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983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蓄电池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该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包括集流条,所述集流条的上部设有板耳,在集流条的下部连接有筋条;所述拉网板栅的总高度为115mm,总宽度为143mm;所述集流条的厚度为5mm;所述板耳的宽度为14mm,板耳的高度为17mm;所述板耳中轴线与集流条其中一端之间的距离为54.5mm;所述筋条呈放射状,其中筋条的宽度为1.2mm;所述筋条的扩展间距从集流条往下依次为7mm和8.1mm;所述拉网板栅的表面设有铅膏层。该拉网板栅提高大电流起动性能,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所述拉网板栅新结构的设计降低了铅的损耗及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清洁、环保生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生产的
,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
技术介绍
免维护蓄电池是以铅和硫酸作为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充电时正极转换为PbO2、负极为Pb,放电时正负极板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板栅的合金成份为铅钙锡铝合金,并具有长寿命、无污染、免维护、安全可靠的优越性能,其内阻及CCA值远高于普通铅酸蓄电池。目前采用的传统免维护蓄电池极板用板栅经由重力浇铸法生产所得,其板栅表面粗糙、存有气孔,因需要频繁喷模而导致板栅重量以及板栅厚度不一致,造成板栅容易断裂;板栅的耐腐蚀性能差,极板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电池大电流输出性能下降;因板栅重量偏差过大,导致涂板过程中极板重量不均匀,进而使得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导致单格极板容量落后,影响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传统板栅存在的板栅厚度、重量不一致;板栅不耐腐蚀;易断裂等质量缺陷以及解决免维护蓄电池因板栅缺陷而导致单格极板落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该拉网板栅提高大电流起动性能,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所述拉网板栅新结构的设计降低了铅的损耗及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清洁、环保生产的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包括集流条,所述集流条的上部设有板耳,在集流条的下部连接有筋条;所述拉网板栅的总高度为115mm,总宽度为143mm;所述集流条的厚度为5mm;所述板耳的宽度为14mm,板耳的高度为17mm;所述板耳中轴线与集流条其中一端之间的距离为54.5mm;所述筋条呈放射状,其中筋条的宽度为1.2mm;所述筋条的扩展间距从集流条往下依次为7mm和8.1mm;所述拉网板栅的表面设有铅膏层。所述板耳与集流条之间通过过渡弧平滑连接。通过过渡弧平滑连接的设计进一步保证电流的均匀分布,并降低了内阻。所述过渡弧的半径为6mm。经过电学测试,当过渡弧采用半径6mm时,可以进一步使大电流输出性能提高5-7%。所述筋条从集流条往下前三行的扩展间距为7mm,其余为8.1mm。所述各筋条之间交织形成菱形。该结构不仅保证电流可以均匀分布,而且进一步降低内阻13-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包括集流条,所述集流条的上部设有板耳,在集流条的下部连接有筋条;所述拉网板栅的总高度为115mm,总宽度为143mm;所述集流条的厚度为5mm。对拉网板栅进行了结构尺寸的综合设计,总宽度与总高度之间尺寸的比例关系进行了最优化设计,同时协同配合上集流条的厚度尺寸综合协调,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保持拉网板栅重量及厚度保持一致性,使得所述拉网板栅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化,不容易发生断裂,能够在高温使用环境下仍然保持其所锻造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板栅耐腐蚀性能。所述板耳的宽度为14mm,板耳的高度为17mm;所述板耳中轴线与集流条其中一端之间的距离为54.5mm。经过电学检测,该宽度的板耳配合上板耳所在位置,不仅使得拉网板栅电流分布均匀,而且使得蓄电池大电流低温放电性能达到峰值。与此同时提高了极板活性物质利用率。所述筋条呈放射状,其中筋条的宽度为1.2mm;所述筋条的扩展间距从集流条往下依次为7mm和8.1mm。针对筋条的设计将放射状与宽度尺寸相结合,同时进一步设计筋条的扩展间距,在使电流分布更均匀,适用于全型号免维护蓄电池的极板板栅的同时,也使其内阻降低了20-27%,并保持尺寸一致性,使得板栅重量偏差极小。所述拉网板栅的表面设有铅膏层,提高了活性物质与板栅的结合力,提高了板栅的耐腐蚀性。与传统的重力浇铸板栅相比,拉网板栅尺寸控制精准,大大提高了大电流的起动性能,耐腐蚀性能提高,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对两种板栅制造的电池依据国家标准GB/T5008.1-2013进行低温性能测试,本技术所述拉网板栅测试结果远超于传统重力浇铸板栅,电池寿命提高了25%,真正达到了免维护、高性能蓄电池的标准和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集流条,2为板耳,3为筋条,4为过渡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述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包括集流条1,所述集流条1的上部设有板耳2,在集流条1的下部连接有筋条3;所述拉网板栅的总高度为115mm,总宽度为143mm;所述集流条1的厚度为5mm;所述板耳2的宽度为14mm,板耳2的高度为17mm;所述板耳2中轴线与集流条1其中一端之间的距离为54.5mm;所述筋条3呈放射状,其中筋条3的宽度为1.2mm;所述筋条3的扩展间距从集流条往下依次为7mm和8.1mm;所述拉网板栅的表面设有铅膏层。所述板耳2与集流条1之间通过过渡弧4平滑连接。通过过渡弧4平滑连接的设计进一步保证电流的均匀分布,并降低了内阻。所述过渡弧4的半径为6mm。经过电学测试,当过渡弧4采用半径6mm时,可以进一步使大电流输出性能提高5-7%。所述筋条3从集流条1往下前三行的扩展间距为7mm,其余为8.1mm。所述各筋条3之间交织形成菱形。该结构不仅保证电流可以均匀分布,而且进一步降低内阻13-15%。所述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采用铅带机铸出厚铅带,然后通过连续碾压轧制至标准厚度的铅带,符合标准要求的铅带通过全自动扩展拉网机一次成型制成板栅,实现全自动化生产,降低了铅的损耗及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清洁、环保生产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包括集流条,所述集流条的上部设有板耳,在集流条的下部连接有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网板栅的总高度为115mm,总宽度为143mm;所述集流条的厚度为5mm;所述板耳的宽度为14mm,板耳的高度为17mm;所述板耳中轴线与集流条其中一端之间的距离为54.5mm;所述筋条呈放射状,其中筋条的宽度为1.2mm;所述筋条的扩展间距从集流条往下依次为7mm和8.1mm;所述拉网板栅的表面设有铅膏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免维护蓄电池用拉网板栅,包括集流条,所述集流条的上部设有板耳,在集流条的下部连接有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网板栅的总高度为115mm,总宽度为143mm;所述集流条的厚度为5mm;所述板耳的宽度为14mm,板耳的高度为17mm;所述板耳中轴线与集流条其中一端之间的距离为54.5mm;所述筋条呈放射状,其中筋条的宽度为1.2mm;所述筋条的扩展间距从集流条往下依次为7mm和8.1mm;所述拉网板栅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佳韦学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久力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