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5287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基座、若干导电端子及线缆,所述基座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基座内且包括接触部及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线缆部,所述接触部暴露在对接舌板的对接面,所述线缆包括与端子相机械及电连接的裸露导体,所述导电端子的线缆部及线缆的裸露导体位于基座内且为延伸出基部的后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将线缆前端导体埋设于基座内,从而减小电连接器的体积,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线缆不易松脱且整体体积较小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第203747078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及组装于壳体的端子模组,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端子模组固持有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向后延伸超出壳体以与外部线缆连接,由于线缆焊接在电连接器的外部从而使得线缆容易松脱且电连接器与线缆整体体积较大。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将线缆固持在电连接器内部从而使得线缆不易松脱且降低整体体积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缆不易松脱且整体体积较小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若干导电端子及线缆,所述基座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基座内且包括接触部及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线缆部,所述接触部暴露在对接舌板的对接面,所述线缆包括与端子相机械及电连接的裸露导体,所述导电端子的线缆部及线缆的裸露导体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若干导电端子及线缆,所述基座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基座内且包括接触部及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线缆部,所述接触部暴露在对接舌板的对接面,所述线缆包括与端子相机械及电连接的裸露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线缆部及线缆的裸露导体位于基座内且为延伸出基部的后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若干导电端子及线缆,所述基座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所述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基座内且包括接触部及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线缆部,所述接触部暴露在对接舌板的对接面,所述线缆包括与端子相机械及电连接的裸露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线缆部及线缆的裸露导体位于基座内且为延伸出基部的后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还包括依次包覆於导体外侧的内绝缘层、金属编织层及外绝缘层,所述导体、内绝缘层、金属编织层及外绝缘层由前向后依次裸露,裸露的内绝缘层位于基部内,外绝缘层向后延伸超出基部的后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接地条,所述接地条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臂,所述线缆的编织层焊接于接地条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接触臂向前延伸至与线缆的裸露导体彼此平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包括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所述上、下端子模组分别包括绝缘块及固定在绝缘块内的一排所述导电端子,上、下端子模组沿竖直方向堆叠在一起且夹持有金属遮蔽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矿钟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