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03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BMS电池管理系统、CMS电容管理系统、锂电池组单元、超级电容单元、主电路接口单元、通讯接口单元、机械连接机构、行走机构单元、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机构、GPS组件和超声波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将移动能量包通过专用连接器与轨道交通车辆连接并被牵引走行,其目的是为轨道交通车辆或其他附属机构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适用于多种轨道交通车辆,结构简单。同时,该能量包自带走行对轮,由其他牵引车辆在轨道上牵引走行,避免了轨道交通车辆携带较为笨重的移动电源的负担。

A self tractive moving energy package for rail transport with a wheel pai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heel for away from rail mobile traction energy package, including: ECU energy control unit, 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MS management system, lithium battery capacitor unit, the main circuit of the super capacitor unit, interface unit,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nit, mechanical connection mechanism, running mechanism, motor unit controller, drive motor, reducer, GPS module and ultrasonic 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mobile energy package through a dedicated connector and rail vehicle traction is connected and running, which is designed for rail transit vehicles or other subsidiary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lf tractive moving energy package for rail traffic with a row wheel pair, which is suitable for a variety of rail traffic vehicles with simpl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energy package is running on wheels instead of other traction vehicles on the track. It avoids the burden of rail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with more cumbersome mobile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交叉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
技术介绍
现有轨道交通车辆或其他附属机构供电通常采用接触网/第三轨供电方式或车载储能系统供电方式,这两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接触网/第三轨供电方式车辆依赖于接触网/第三轨供电,对接触网/第三轨线路布局及电能质量都有较高要求,且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第三轨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高。车载储能系统供电方式占用车辆空间,不仅增加了车辆自重,且充电过程繁琐、维护过程困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可应用于车辆离网工况下,不占用车辆内部空间,供电过程简单、方便,且能量包可自牵引,无需其他车辆牵引。本技术可适应车辆不同工况需求,实现应急牵引、动力供电、辅助供电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解决了轨道交通车辆移动供电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轨道交通充电装置运输困难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BMS电池管理系统、CMS电容管理系统、锂电池组单元、超级电容单元、主电路接口单元、通讯接口单元、机械连接机构、行走机构单元、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机构、GPS组件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为能量包的核心控制单元,与内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和CMS电容管理系统相连,BMS电池管理系统与锂电池组单元相连,CMS电容管理系统与超级电容单元相连,ECU能量控制单元还与外部的通讯接口单元、GPS组件和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外部部件指令控制BMS电池管理系统和CMS电容管理系统,实现锂电池组单元和超级电容单元的充放电配合;并将能量包的实时信息反馈到外部部件;同时接收GPS组件的指令,进而控制电机控制器;所述GPS组件用于接收外部信号;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监控锂电池组单元的状态;所述CMS电容管理系统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监控超级电容单元的状态;所述锂电池组单元与主电路接口单元相连,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超级电容单元与主电路接口单元相连,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主电路接口单元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充电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接口单元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通讯接口相连;所述机械连接机构与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相连,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相连,用于带动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行走机构单元相连,用于带动行走机构单元,实现能量包在轨道上的自牵引;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ECU能量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检测能量包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将检测到的距离信号反馈给ECU能量控制单元;ECU能量控制单元根据反馈的距离信号利用内部算法决定电机控制器的驱动电流,防止能量包与前方障碍物相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与ECU能量控制单元采用CAN通讯方式;所述CMS电容管理系统与ECU能量控制单元采用CAN通讯方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锂电池组单元和超级电容单元为储能单元,储存容量可根据需求调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电路接口单元包括电路正极和电路负极。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通讯接口单元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之间的通讯方式可根据需求调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部信号包括对能量包牵引的远程无线控制信号,以及对外发送的能量包数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行走机构单元为走行轮对。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移动能量包的工况包括工况一和工况二。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工况一为通过主电路接口单元和通讯接口单元与充电机的连接实现补充电能过程。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工况二为通过主电路接口单元、通讯接口单元、机械连接机构、行走机构单元与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的连接实现行走过程中的车辆供电或其他附属机构供电,该供电过程无需车辆停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实现将移动能量包通过专用连接器与轨道交通车辆连接并被牵引走行,其目的是为轨道交通车辆或其他附属机构供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适用于多种轨道交通车辆,结构简单。同时,该能量包自带走行对轮,由其他牵引车辆在轨道上牵引走行,避免了轨道交通车辆携带较为笨重的移动电源的负担。本技术的技术关键点和欲保护点: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其关键点和欲保护点为:1、能量包是包含且不限于超级电容、蓄电池等的可存储并输出电力的储能系统;2、移动能量包通过专用连接器与轨道交通车辆连接并被牵引走行,其目的是为轨道交通车辆或其他附属机构供电;3、该能量包自带走行轮对,自带电力牵引系统,可在轨道上自走行;4、移动能量包由外部能量源补充电力能源。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本技术的结构框图。1、ECU能量控制单元;2、BMS电池管理系统;3、CMS电容管理系统;4、锂电池组单元;5、超级电容单元;6、主电路接口单元;7、通讯接口单元;8、机械连接机构;9、行走机构单元;10、电机控制器;11、驱动电机;12、减速机构;13、GPS组件;14、超声波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1、BMS电池管理系统2、CMS电容管理系统3、锂电池组单元4、超级电容单元5、主电路接口单元6、通讯接口单元7、机械连接机构8、行走机构单元9、电机控制器10、驱动电机11、减速机构12、GPS组件13和超声波传感器14;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1为能量包的核心控制单元,与内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2和CMS电容管理系统3相连,BMS电池管理系统2与锂电池组单元4相连,CMS电容管理系统3与超级电容单元5相连,ECU能量控制单元1还与外部的通讯接口单元7、GPS组件13和电机控制器10相连;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1用于根据外部部件指令控制BMS电池管理系统2和CMS电容管理系统3,实现锂电池组单元4和超级电容单元5的充放电配合;并将能量包的实时信息反馈到外部部件;同时接收GPS组件13的指令,进而控制电机控制器10;所述GPS组件13用于接收外部信号;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2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1的控制指令,监控锂电池组单元4的状态;所述CMS电容管理系统3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1的控制指令,监控超级电容单元5的状态;所述锂电池组单元4与主电路接口单元6相连,与电机控制器10相连;所述超级电容单元5与主电路接口单元6相连,与电机控制器10相连;所述主电路接口单元6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充电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接口单元7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通讯接口相连;所述机械连接机构8与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10与驱动电机11相连,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1的指令控制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与减速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其特征在于,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BMS电池管理系统、CMS电容管理系统、锂电池组单元、超级电容单元、主电路接口单元、通讯接口单元、机械连接机构、行走机构单元、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机构、GPS组件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为能量包的核心控制单元,与内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和CMS电容管理系统相连,BMS电池管理系统与锂电池组单元相连,CMS电容管理系统与超级电容单元相连,ECU能量控制单元还与外部的通讯接口单元、GPS组件和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外部部件指令控制BMS电池管理系统和CMS电容管理系统,实现锂电池组单元和超级电容单元的充放电配合;并将能量包的实时信息反馈到外部部件;同时接收GPS组件的指令,进而控制电机控制器;所述GPS组件用于接收外部信号;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监控锂电池组单元的状态;所述CMS电容管理系统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监控超级电容单元的状态;所述锂电池组单元与主电路接口单元相连,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超级电容单元与主电路接口单元相连,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主电路接口单元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充电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接口单元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通讯接口相连;所述机械连接机构与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相连,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相连,用于带动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行走机构单元相连,用于带动行走机构单元,实现能量包在轨道上的自牵引;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ECU能量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检测能量包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将检测到的距离信号反馈给ECU能量控制单元;ECU能量控制单元根据反馈的距离信号利用内部算法决定电机控制器的驱动电流,防止能量包与前方障碍物相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走行轮对的可自牵引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其特征在于,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BMS电池管理系统、CMS电容管理系统、锂电池组单元、超级电容单元、主电路接口单元、通讯接口单元、机械连接机构、行走机构单元、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机构、GPS组件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为能量包的核心控制单元,与内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和CMS电容管理系统相连,BMS电池管理系统与锂电池组单元相连,CMS电容管理系统与超级电容单元相连,ECU能量控制单元还与外部的通讯接口单元、GPS组件和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外部部件指令控制BMS电池管理系统和CMS电容管理系统,实现锂电池组单元和超级电容单元的充放电配合;并将能量包的实时信息反馈到外部部件;同时接收GPS组件的指令,进而控制电机控制器;所述GPS组件用于接收外部信号;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监控锂电池组单元的状态;所述CMS电容管理系统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监控超级电容单元的状态;所述锂电池组单元与主电路接口单元相连,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超级电容单元与主电路接口单元相连,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主电路接口单元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充电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接口单元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通讯接口相连;所述机械连接机构与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相连,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相连,用于带动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行走机构单元相连,用于带动行走机构单元,实现能量包在轨道上的自牵引;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ECU能量控制单元相连,用于检测能量包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将检测到的距离信号反馈给E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宇龙胡荣强战冰峰程荣仓刘艳杰曹文礼王世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交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