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519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及制备方法,首先,在外磁场的诱导作用下,磁性Fe3O4纳米颗粒进行组装排列,促使聚合物壳层P(DVB‑MAA)包裹住Fe3O4纳米颗粒,从而形成核壳式Fe3O4@P(DVB‑MAA)纳米链;采用溶胶凝胶法,对Fe3O4@P(DVB‑MAA)纳米链进行SiO2壳层的包覆,实现双壳层Fe3O4@P(DVB‑MAA)@SiO2纳米链的制备;最后,利用盐的重结晶来有效地保护Fe3O4@P(DVB‑MAA)@SiO2纳米链的结构,然后在氩气氛围中进行热解,最终的产物即是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特殊的微纳结构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其最小反射损失值为‑45.03dB(13.57GHz),有效吸收频带可达5.5GHz以上。该技术的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吸波材料吸收频带较窄的问题。

A bell shaped Fe3O4@void@SiO2 nanometer chai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吸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微波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器等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释放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不仅干扰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电磁污染问题。亟需解决当前面临的电磁污染问题。微波吸收材料可以通过磁损耗与介电损耗机制将电磁波能量转变为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大大降低了电磁波辐射能量,能够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电磁污染问题,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候选者。依据微波吸收机理,磁性材料与介电材料的复合有利于提高微波吸收材料与空气的阻抗匹配度,使入射波尽可能全部的浸入到材料内部,增加电磁波能量的耗散;同时,磁损耗与介电损耗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强微波吸收效果。因此,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磁性-介电复合材料的物质组成与结构设计来开展的,致力于开发出新型高效的微波吸收材料。常见的磁性材料有铁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及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其特征在于:内核为Fe3O4,外壳为SiO2,两者之间为空腔;其中:纳米链的长度为10um~30um,孔径为5~23nm,BET比表面积为90~12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其特征在于:内核为Fe3O4,外壳为SiO2,两者之间为空腔;其中:纳米链的长度为10um~30um,孔径为5~23nm,BET比表面积为90~120m2/g,BJH孔体积为0.20~0.22cm3。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摇铃状Fe3O4@void@SiO2纳米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核壳式Fe3O4@P(DVB-MAA)纳米链的制备:将Fe3O4颗粒、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加入80~100mL的乙腈中,通过超声使其分散,然后加入引发剂,在水浴温度80~85℃下进行外磁场诱导的蒸馏沉淀聚合,反应1~1.5小时后得到核壳式Fe3O4@P(DVB-MAA)纳米链;所述Fe3O4颗粒的浓度为0.25g/L~0.40g/L,单体的浓度为3.0g/L~3.75g/L,交联剂的浓度为0.875g/L~1.0g/L;所述引发剂的用量是单体与交联剂总用量的1.5wt%~2.0wt%;步骤2、双壳层Fe3O4@P(DVB-MAA)@SiO2纳米链的制备:将核壳式Fe3O4@P(DVB-MAA)纳米链分散于80mL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然后加入1.5~2.0mL的氨水,机械搅拌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禹乔明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