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rce bearing structure and aerostat trip. Among them, the hard trip including at least one layer structure: base cloth, bag bottom cloth and the aerostat connected, when the bearing force includes trip structure of multilayer base cloth, multilayer cloth successively stacked; for a plurality of bearing structure connecting the aerostat external accessories, a plurality of bearing structur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cloth, and a plurality of bearing structure arranged in a radial structure, a plurality of bearing structure spaced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bottom cloth.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of bearing force tripping structure can bear a direction of tension, easily damaged by reverse force or lateral force, so it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external accesso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力拉绊结构和浮空器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承力拉绊结构和浮空器。
技术介绍
浮空器一般是指比重轻于空气的、依靠大气浮力升空的飞行器。浮空器在空间科学、通信、观测和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当浮空器承担通信、观测等任务时需要挂载相应的外部附件。为了便于外部附件与浮空器的囊体连接,囊体下端设有承力拉绊结构。现有技术中,浮空器的承力拉绊结构一般是在底布上设置沿单一方向延伸的承力条。承力条的设置方式使得承力拉绊结构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拉力。在浮空器飞行过程中,外部附件经常受到风力作用发生转动或者摆动,因此,拉力的方向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当反向力或者侧向力作用在承力条上时,很容易使承力条与底布分离或者撕裂,使承力拉绊结构损坏,因而难以保证外部附件的安全和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力拉绊结构和浮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承力拉绊结构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拉力,受到反向力或者侧向力作用时容易损坏,因而难以保证外部附件的安全和稳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承力拉绊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底布,底布与浮空器的囊体连接,当承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拉绊结构(100)包括:至少一层底布(10),所述底布(10)与浮空器的囊体(200)连接,当所述承力拉绊结构(100)包括多层所述底布(10)时,多层所述底布(10)依次叠置;用于连接所述浮空器的外部附件的多个承力结构(20),所述多个承力结构(20)均与所述底布(10)连接,且所述多个承力结构(20)排布成放射状结构,所述多个承力结构(20)间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底布(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拉绊结构(100)包括:至少一层底布(10),所述底布(10)与浮空器的囊体(200)连接,当所述承力拉绊结构(100)包括多层所述底布(10)时,多层所述底布(10)依次叠置;用于连接所述浮空器的外部附件的多个承力结构(20),所述多个承力结构(20)均与所述底布(10)连接,且所述多个承力结构(20)排布成放射状结构,所述多个承力结构(20)间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底布(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结构(20)包括:第一承力部,与所述底布(10)连接;第二承力部,与所述第一承力部连接,所述第二承力部用于连接所述外部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力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承力部靠近所述放射状结构的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力部为承力带(21),所述第二承力部为承力环(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结构(20)包括多个所述承力带(21)和一个所述承力环(22),多个所述承力带(21)至少部分错开,多个所述承力带(21)均与所述承力环(2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带(21)为两个,两个所述承力带(21)的未连接所述承力环(22)的一端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承力带(21)之间的间隔从未连接所述承力环(22)的一侧向连接所述承力环(22)的一侧逐渐减小,以使所述承力结构(20)形成V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结构(20)的数量为N个,其中,N≥3,且N为自然数。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拉绊结构(100)还包括与所述多个承力结构(20)均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3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力拉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0)包括第一连接环(31),所述承力结构(20)包括与所述底布(10)连接的承力带(21)以及与所述承力带(21)连接的承力环(22),所述第一连接环(31)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承力结构(20)的所述承力环(22)。10.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