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169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淬火触头与升降滑杆通过位移装置连接,淬火触头包括设于支撑套内部的滚轮轴、滚轮轴下方垂直连接的接触轮、滚轮轴上方设有接线柱,位移装置传动连杆下端部设有斜面,传动连杆可上下移动,斜面压缩可压缩弹簧,可压缩弹簧弹力带动淬火触头左右移动,从而控制淬火触头与淬火件的接触和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实施自动化控制,并操作简单。

The self locking device for the contact of the electric spark quenc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lf locking device for the contact of an electric spark quenching device. Quenching contact and elevating slide bar are connected by a displacement device comprises a support sleeve, quenching contact roller shaft, the roller shaft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act wheel, the roller shaft is arranged above the terminal device,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displacement drive bevel drive rod can move up and down, inclined compression can compress the spring compression spring to contact quenching and move around, so as to control the quenching and quenching contact contact and detachment.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easy to implement automatic control and simple in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火花淬火装置设备
,尤其是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钢材加工技术中,大多对其强度、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有一定的要求,故而在金属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其进行淬火加工。电火花淬火装置采用电接触淬火。电接触就是输入低压电源,淬火触头同淬火件表面电接触,产生短路打火,产生电火花,使淬火件表面接触点瞬间产生800~1000℃高温变红,再进行水冷却,达到淬火目的,提高淬火件表面硬度。为了实现电火花淬火装置的自动化控制,需要对设备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于实施自动化控制的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淬火触头与升降滑杆通过位移装置连接,淬火触头包括设于支撑套内部的滚轮轴、滚轮轴下方垂直连接的接触轮、滚轮轴上方设有接线柱,位移装置包括设置在升降滑杆下方的油缸,油缸中部设有活塞,活塞将油缸分为上缸体和下缸体,上缸体和下缸体分别设有进回油孔,上缸体进油可控制活塞下移,下缸体进油可控制活塞上移,活塞下方连结传动连杆,传动连杆下端部设有斜面,斜面处横向设有可压缩弹簧,可压缩弹簧套装在横向设置的套筒内,传动连杆下端贯穿套筒并深入套筒内部,可压缩弹簧端部与套筒端部的内部连接,套筒另一端部的外部与淬火触头的支撑套连结。本技术的优化,淬火触头的滚轮轴在支撑套两侧口处设有轴承,滚轮轴底部连接旋转电机。进一步优化,淬火触头的接线柱上方设有离体的接线套,接线套上方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上缸体进油控制活塞下移,传动连杆下方的斜面接触并压缩可压缩弹簧,可压缩弹簧的弹力带动套筒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淬火触头向右偏移。下缸体进油控制活塞上移,传动连杆下方的斜面离开可压缩弹簧,可压缩弹簧的弹力带动套筒向左移动,从而带动淬火触头向左偏移。通过淬火触头的左右移动来控制淬火触头与淬火件的接触或脱离。通过传动连杆的位移、斜面倾斜度、斜面与可压缩弹簧的间隙来控制淬火触头与淬火件的偏离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控制上缸体、下缸体进油即可实现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功能,本技术结构简单,易实施自动化控制,并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的侧视图;附图标记:淬火触头-1、支撑套-11、滚轮轴-12、接触轮-13、接线柱-14、轴承-15、旋转电机-16、接线套-17、升降滑杆-2、位移装置-3、油缸-31、活塞-311、上缸体-312、下缸体-313、传动连杆-32、可压缩弹簧-33、套筒-34、螺栓-3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图2对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淬火触头1与升降滑杆2通过位移装置3连接,淬火触头1包括设于支撑套11内部的滚轮轴12、滚轮轴12下方垂直连接的接触轮13、滚轮轴12上方设有接线柱14,位移装置3包括设置在升降滑杆2下方的油缸31,油缸31中部设有活塞311,活塞311将油缸分为上缸体312和下缸体313,上缸体312和下缸体313分别设有进回油孔,上缸体312进油可控制活塞311下移,下缸体312进油可控制活塞311上移,活塞311下方连结传动连杆32,传动连杆32下端部设有斜面,斜面处横向设有可压缩弹簧33,可压缩弹簧33套装在横向设置的套筒34内,传动连杆32下端贯穿套筒34并深入套筒34内部,可压缩弹簧33端部与套筒34端部的内部连接,套筒34另一端部的外部与淬火触头1的支撑套11连结。为了使滚轮轴旋转,并带动接触轮转动,淬火触头的滚轮轴12在支撑套11两侧口处设有轴承15,滚轮轴12底部连接旋转电机16。为了便于更换不同长度的升降滑杆2,并方便解决接线问题,淬火触头1的接线柱14上方设有离体的接线套17,接线套17上方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参阅说明书附图3所示,淬火触头1和位移装置3之间夹设电绝缘板4,淬火触头1外套筒和位移装置3的套筒34之间通过螺栓35固定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本技术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淬火触头与升降滑杆通过位移装置连接,淬火触头包括设于支撑套内部的滚轮轴、滚轮轴下方垂直连接的接触轮、滚轮轴上方设有接线柱,位移装置包括设置在升降滑杆下方的油缸,油缸中部设有活塞,活塞将油缸分为上缸体和下缸体,上缸体和下缸体分别设有进回油孔,上缸体进油可控制活塞下移,下缸体进油可控制活塞上移,活塞下方连结传动连杆,传动连杆下端部设有斜面,斜面处横向设有可压缩弹簧,可压缩弹簧套装在横向设置的套筒内,传动连杆下端贯穿套筒并深入套筒内部,可压缩弹簧端部与套筒端部的内部连接,套筒另一端部的外部与淬火触头的支撑套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火花淬火装置触头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淬火触头与升降滑杆通过位移装置连接,淬火触头包括设于支撑套内部的滚轮轴、滚轮轴下方垂直连接的接触轮、滚轮轴上方设有接线柱,位移装置包括设置在升降滑杆下方的油缸,油缸中部设有活塞,活塞将油缸分为上缸体和下缸体,上缸体和下缸体分别设有进回油孔,上缸体进油可控制活塞下移,下缸体进油可控制活塞上移,活塞下方连结传动连杆,传动连杆下端部设有斜面,斜面处横向设有可压缩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富玲李树桥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翔龙制冷设备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