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321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抛光机,包括箱体和投料口,所述箱体的左上角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的左端设有第一金属筒,所述第一金属筒的内壁设有布料层,所述第一金属筒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筒,所述第二金属筒的外壁设有布料层,所述第二金属筒的内部通过连接杆与第三转轴相接,所述轮盘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电机相连。该大豆抛光机,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三转轴转动,通过第三转轴带动第二金属筒转动,通过第二金属筒外壁设有的布料层与第一金属筒内壁设有的布料层进行摩擦,从而对大豆进行抛光,大豆受到两侧的摩擦可以抛光的更加充分,通过轮盘进行二次抛光从而增加抛光次数,通过增加接触面积与抛光次数进而提高了大豆的抛光水平。

A soybean polis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抛光机
本技术涉及抛光机
,具体为一种大豆抛光机。
技术介绍
高品质的大豆产品在上市前均需要作抛光处理,使大豆表面更光滑,外观更佳。但是现有的设备在对大豆抛光后会造成很多大豆被打碎,从而产生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例如专利号为CN204466864N的专利,包括包括桶体、转轴、电机和第一布轮,所述转轴在所述桶体内竖直安装,所述电机连接至所述转轴,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第一布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布轮的上半部为圆锥体、下半部为圆柱体,所述桶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物料经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桶体后落在所述布轮的上半部,虽然解决了大豆容易被打碎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抛光质量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抛光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豆抛光机,包括箱体、投料口和第二转轴,所述箱体的左上角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的左端设有第一金属筒,所述第一金属筒的内壁设有布料层,所述第一金属筒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筒,所述第二金属筒的外壁设有布料层,所述第二金属筒的内部通过连接杆与第三转轴相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右侧通过轴承与箱体相连,所述第三转轴的左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支架与箱体相连,所述第一电机的右侧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通过轴承与第三转轴相连,所述第一金属筒通过金属筒悬挂杆与箱体相连,所述第一金属筒通过金属筒支撑杆与第二挡板相连,所述第二挡板的右端与箱体相连,所述第二挡板的下方设有轮盘,所述轮盘的下表面设有布料层,所述轮盘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电机相连。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下角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贯穿支撑板,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设有橡胶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设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的正面设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通过第四转轴与毛刷相连,所述第四转轴通过轴承贯穿支杆,所述毛刷的下方设有网筛。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上角设有通风孔。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方设有垫块。优选的,所述网筛的左下角设有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大豆抛光机,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三转轴转动,通过第三转轴带动第二金属筒转动,通过第二金属筒外壁设有的布料层与第一金属筒内壁设有的布料层进行摩擦,从而对大豆进行抛光,大豆受到两侧的摩擦可以抛光的更加充分,通过轮盘进行二次抛光从而增加抛光次数,通过增加接触面积与抛光次数进而提高了大豆的抛光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金属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伞形齿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金属筒悬挂杆,3、轴承,4、第一电机,5、通风孔,6、电机支架,7、第一挡板,8、第一金属筒,9、第二挡板,10、垫块,11、第二电机,12、第一转轴,13、垫片,14、网筛,15、毛刷,16、第二转轴,17、橡胶轮,18、轮盘,19、第三转轴,20、金属筒支撑杆,21、第四转轴,22、布料层,23、第二金属筒,24、连接杆,25、第一伞形齿轮,26、第二伞形齿轮,27、支杆,28、投料口,29、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豆抛光机,包括箱体1和投料口28,箱体1的左上角设有投料口28,投料口28用来投放原材料,箱体1的右上角设有通风孔5,通风孔5可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密封产生高温影响机械工作,箱体1的下方设有垫块10,通过加装垫块10避免了箱体1与地面直接接触,起到保护箱体1的作用,投料口28的左端设有第一金属筒8,第一金属筒8的内壁设有布料层22,第一金属筒8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筒23,第二金属筒23的外壁设有布料层22,原材料受到第一金属筒8内壁安装的布料层22与第二金属筒23外壁安装的布料层22的摩擦进行抛光,第二金属筒23的内部通过连接杆24与第三转轴19相接,第三转轴19的右侧通过轴承3与箱体1相连,第三转轴19的左端设有第一电机4,接通第一电机4的外接电源第一电机开始转动,第一电机4通过电机支架6与箱体1相连,电机支架6将第一电机4固定在箱体1的内部,箱体1的右下角设有支撑板29,第二转轴16通过轴承3贯穿支撑板29,第二转轴16的上端设有橡胶轮17,支撑板29支撑橡胶轮17,橡胶轮17可以围绕轴承3转动,第二转轴16的下端设有第一伞形齿轮25,第一伞形齿轮25的正面设有第二伞形齿轮26,第一伞形齿轮25与第二伞形齿轮26的啮合相连,通过轮盘18转动带动第二转轴16转动,通过第二转轴16转动带动第一伞形齿轮25转动,通过第一伞形齿轮25转动带动第二伞形齿轮26转动,通过第二伞形齿轮26转动带动四转轴21转动,通过第四转轴21转动带动毛刷15转动,与第二伞形齿轮26通过第四转轴21与毛刷15相连,第四转轴21通过轴承3贯穿支杆27,毛刷15的下方设有网筛14,网筛14将抛光后的大豆进行筛选,网筛14的左下角设有垫片13,第一电机4的右侧设有第一挡板7,第一挡板7的上端通过轴承3与第三转轴19相连,第一金属筒8通过金属筒悬挂杆2与箱体1相连,第一金属筒8通过金属筒支撑杆20与第二挡板9相连,通过将第一金属筒8固定,使其与第二金属筒23转动不同步从而使大豆抛光更加充分,第二挡板9的右端与箱体1相连,第二挡板9的下方设有轮盘18,轮盘18的下表面设有布料层22,轮盘18通过第一转轴12与第二电机11相连,接通第二电机11的外接电源,第二电机11通过第一转轴12带动轮盘18转动。工作时接通第一电机4的外接电源,第一电机4带动第三转轴19转动,第三转轴19带动第二金属筒23转动,第二金属筒23的外壁设有的布料22层通过与第一金属筒8内壁设有的布料层22对大豆进行摩擦抛光,抛光后的大豆从第二金属筒23的左端排出,抛光后的大豆向下滚动进入轮盘18的下方,接通第二电机11的外接电源,第二电机带动轮盘18转动,通过轮盘18下表面设有的布料层22与箱体1设有的布料层22将大豆进行进一步抛光,提高了抛光质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豆抛光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豆抛光机,包括箱体(1)、投料口(28)和第二转轴(16),所述箱体(1)的左上角设有投料口(28),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28)的左端设有第一金属筒(8),所述第一金属筒(8)的内壁设有布料层(22),所述第一金属筒(8)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筒(23),所述第二金属筒(23)的外壁设有布料层(22),所述第二金属筒(23)的内部通过连接杆(24)与第三转轴(19)相接,所述第三转轴(19)的右侧通过轴承(3)与箱体(1)相连,所述第三转轴(19)的左端设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通过电机支架(6)与箱体(1)相连,所述第一电机(4)的右侧设有第一挡板(7),所述第一挡板(7)的上端通过轴承(3)与第三转轴(19)相连,所述第一金属筒(8)通过金属筒悬挂杆(2)与箱体(1)相连,所述第一金属筒(8)通过金属筒支撑杆(20)与第二挡板(9)相连,所述第二挡板(9)的右端与箱体(1)相连,所述第二挡板(9)的下方设有轮盘(18),所述轮盘(18)的下表面设有布料层(22),所述轮盘(18)通过第一转轴(12)与第二电机(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抛光机,包括箱体(1)、投料口(28)和第二转轴(16),所述箱体(1)的左上角设有投料口(28),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28)的左端设有第一金属筒(8),所述第一金属筒(8)的内壁设有布料层(22),所述第一金属筒(8)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筒(23),所述第二金属筒(23)的外壁设有布料层(22),所述第二金属筒(23)的内部通过连接杆(24)与第三转轴(19)相接,所述第三转轴(19)的右侧通过轴承(3)与箱体(1)相连,所述第三转轴(19)的左端设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通过电机支架(6)与箱体(1)相连,所述第一电机(4)的右侧设有第一挡板(7),所述第一挡板(7)的上端通过轴承(3)与第三转轴(19)相连,所述第一金属筒(8)通过金属筒悬挂杆(2)与箱体(1)相连,所述第一金属筒(8)通过金属筒支撑杆(20)与第二挡板(9)相连,所述第二挡板(9)的右端与箱体(1)相连,所述第二挡板(9)的下方设有轮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博卿荣湘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卿荣湘陈文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