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包括其的交通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包括其的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汽车(FCV)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电能作为动力的汽车。目前,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为:燃料氢气沿燃料电池电堆阳极板流道分配在膜电极的阳极侧,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成电子和质子,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质子直接穿过膜电极到达阴极,与阴极反应气体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此过程的产物为电能、热和水。其中电能带动电动机工作,电动机再带动汽车中的机械传动结构,进而带动汽车的前桥(或后桥)等行走机械结构工作,从而驱动电动汽车前进。热和水通过热交换装置直接排放或综合利用。目前,对于功率等级较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动力系统,为了降低系统散热负荷,保证较高的电堆反应温度,通常空气需要进行外部加湿,外部加湿一般采用气/气型加湿方式,即利用电池堆阴极反应尾气(COG)中的热量和气态水对阴极进堆空气进行加湿。同时为了提高氢气利用率及系统使用安全性,燃料供给系统一般采用氢气循环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堆(10),具有阴极气体入口(11)和阴极尾气出口(12);阴极气体输送管路(20),末端与所述阴极气体入口(11)相连;加湿装置(21),设置在所述阴极气体输送管路(20)上利用加湿介质对阴极气体进行加湿;阴极尾气输送管路(30),起始端与所述阴极尾气出口(12)相连,且与所述加湿装置(21)相连为所述加湿装置(21)提供所述加湿介质;以及第一保温装置(22),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外侧或设置在所述阴极尾气输送管路(30)的外侧用于对所述加湿介质进行保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堆(10),具有阴极气体入口(11)和阴极尾气出口(12);阴极气体输送管路(20),末端与所述阴极气体入口(11)相连;加湿装置(21),设置在所述阴极气体输送管路(20)上利用加湿介质对阴极气体进行加湿;阴极尾气输送管路(30),起始端与所述阴极尾气出口(12)相连,且与所述加湿装置(21)相连为所述加湿装置(21)提供所述加湿介质;以及第一保温装置(22),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外侧或设置在所述阴极尾气输送管路(30)的外侧用于对所述加湿介质进行保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装置(22)套设在所述阴极尾气输送管路(30)的外侧用于对所述加湿介质进行保温,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二保温装置(23),所述第二保温装置(23)套设在所述阴极气体输送管路(20)上,且位于所述加湿装置(21)和所述阴极气体入口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堆(10)还具有冷却介质入口(15)和冷却介质出口(16),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冷却介质循环管路(60),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60)连接设置在所述冷却介质入口(15)和所述冷却介质出口(1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装置(22)具有第一保温介质入口和第一保温介质出口,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60)包括:第一管段(601),连接设置在所述冷却介质出口(16)和所述第一保温介质入口之间;第二管段(602),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介质出口和所述冷却介质入口(1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装置(22)具有第一保温介质入口和第一保温介质出口,所述第二保温装置(23)具有第二保温介质入口和第二保温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保温介质出口和所述第二保温介质入口相连,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60)包括:第一管段(601),连接设置在所述冷却介质出口(16)和所述第一保温介质入口之间;第三管段(603),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介质出口和所述冷却介质入口(15)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亚婷,汤浩,罗再祥,刘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