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压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733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拉伸压料模具,包括:上模,包括上模座、拉伸母模及内卸料板,所述拉伸母模固设在所述上模座的下侧,所述拉伸母模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伸母模底部环绕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一锥形面,所述内卸料板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上模的下侧,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包括下模座、下模卸料板及拉伸公模,所述下模卸料板固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侧,所述下模卸料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模卸料板顶部环绕所述第二通孔设有第二锥形面,所述拉伸公模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下模的上侧,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

A kind of draw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nsile pressing mold, including: the upper die comprises an upper die seat, tensile die and stripper plate, the drawing die fixed on the upper die seat side, the tensile mold is provided with first through holes, the tensile mold around the bottom the first through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ical surface, the inner stripper plate on the telescopic arranged on the upper die side, extending down to the first through hole; the lower die, disposed opposite to the upper die, lower die, lower die comprises a stri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drawing male die. Die stripper plate is fixedly arranged in the lower mold seat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lower mold stripp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through holes, the lower mold stripper top arou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onical surface, the tensile mold can be stretched up and down on the lower die side, extending upward to the second.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伸压料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拉伸压料模具。
技术介绍
冲裁连续拉伸模具可以高效的加工形状复杂的金属部件,加工原料一般会采用平板状的金属料带。拉伸模具一般设计成平面拉伸,拉伸过程中材料流动是水平方向,容易拉伸拉破,为了调整拉破必须要找到拉伸模拉伸压边力和进料圆弧费时费力,在量产时每批次来料都有波动范围,每批次调整时间长,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拉伸压料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拉伸模中拉伸容易拉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拉伸压料模具,包括:上模,包括上模座、拉伸母模及内卸料板,所述拉伸母模固设在所述上模座的下侧,所述拉伸母模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伸母模底部环绕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一锥形面,所述内卸料板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上模的下侧,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包括下模座、下模卸料板及拉伸公模,所述下模卸料板固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侧,所述下模卸料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模卸料板顶部环绕所述第二通孔设有第二锥形面,所述拉伸公模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下模的上侧,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底部的外缘倒成外圆角;所述第二通孔顶部的边缘倒成与所述外圆角配合的内圆角。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底部的外缘倒成内圆角;所述第二通孔顶部的外缘倒成与所述内圆角配合的外圆角。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包括中部呈开口设置的脱料板,所述脱料板固设在所述上模座的下侧,且套设在所述拉伸母模的外侧;所述下模包括中部呈开口设置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固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侧,套设在所述下模卸料板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脱料板的开口上缘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拉伸母模顶部侧向延伸有与所述第一缺口配合的第一凸起;和/或,所述下支撑板的开口下缘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下模卸料板底部侧向延伸有与所述第二缺口配合的第二凸起。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在所述上模座的下侧,且所述脱料板固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中部设有第一让位孔,且所述第一让位孔的孔壁设有凸部;所述内卸料板向下穿过所述第一让位孔设置,且其侧面凸设有位于所述凸部的上方的限位部,所述内卸料板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支撑;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将所述内卸料板向下复位,使得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部抵接。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在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上方,且与所述上模座固定。优选的,所述下模还包括第二限位板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限位板固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侧,且所述下支撑板固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中部设有供所述拉伸公模穿过的第二让位孔;所述第二弹性件支撑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端,弹性将所述第二限位板向上复位。优选的,所述下模还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表面的下方,且与所述下模座固定。优选的,所述第四弹性件具体为氮气弹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拉伸母模与所述下模卸料板压紧时,所述第一锥形面与所述第二锥形面紧密配合压紧,所述待拉伸件位于所述拉伸母模与所述下模卸料板之间来实现待拉伸件的加紧,通过锥形面的配合能有效提高待拉伸件边部的压紧力,避免了待拉伸件夹持后走动时容易因为边部压紧力过小而容易出现拉破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一较佳实施例拉伸压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中拉伸母模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2中下模卸料板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拉伸压料模具2下模1上模21下模座11上模座22下模卸料板12拉伸母模221第二通孔121第一通孔2211第二锥形面1211第一锥形面222第二凸起122第一凸起23拉伸公模13内卸料板24下支撑板14脱料板241第二缺口141第一缺口25第二限位板15第一限位板251第二让位孔151第一让位孔26第二弹性件16第一弹性件27第四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拉伸压料模具100,所述拉伸压料模具100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具体的,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11、拉伸母模12及内卸料板13,请参阅图3,所述拉伸母模12固设在所述上模座11的下侧,所述拉伸母模12开设有第一通孔121,所述拉伸母模12底部环绕所述第一通孔121设有第一锥形面1211,所述内卸料板13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上模1的下侧,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121。所述下模2与所述上模1相对设置,所述下模2与所述上模1配合使用,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座21、下模卸料板22及拉伸公模23,请参阅图4,所述下模卸料板22固设在所述下模座21的上侧,所述下模卸料板22开设有第二通孔221,所述下模卸料板22顶部环绕所述第二通孔221设有第二锥形面2211,所述拉伸公模23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下模2的上侧,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221。待拉伸件置于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之间,所述上模1向所述下模2移动,当所述拉伸母模12与所述下模卸料板22贴合并带动所述下模卸料板22向下移动,所述拉伸公模23凸出所述下模卸料板22,并向上拉伸所述待拉伸件。由于所述第一通孔121设有所述第一锥形面1211,所述第二通孔221设有第二锥形面2211,所述下模卸料板22和所述拉伸母模12压紧时,所述第一锥形面1211与所述第二锥形面2211贴合压紧,提高待拉伸件边部的压紧力,避免了待拉伸件夹持后走动时容易因为边部压紧力过小而容易出现拉破的情况。为了避免所述待拉伸件起皱,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21底部的外缘倒成外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拉伸压料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伸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包括上模座、拉伸母模及内卸料板,所述拉伸母模固设在所述上模座的下侧,所述拉伸母模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伸母模底部环绕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一锥形面,所述内卸料板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上模的下侧,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包括下模座、下模卸料板及拉伸公模,所述下模卸料板固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侧,所述下模卸料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模卸料板顶部环绕所述第二通孔设有第二锥形面,所述拉伸公模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下模的上侧,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伸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包括上模座、拉伸母模及内卸料板,所述拉伸母模固设在所述上模座的下侧,所述拉伸母模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伸母模底部环绕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一锥形面,所述内卸料板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上模的下侧,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包括下模座、下模卸料板及拉伸公模,所述下模卸料板固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侧,所述下模卸料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模卸料板顶部环绕所述第二通孔设有第二锥形面,所述拉伸公模可上下伸缩的设于所述下模的上侧,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底部的外缘倒成外圆角;所述第二通孔顶部的边缘倒成与所述外圆角配合的内圆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底部的外缘倒成内圆角;所述第二通孔顶部的外缘倒成与所述内圆角配合的外圆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括中部呈开口设置的脱料板,所述脱料板固设在所述上模座的下侧,且套设在所述拉伸母模的外侧;所述下模包括中部呈开口设置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固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侧,套设在所述下模卸料板的外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伸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板的开口上缘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拉伸母模顶部侧向延伸有与所述第一缺口配合的第一凸起;和/或,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尧黄长新
申请(专利权)人:金爵五金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