夹件(1)内部,沿其C形结构设置管道(8),管道(8)其中一端端口位于第一C形结构夹件(1)的前端端面上,管道(8)另一端端口连通第一C形结构夹件(1)尾端错位段上的第一通孔,套筒(3)侧面对应于管道(8)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康柏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