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990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包括支护顶推板,支护顶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块与其垂直的支护侧板;支护侧板的前端沿竖直方向设有可左右摆动的第一导向板装置,支护顶推板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可上下摆动的第二导向板装置,支护顶推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支护结构移动的支护驱动装置。支护结构能适应现场的快速化拼装施工。基坑支护开挖安全可靠风险小、施工速度快,占用路面时间短、范围小,对交通影响较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施工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施工过程安全可靠,综合施工成本低。

A moving support structure for lower tunne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nnel under the mova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supporting push plate, supporting the thrust plate on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supporting plate; supporting side front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e plate device can swing, second the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wing device supporting the thrust plate bottom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ush for driving a mobile retaining structure driving device. The support structure can adapt to the rapid assembling and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in the field.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 excava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 the construction speed is fast, the road time is short, the range is small, and it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raffic.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on to the city is reduced to the maximum limi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the cost of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
,具体地指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车辆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现有的交通环境网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造成交通拥堵。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城市干道节点上越来越多地采用立体交通形式,合理利用城市不同层次的空间,多设置高架桥或者城市下穿隧道。与高架桥或者其他方式相比,下穿隧道具有机动车不受干扰、快速通过、地面仍保留原有交通转化的功能、对周边景观影响小等优点,近年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城市较为拥堵的十字路口或交叉口地段的运用十分普遍。传统的城市下穿隧道的施工方法以明挖现浇施工为主,现有的支护顶推装置结构复杂,而地下环境复杂,顶推装置需时常改变顶推方向才能向前继续施工,而支护顶推装置在前进过程中虽可实现左右转向,但施工复杂,效率低,且难以实现上下转向。明挖法施工多设置基坑支护以及隔水帷幕,由于需要提前设置基坑支护再进行穿越施工,因此施工时间长、基坑支护施工占用道路宽,导致综合施工成本高。目前的隧道的变向施工建立在明挖施工基础上,需要先开挖基坑,施工基坑支护后,再进行现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顶推板(1),所述支护顶推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块与其垂直的支护侧板(2);所述支护侧板(2)的前端沿竖直方向设有可左右摆动的第一导向板装置(5),所述支护顶推板(1)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可上下摆动的第二导向板装置(6),所述支护顶推板(1)上设有用于驱动支护结构移动的支护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顶推板(1),所述支护顶推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块与其垂直的支护侧板(2);所述支护侧板(2)的前端沿竖直方向设有可左右摆动的第一导向板装置(5),所述支护顶推板(1)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可上下摆动的第二导向板装置(6),所述支护顶推板(1)上设有用于驱动支护结构移动的支护驱动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侧板(2)的顶部设有可沿支护侧板(2)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挡土装置(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挡土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于支护侧板(2)顶部的丝杆升降机(4.1)和与丝杆升降机(4.1)的丝杆(4.2)平行的挡土板(4.3),所述挡土板(4.3)通过固定装置与丝杆升降机(4.1)的丝杆(4.2)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侧板(2)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从前至后均匀间隔设有多个丝杆升降机(4.1),每台丝杆升降机(4.1)的丝杆(4.2)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挡土板(4.3)。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穿隧道的移动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挡土板(4.3)顶部的耳板(7)和固定于丝杆(4.2)顶部的抱箍(8),所述耳板(7)的耳孔的轴线与支护侧板(2)平行,所述耳板(7)位于抱箍(8)的两个半抱箍的一侧的安装耳之间,所述耳板(7)通过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翟世鸿杨秀礼王建平孟奎程茂林蒋道东吴中正徐杰华晓涛夏昊刘修成朱明清刘维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