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金海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75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帷幕桩、水平横梁,所述支护桩设为多个前排支护桩、多个后排支护桩,前排支护桩、后排支护桩之间相互平行,前排支护桩的顶部连接在前排冠梁上,后排支护桩的顶部连接在后排冠梁上,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之间通过中间冠梁相连接,所述前排支护桩通过垫块与多个水平横梁连接在一起,前排支护桩与帷幕桩相互咬合搭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排支护桩,加上中间冠梁的连接,使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出现柱节点有下沉或偏位的现象,加强支护桩的稳定性,止水条能够封堵支护桩与帷幕桩之间的缝隙,避免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漏砂的现象,使基坑支护更加稳定。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楼和地铁的建设,对应的地下深基坑深度越来越深,城市中的基坑往往紧邻其他建筑物,对施工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支护桩加止水帷幕的结构,需要在基坑内设置支撑梁、支撑柱,梁柱在基坑里布置较密,支撑与柱的连接、支撑与墙的连接等,构造复杂,给内部结构施工造成不便,且柱节点有下沉或偏位对支撑受力有较大影响。基坑开挖时会因为地层的原因和施工支护桩间不吻合,往往在支护桩桩缝中出现漏砂渗水,一旦漏砂过大,使基坑外形成空洞,造成基坑四周建筑不均匀沉降、墙面开裂、路面塌陷等后续反应,会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防产生位移、防漏水显得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加强支护桩的稳定性,避免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漏砂的现象,使基坑支护更加稳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帷幕桩、水平横梁,所述支护桩设为多个前排支护桩、多个后排支护桩,前排支护桩、后排支护桩之间相互平行,前排支护桩的顶部连接在前排冠梁上,后排支护桩的顶部连接在后排冠梁上,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之间通过中间冠梁相连接,所述前排支护桩通过垫块与多个水平横梁连接在一起,垫块的一侧设有与前排支护桩外圆弧面相匹配的弧形槽,前排支护桩与帷幕桩相互咬合搭接在一起。具体地,所述中间冠梁与前排冠梁3呈30-50°夹角,中间冠梁与后排冠梁呈30-50°夹角,两个相邻的中间冠梁之间的夹角设为锐角。具体地,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数量低于前排支护桩的数量,约占前排支护桩数量的1/3-1/2。具体地,所述前排支护桩与帷幕桩相连接的位置设有多根止水条。具体地,所述垫块上与弧形槽同侧的边缘设为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止水条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翼,靠近止水条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翼,所述第一连接翼与第二连接翼位于止水条的同侧,所述第一连接翼、第二连接翼上设有与安装孔相配合的固定孔,通过连接螺栓依次穿过上一条止水条的第二连接翼、连接板、下一条止水条的第一连接翼连接在一起,并用螺母固定。具体地,所述止水条的侧面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前排支护桩和帷幕桩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排支护桩,加上中间冠梁的连接,使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出现柱节点有下沉或偏位的现象,加强支护桩的稳定性,止水条能够封堵支护桩与帷幕桩之间的缝隙,避免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漏砂的现象,使基坑支护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B-B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垫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止水条与垫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排支护桩,11后排支护桩,2帷幕桩,3前排冠梁,31中间冠梁,32后排冠梁,4水平横梁,5膨胀螺栓,6止水条,61第一连接翼,62第二连接翼,7垫块,71连接块,72弧形槽,73安装孔,74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帷幕桩2、水平横梁4,所述支护桩设为多个前排支护桩1、多个后排支护桩11,前排支护桩1、后排支护桩11之间相互平行,前排支护桩1的顶部连接在前排冠梁3上,后排支护桩11的顶部连接在后排冠梁32上,所述前排冠梁3和后排冠梁32之间通过中间冠梁31相连接,后排支护桩11对前排支护桩11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避免且柱节点有下沉或偏位;所述前排支护桩1通过垫块7与多个水平横梁4连接在一起,垫块7的一侧设有与前排支护桩外圆弧面相匹配的弧形槽72,前排支护桩1与帷幕桩2相互咬合搭接在一起。具体地,所述中间冠梁31与前排冠梁3呈30-50°夹角,中间冠梁31与后排冠梁32呈30-50°夹角,两个相邻的中间冠梁31之间的夹角设为锐角,这样中间冠梁31与前排冠梁3、后排冠梁32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限制前排支护桩1和后排支护桩11的相对位移。具体地,所述后排支护桩11的数量低于前排支护桩1的数量,约占前排支护桩1数量的1/3-1/2。具体地,所述前排支护桩1与帷幕桩2相连接的位置设有多根止水条6,止水条6设为遇水膨胀的黑色橡胶条,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会发生体积膨胀,从而堵住渗漏通道,起到止水和防水的效果,或者破棉布编制成的条状。具体地,所述垫块7上与弧形槽72同侧的边缘设为连接板71,连接板71上设有安装孔73,所述止水条6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翼61,靠近止水条6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翼62,所述第一连接翼61与第二连接翼62位于止水条6的同侧,所述第一连接翼61、第二连接翼62上设有与安装孔73相配合的固定孔,通过连接螺栓74依次穿过上一条止水条6的第二连接翼62、连接板71、下一条止水条6的第一连接翼61连接在一起,并用螺母固定。具体地,所述止水条的侧面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前排支护桩和帷幕桩上,图中未画出。依据施工要求,将前排支护桩1、后排支护桩11、前排冠梁3、后排冠梁32、中间冠梁31以及帷幕桩2施工完成后,开挖基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挖到一定深度,用锚杆或者膨胀螺栓5穿过水平横梁4、垫块7,将水平横梁4固定在前排支护桩1上,固定上面的第一条止水条6,将止水条6的第一连接翼61固定在前排冠梁3的底面,止水条6的第二连接翼62搭接在下面的垫块7的连接块71上,这样能够将已开挖的部分支护的缝隙堵住,防止出现渗水现象,然后继续开挖,挖到一定深度后,再做前面的内衬墙。本技术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帷幕桩、水平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设为多个前排支护桩、多个后排支护桩,前排支护桩、后排支护桩之间相互平行,前排支护桩的顶部连接在前排冠梁上,后排支护桩的顶部连接在后排冠梁上,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之间通过中间冠梁相连接,所述前排支护桩通过垫块与多个水平横梁连接在一起,垫块的一侧设有与前排支护桩外圆弧面相匹配的弧形槽,前排支护桩与帷幕桩相互咬合搭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帷幕桩、水平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设为多个前排支护桩、多个后排支护桩,前排支护桩、后排支护桩之间相互平行,前排支护桩的顶部连接在前排冠梁上,后排支护桩的顶部连接在后排冠梁上,所述前排冠梁和后排冠梁之间通过中间冠梁相连接,所述前排支护桩通过垫块与多个水平横梁连接在一起,垫块的一侧设有与前排支护桩外圆弧面相匹配的弧形槽,前排支护桩与帷幕桩相互咬合搭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冠梁与前排冠梁3呈30-50°夹角,中间冠梁与后排冠梁呈30-50°夹角,两个相邻的中间冠梁之间的夹角设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支护桩的数量低于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朱金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