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银层状钛酸盐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779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银层状钛酸盐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定量的固相或液相钛源在碱液中进行高压水热处理或常压回流反应,制备得到层状钛酸盐纳米材料。将硝酸银溶解在稀氨水溶液中,然后加入预先制得的层状钛酸盐粉体,采用离子交换还原法进行单质银纳米颗粒的负载,最终制备得到载银层状钛酸盐复合纳米材料。该制备方法能够将银纳米颗粒均匀地负载在钛酸盐层状结构内部及表面;银纳米颗粒粒径极小,并且粒径尺寸分布较窄,分散性高;所得复合产物为纯白色,具有性质稳定,不易变色等优点。并且该制备方法工艺和流程简便,参数可调范围宽,可重复性强,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银系抗菌剂具有广谱抗菌消毒的功效,能够赋予各种抗菌产品极佳的抗菌效果。银系抗菌剂之所以具有出色的抗菌性,是因为该材料中所释放的微量的银离子起到的抗菌、灭菌效果。然而,目前的银系抗菌纳米粉体在产业化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有效成分银离子释放速率过快,不能保证其功效的长久性;2、银系抗菌纳米粉体不够稳定,容易变质;3、有效成分从材料的颗粒内部向表面的过度迁移,导致抗菌产品出现变色、异味等问题。 因此,要解决上述难题,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抗菌材料或一种新型的结构设计,保证该抗菌材料能够速率缓慢而稳定的释放其有效成分,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大幅度延缓有效成分的过度迁移。层状钛酸盐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二氧化钛纳米材料(Tsai C C,Teng H. Chem Mater. 2004,16,4352-4358),具有极高的离子交换、传输和吸附能力(Yang D J,Zheng Z F,Zhu H Y,Liu H ff,Gao X P. Adv Mater. 2008,20,2777-27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银层状钛酸盐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固相或液相钛源加入到浓度为0.1~15摩尔/升的碱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得到悬浮液;(2)将由步骤(1)所得的悬浮液在高压反应釜中373~473K的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4~72小时,或在常压反应釜中373~403K的温度下搅拌回流反应12~72小时;(3)步骤(2)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法得到沉淀产物,然后分别采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洗涤,直到洗涤液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经干燥后得到层状钛酸盐材料;(4)将硝酸银溶解在稀氨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步骤(3)制得的层状钛酸盐粉体,在常温常压下搅拌反应6~24小时;(5)步骤(4)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金彩虹殷天惠陈超何丹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