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311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包括铰刀本体,铰刀本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铰刀刀齿,且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之间沿轴向均开有轴向沟槽,在铰刀本体的加工端面上,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之间均设置有容屑槽,容屑槽与轴向沟槽一一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容屑槽能进一步改善刀具的铁屑排出能力,解决传统铰刀在加工较深的盲孔时,受机床冷却条件的限制,铁屑不易排出以致划伤孔壁,且影响刀具寿命及加工效率的问题。

Reamer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quality of deep hole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machining quality of hole wall reamer, reamer reamer comprises a body,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more than two teeth reamer, reamer teeth and between two arbitrary adjacent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re provided with axial grooves, in the end processing on the main body of reamer groove, there are set between two arbitrary adjacent teeth reamer, groove and axial grooves corresponding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e groove can further improve tool iron removal capability, solve the traditional reamer in deep blind hole processing, machine tool cooling conditions, iron is not easy to discharge that cut the hole wall, and the influence of tool life and machining efficiency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
本技术涉及铰刀,具体涉及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
技术介绍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但有色金属在机械加工时,由于其塑性好且精加工时加工余量少,易形成带状铁屑。同时,在盲孔且孔深较深、机床冷却条件不良等情况下,铰削有色金属达到精度等级IT6~IT7,表面粗糙度Ra1.6时,随加工深度增加,切削温度升高,此种铁屑的粘滞力加大,不易高效排出,以致存在划伤孔壁,刀具刃口易产生积屑瘤,寿命降低,孔表面质量恶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解决传统铰刀在加工较深的盲孔时,受机床冷却条件的限制,铁屑不易排出以致划伤孔壁,且影响刀具寿命及加工效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包括铰刀本体,铰刀本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铰刀刀齿,且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之间沿轴向均开有轴向沟槽,在铰刀本体的加工端面上,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之间均设置有容屑槽,容屑槽与轴向沟槽一一对应连通。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容屑槽与使得加工产生的铁屑能从轴向沟槽排除,同时由于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均开设容屑槽,这样使得铰刀刀齿变小,使得铰刀刀齿切出的铁屑长度更短,易于排除,避免了铁屑堆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铰刀本体的端面上还开有沉孔,沉孔分别与容屑槽连通。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沉孔能进一步改善加工时滞留铁屑量,增大容屑空间,并铁屑分散、使铁屑长度较短,从而使加工后容易清理,退刀时不会划伤孔壁。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铰刀本体上设置有六个铰刀刀齿,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之间沿轴向开有六个轴向沟槽,在铰刀本体的加工端面上,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之间设置有六个容屑槽,其中所述容屑槽与所述轴向沟槽一一对应连通。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沉孔孔口的大小为所述铰刀本体芯厚大小的60%~80%;沉孔的孔深为3~5mm。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沉孔孔口的大小和深度,能最大程度的增大刀具的容屑空间,进而进一步使刀具加工时滞留铁屑量减少,铁屑分散且长度较短,在加工后容易清理,退刀时不会划伤孔壁。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铰刀本体加工端面上容屑槽的轴向切入角度为35°~55°,展开角度为35°~55°,容屑槽的槽底宽度为0.05~0.08倍的刀具外径。在本技术方案中,容屑槽的轴向切入角度是指容屑槽与铰刀本体中心轴的夹角,展开角度是指容屑槽两侧壁之间的夹角。当铣刀本体上的展开角和切入角小于35°时,切下的铁屑容易在此较小空间还未有效展开时就与侧壁碰撞,造成硬性撞击,这种撞击后的铁屑断裂无规则且边缘有断丝情况,同时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铁屑极易堆积,最终卡屑太多造成刀具崩齿。对于刀具容屑槽当展开角和切入角大于55°时,容屑槽的切入深度和展开角度范围都太大,同刀具端刃及周刃几何角度复合干涉后的刀具端齿部位十分的单薄,刀齿的强度和抗冲击性减弱,在切削过程中崩齿概率极大。容屑槽在合理的切入角和展开角下,槽底需要一个合理的过度宽度,宽度小于0.05倍刃径时,容屑槽底部应力集中,这样容易使刀具早磨削此处时易产生微裂纹现象,导致刀具使用中从此处断裂,同时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受断续切削力和冲击力,应力集中点也容易崩裂。而槽底宽度大于0.08倍的刀具外径时,容屑槽范围拓宽过大,就产生了切入角和展开角大于55°的情况,使刀具端齿部位十分的单薄,刀齿的轻度和抗冲击性减弱,在切削过程中崩齿概率过大。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铰刀本体加工端面上容屑槽的轴向切入角度为40°~55°,展开角度为35°~45°,容屑槽的槽底宽度为0.05~0.07倍的刀具外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1、本技术通过容屑槽能进一步改善刀具的铁屑排出能力,解决传统铰刀在加工较深的盲孔时,受机床冷却条件的限制,铁屑不易排出以致划伤孔壁,且影响刀具寿命及加工效率的问题。2、通过沉孔能进一步改善加工时滞留铁屑量,并铁屑分散、使铁屑长度较短,从而使加工后容易清理,退刀时不会划伤孔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带有沉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包括铰刀本体1,铰刀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铰刀刀齿2,且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2之间沿轴向均开有轴向沟槽3,在铰刀本体1的加工端面上,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2之间均设置有容屑槽4,容屑槽4与轴向沟槽3一一对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为能保证孔表面粗糙度Ra1.6及公差范围0.01mm~0.015mm,首先,设计铰刀本体1的铰刀刀齿2齿数为六齿,保证加工时刀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及对孔壁多频次的挤光;然后,在保证刀刃强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增加刀齿圆周方向的容屑空间,再然后,针对盲孔加工,将铰刀设计为右旋结构,可增强铁屑排出能力、延长切削刃长度、增大刀具工作前角、使切削轻快,进一步提高切削稳定性,最后在铰刀加工端面处切出与轴向沟槽连通的容屑槽4,避免随孔深及切削温度增加时铁屑不能及时排出,挤压呈团状滞留在孔底。实施例2如图2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铰刀本体1,铰刀本体1的端面上还开有沉孔5,沉孔5分别与容屑槽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为解决呈团状铁屑滞留孔底的现象,进一步增大铰刀本体1容屑空间,避免未及时排出的铁屑相互挤压缠绕在一起,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铰刀本体1的加工端面上加工出沉孔5,沉孔5与容屑槽4、轴向沟槽3连通,增强刀具容屑能力,这样使得刀具在加工时滞留铁屑量减少,铁屑分散、且长度较短,在加工后容易清理,退刀时不会划伤孔壁。实施例3对比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优化了沉孔5,沉孔5孔口的大小为所述铰刀本体1芯厚大小的60%~80%;沉孔5的孔深为3~5mm。在本实施例中,保证刀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通过设置沉孔5孔口的大小为铰刀本体1芯厚大小的60%~80%,能最大程度的增大刀具的容屑空间,进而进一步使刀具加工时滞留铁屑量减少,铁屑分散且长度较短,在加工后容易清理,退刀时不会划伤孔壁。实施例4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容屑槽4,铰刀本体1加工端面上容屑槽4的轴向切入角度为35°,展开角度为50°,容屑槽4的槽底宽度为0.05倍的刀具外径。实施例5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容屑槽4,铰刀本体1加工端面上容屑槽4的轴向切入角度为55°,展开角度为35°,容屑槽4的槽底宽度为0.08倍的刀具外径。实施例6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容屑槽4,铰刀本体1加工端面上容屑槽4的轴向切入角度为40°,展开角度为45°,容屑槽4的槽底宽度为0.05倍的刀具外径。实施例7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容屑槽4,铰刀本体1加工端面上容屑槽4的轴向切入角度为55°,展开角度为35°,容屑槽4的槽底宽度为0.07倍的刀具外径。实施例8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容屑槽4,铰刀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

【技术保护点】
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包括铰刀本体(1),所述铰刀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铰刀刀齿(2),且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2)之间沿轴向均开有轴向沟槽(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刀本体(1)的加工端面上,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2)之间均设置有容屑槽(4),所述容屑槽(4)与所述轴向沟槽(3)一一对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包括铰刀本体(1),所述铰刀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铰刀刀齿(2),且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2)之间沿轴向均开有轴向沟槽(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刀本体(1)的加工端面上,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2)之间均设置有容屑槽(4),所述容屑槽(4)与所述轴向沟槽(3)一一对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本体(1)的端面上还开有沉孔(5),所述沉孔(5)分别与所述容屑槽(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深孔孔壁加工质量的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本体(1)上设置有六个铰刀刀齿(2),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齿(2)之间沿轴向开有六个轴向沟槽(3),在所述铰刀本体(1)的加工端面上,任意相邻的两个铰刀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博妮刘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格润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