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18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属于变压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本体,线圈本体由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构成,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垂直分布并串联相接;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缠绕在同一硬纸筒上;绕组一与绕组二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的第一内角环;绕组二与绕组三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的第二内角环;绕组一上设有第一外角环;绕组二上设有第二外角环;绕组一的出头连接第一静电屏;绕组三的出头连接第二静电屏。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大大减小了变压器的局放,避免了线圈的老化,同时提高了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延长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35KV~66KV级高电压低容量站用变压器日益增多。众所周知,变压器线圈结构包括低压线圈本体和高压线圈本体,这类变压器中每个低压线圈本体和每个高压线圈本体都是由两个绕组组成,如图2所示,现有变压器线圈结构包括缠绕在同一硬纸筒11上的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本体包括垂直分布的绕组一2和绕组二4,所述绕组一2和绕组二4与硬纸筒11之间设有撑条9;所述绕组一2和绕组二4的两端面均设有端圈1;所述绕组一2上设有用于固定下部端圈1的外角环13;所述绕组一2与绕组二4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的内角环3。一般情况下,该变压器的低压线圈不会出现烧坏,而高压线圈会常由于电压级差较大而导致线圈烧坏的情况,导致变压器损坏,从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未发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因此,提出一种变压器高压线圈由于电压级差大而容易被烧坏的方法或者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线圈结构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中高压线圈常会由于同一线圈的不同绕组之间电压级差较大而导致线圈烧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本体由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构成,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垂直分布并串联相接;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缠绕在同一硬纸筒上;所述硬纸筒与线圈本体之间设有撑条;所述线圈本体与硬纸筒之间形成由撑条构成的散热油道;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的端部均设有端圈;所述绕组一与绕组二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的第一内角环;所述绕组二与绕组三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的第二内角环;所述绕组一上设有第一外角环;所述绕组二上设有第二外角环;所述绕组一的出头连接第一静电屏;所述绕组三的出头连接第二静电屏。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道的宽度为4-6mm。以利于充分散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静电屏位于绕组一的内部,所述第二静电屏位于绕组三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绕组一内侧与第一静电屏通过纸板牢固绑扎。第一静电屏可屏蔽绕组首头电场,使首头绝缘降低。2、绕组三外侧与第二静电屏通过纸板牢固绑扎。第二静电屏可屏蔽绕组尾头电场,使尾头绝缘降低。3、绕组一与绕组二之间,以及绕组二和绕组三之间均设有端圈、外角环、内角环隔开,增大了线圈的爬电距离。4、根据电磁原理说明,在线圈电压U一定情况下,传统的两个绕组构成的线圈电压差为U/2,新结构三绕组构成的线圈电压差为U/3,对于高电压的线圈来说,电压级差有了明显的改善,改善了线圈的电气性能。5、本专利技术的线圈作为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大大减小了变压器的局放,减小了绕组间的电压级差,避免了由于电压级差较大损伤线圈的情况,避免了线圈的老化,同时提高了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延长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6、绕组一、绕组二、绕组三通过撑条与硬纸筒牢固的固定为一体,提高了线圈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了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的线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的线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本体,线圈本体由绕组一2、绕组二4和绕组三7构成,绕组一2、绕组二4和绕组三7垂直分布并串联相接;绕组一2、绕组二4和绕组三7缠绕在同一硬纸筒11上.硬纸筒11与线圈本体之间设有撑条9;线圈本体与硬纸筒11之间形成由多个撑条9支撑构成的散热油道(图中未显示)。绕组一2、绕组二4和绕组三7的端部均设有端1;绕组一2与绕组二4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11的第一内角环10;绕组二4与绕组三7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11的第二内角环8;绕组一2上设有用于固定下部端圈1的第一外角环3。绕组二4上设有用于固定下部端圈1的第二外角环5。绕组一2的出头连接第一静电屏12;绕组三7的出头连接第二静电屏6。为了较充分的散热,油道的宽度为4-6mm。为了便于加工,第一静电屏位于绕组一的内部,第二静电屏位于绕组三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结构适用于35KV~66KV级高电压低容量站用变压器,变压器中高压线圈的线圈结构为以上本实施例所述变压器线圈结构,而由于低压线圈一般不会出现电压级差过大的情况,因此变压器中低压线圈的线圈结构依然保持现有两绕组的线圈结构。高压线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结构,极大降低了绕组间电压级差,避免由于级差过大导致的线圈损坏。本专利技术以同一线圈两绕组变同一线圈三绕组的方法,巧妙的解决了高压线圈电压级差过大的问题,颠覆了传统线圈由两绕组构成的老思路,为解决变压器可靠性、稳定性问题开辟了新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由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构成,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垂直分布并串联相接;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缠绕在同一硬纸筒上;所述硬纸筒与线圈本体之间设有撑条;所述线圈本体与硬纸筒之间形成由撑条构成的散热油道;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的端部均设有端圈;所述绕组一与绕组二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的第一内角环;所述绕组二与绕组三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的第二内角环;所述绕组一上设有第一外角环;所述绕组二上设有第二外角环;所述绕组一的出头连接第一静电屏;所述绕组三的出头连接第二静电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由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构成,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垂直分布并串联相接;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缠绕在同一硬纸筒上;所述硬纸筒与线圈本体之间设有撑条;所述线圈本体与硬纸筒之间形成由撑条构成的散热油道;所述绕组一、绕组二和绕组三的端部均设有端圈;所述绕组一与绕组二之间设有抵靠硬纸筒的第一内角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凤山何志杰赵德成陈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