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耐盐红螺菌剂的应用培养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410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海水养殖效果好、应用菌剂培养费用低的耐盐红螺菌剂的应用培养技术。耐盐红螺菌的选育为从海水中富集、平板分离、菌株功能选育、耐盐红螺菌功能优化菌株。应用培养技术包括培养基优化与应用培养工艺条件的改进。培养基优化是从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降低47%培养基成本的应用型配方。应用菌剂培养采用应用型配方,接种后置于白色塑料温棚下日光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盐红螺菌株可在0.1~4%NaCl浓度下生长,在淡水、海水养殖中均可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应用培养技术大大降低了光合细菌培养的成本与设备投入。耐盐红螺菌剂的应用培养在上述条件下达到每毫升亿个细胞的使用浓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盐红螺菌的选育,应用型培养基配方的筛选以及应用培养菌剂的方法。确切地说,它是提供了在淡水、海水养殖中都能应用的光合细菌菌剂,且提供了一种能大幅度降低培养基成本的应用型配方,和减少设备、降低能耗、培养操作工艺简单的低成本应用培养技术。
技术介绍
光合细菌是国内外致力于开发的微生物资源。在光合细菌类群中,红螺菌科光合细菌能在有氧、无氧下异养生长,因而在废水生物处理与水产养殖的应用中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微生态菌剂多为红螺菌科细菌,如胶质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等。从菌剂的应用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菌种耐盐性能差,现有光合细菌菌剂适应盐浓度多为0.1~2%,由于菌剂生长盐浓度范围较小,造成在较高盐度的海水养殖中应用难以发挥作用;(2)菌剂培养成本高,现有菌剂培养多采用经典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灭菌与灯光光源光照培养的技术,致使培养成本提高,菌剂售价偏高,影响了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为此,筛选能在淡水、海水养殖中应用的耐盐红螺菌,开发能大幅度降低应用培养红螺菌剂的成本,和开发易于操作的培养技术,对推进光合细菌应用与促进水产无公害养殖、提高鱼虾等水产动物养殖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属于光能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从营养成分看醋酸盐等小分子有机物是适宜的碳源,并适宜在30℃左右、光照强度为1000~3000LX下生长。培养光合细菌除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营养物质外,还需要生长素。经典的光合细菌(红螺菌科)培养基配方成分有11~13种,培养过程常采用培养基灭菌与灯光光源光照培养的模式(有些菌株还采用光照厌氧培养)。经检索,在微生物分类书籍及发表在《生物技术》1995年第3期、《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第6期等资料中均提到光合细菌(红螺菌科)经典培养基配方为CH3COONa3.0g,CH3CH2COONa 0.3g,(NH4)2SO40.3g,MgSO4·7H2O 0.2g,K2HPO40.3g,KH2PO40.5g,CaCl250mg,酵母膏0.1g,谷氨酸0.2mg,蛋白胨10mg,MnSO42.5mg,NaCl 1.0g FeSO45mg,H2O 1L,pH7.4。由配方中可看出,培养基成分为13种,利用经典配方培养光合细菌应用菌剂,培养基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红螺菌剂耐盐性能与应用海水养殖效果较差,以及应用菌剂培养费用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耐盐性能好、在淡水、海水养殖中均能发挥良好的功效、应用型培养基配方的成本低的耐盐红螺菌剂的应用培养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株耐盐红螺菌剂的应用培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涉及的微生物为耐盐红螺菌(),保藏单位简称为CCTCC,菌种编号为CCTCCNo.M,其应用型培养技术为1)分离选育获得耐盐红螺菌,该菌株可在0.1~4%盐浓度下生长;2)耐盐红螺菌的应用培养基组分为在每升水中含有醋酸钠3.0~3.5g,氯化铵或硫酸铵0.3~0.4g,酵母膏0.1g,钼酸钠与硼酸微量,pH7.4;3)应用培养菌剂技术步骤首先将试管菌株接种于配方为CH3COONa 3.0g,CH3CH2COONa0.3g,(NH4)2SO40.3g,MgSO4·7H2O0.2g,K2HPO40.3g,KH2PO40.5g,CaCl250mg,酵母膏0.1g,谷氨酸0.2mg,蛋白胨10mg,MnSO42.5mg,NaCl 1.0g FeSO45mg,H2O 1L,pH7.4的光合细菌经典培养基中进行一级、二级种子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应用培养基配方中进行三级种子扩大培养,最后进行菌剂生产应用培养;其中,前三级培养条件为置于白炽灯光照下培养5~7d,温度28~33℃,光照强度1000~1500LX;应用生产菌剂以养殖水源为基质,添加应用型配方,不灭菌,分装白色容器中,接种20~30%应用培养基扩培的三级种子,置于温度为25~35℃的白色塑料温棚下日光光照培养3~5d,获得每毫升亿个细胞的菌剂;后取70~80%菌剂量用于水产养殖,余20~30%量作为母种继续进行应用培养,即第一批接种扩培的种子,从第二批开始采用接种应用菌剂。本专利技术的耐盐红螺菌剂养殖试验显示,添加光合细菌的养殖水体溶氧提高,水质较好,鱼虾生长健壮,病害减少。经检测发现水体有害微生物如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病原菌数量减少。通过养殖应用,表明应用培养技术能够实现质量要求,鱼苗的成活率以及鱼苗的个体增重率都提高了10%以上,耐盐红螺菌剂在淡水海水养殖中均能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1、耐盐红螺菌1)耐盐红螺菌的菌株特性该菌株是从海水、海泥中分离的光合细菌。耐盐红螺菌—荚膜红假单胞菌(Rps.capsulata)PSB-2已于2004年 月 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简称为CCTCC,保藏号为CCTCC No.M?.耐盐红螺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等特征参考(布坎南R E,吉本斯N E.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6-29.)。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极生鞭毛,具有运动性;在光照或黑暗,厌氧、微好氧和好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细胞形态呈短杆或卵形,大多单个;细胞大小为2.0~2.2μm×0.6~1.2μm。细胞厌氧液体培养物呈现红色、黄棕色等;可利用乙酸钠、丙酸钠、丙酮酸、苹果酸、琥珀酸、酵母膏、单糖、天氡氨酸与谷氨酸等,不能利用苯甲酸钠、硫代硫酸钠和苯甲酸等;氢化酶、接触酶阳性,不能液化明胶。最适生长温度30℃,最适生长pH7.5~8.0,但在pH6.5~9均生长良好。2)耐盐红螺菌的选育包括分离单菌落与菌种选育。其过程为从海水海泥中富集红螺菌—→平板分离单菌落—→耐盐性能检测—→净化水质等功能检测—→耐盐红螺菌优化菌株。富集培养基每升水中含氯化铵1g,磷酸氢二钠0.5g,硫酸镁或氯化镁0.2g,氯化钠2g,酵母膏或蛋白胨1~2g。溶解各组分后,121℃蒸汽灭菌20min,后加入过滤除菌的10%碳酸氢钠溶液50ml,乙醇或4%丙氨酸1.5~2.0ml,用0.1N磷酸调pH至7.0;富集培养液置于白炽灯光照下培养15~20天(温度25~30℃,光照强度1500~2000LX),当培养物深红色后取培养液转入第二次富集培养,如此反复2~3次。后取红色培养液稀释,涂布固体培养基上,于厌氧光照下培养7~10天,挑起红色单菌落斜面培养。菌种选育以光合细菌培养基(CH3COONa 3.0g,CH3CH2COONa 0.3g,(NH4)2SO40.3g,MgSO4·7H2O 0.2g,K2HPO40.3g,KH2PO40.5g,CaCl250mg,酵母膏0.1g,谷氨酸0.2mg,蛋白胨10mg,MnSO42.5mg,NaCl 1.0gFeSO45mg,H2O 1L,pH7.4)为基础,并改变配方中盐含量使配制成0.1~4%盐浓度的培养基,灭菌后接种光合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光照培养7天,测定各菌种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力;净化水质以池塘水与模拟海水为基质,分别设置0.1~4%盐浓度,并在培养液中添加氯化铵、亚硝酸钠物质,灭菌接种后进行有氧光照培养1天,测定各菌种在不同盐浓度下对氨氮、亚硝基氮的降解能力。最后选育出能在0.1~4%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株耐盐红螺菌剂的应用培养技术,其特征在于:涉及的微生物为耐盐红螺菌(),保藏单位简称为CCTCC,菌种编号为CCTCCNo.M,其应用型培养技术为:1)分离选育获得耐盐红螺菌,该菌株可在0.1~4%盐浓度下生长;2)耐盐红 螺菌的应用培养基组分为:在每升水中含有醋酸钠3.0~3.5g,氯化铵或硫酸铵0.3~0.4g,酵母膏0.1g,钼酸钠与硼酸微量,pH7.4;3)应用培养菌剂技术步骤:首先将试管菌株接种于配方为:CH↓[3]COONa3.0g,CH↓ [3]CH↓[2]COONa0.3g,(NH↓[4])↓[2]SO↓[4]0.3g,MgSO↓[4].7H↓[2]O0.2g,K↓[2]HPO↓[4]0.3g,KH↓[2]PO↓[4]0.5g,CaCl↓[2]50mg,酵母膏0.1g,谷氨酸0.2mg,蛋白胨10mg,MnSO↓[4]2.5mg,NaCl1.0gFeSO↓[4]5mg,H↓[2]O1L,pH7.4的光合细菌经典培养基中进行一级、二级种子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应用培养基配方中进行三级种子扩大培养,最后进行菌剂生 产应用培养;其中,前三级培养条件为置于白炽灯光照下培养5~7d,温度28~33℃,光照强度1000~1500LX;应用生产菌剂以养殖水源为基质,添加应用型配方,不灭菌,分装白色容器中,接种20~30%应用培养基扩培的三级种子,置于温度为25~35℃的白色塑料温棚下日光光照培养3~5d,获得每毫升亿个细胞的菌剂;后取70~80%菌剂量用于水产养殖,余20~30%量作为母种继续进行应用培养,即第一批接种扩培的种子,从第二批开始采用接种应用菌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宏端袁重桂林本兴林娟朱航郑杰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