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93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该衍生物为具有式Ι结构的化合物,

Two (tri methylene) boron derivati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white ligh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wo (trimethylphenyl) boron derivatives, the derivative is a compound with type I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政府和产业界的巨大重视,各国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纷纷推出重大研究计划(美国NextGenerationLightingInitiative,欧盟OLLA,日本21CenturyLightingProgram)来强化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是因为,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技术(WOLED)有望成为新一代最重要的固体光源技术之一。WOLED的理论预测电光转换效率将是目前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以上,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将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实现WOLED的途径通常有三种:a)全荧光机制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技术(F-WOLED),其发光层由发蓝、绿、红色荧光的材料组成。因为荧光材料只能利用发光层中占激子总数25%的单重态激子,所以该机制的理论内量子效率最高只能达到25%,显然不是一种高效的发光机制。b)全磷光机制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技术(P-WOLED),其发光层由发蓝、绿、红色磷光的材料组成。这类发光材料既可利用单重态激子又可利用三重态激子发光,因而该机制的理论内量子效率最高可达100%,是一种高效的发光机制。c)荧光/磷光组合机制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技术(F/P-WOLED),其发光层由蓝色荧光材料和绿色、红色磷光材料组成。这两类材料分别利用单重态激子发出蓝色荧光和三重态激子发出绿色、红色磷光,因此这种机制理论内量子效率最高可达到100%,显然也是一种高效的发光机制。同时,与P-WOLED相比,F/P-WOLED使用了蓝色荧光材料代替效率低、稳定性差的蓝色磷光材料,使得器件的寿命得到了提高。因此,F/P-WOLED被认为是最理想和最有希望实现高效率、长寿命的WOLED固体光源技术的途径。为了实现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有效分离,基于F/P-WOLED的器件的发光层通常包括【主体材料:蓝色荧光材料/主体材料/主体材料:绿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红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主体材料:蓝色荧光材料】共六层。如果一种材料自身具有高效蓝色荧光发光,并且具有较高三重态能级(高于2.4eV),可同时敏化绿色、红色磷光掺杂材料,那么,由这种可用作主体材料的高效蓝色荧光材料制作的白光器件,其发光层包括【蓝色荧光材料/主体材料:绿色磷光材料/主体材料:红色磷光材料/蓝色荧光材料】共四层,使得基于F/P-WOLED的传统的器件结构得到简化,因而也会进一步提高WOLED的器件性能。因此,寻找这种自身发高效的蓝色荧光,同时具有较高的三重态能级(高于2.4eV)的材料成为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的发光材料在实现自身发高效的蓝色荧光的同时,还能敏化绿色和红色磷光掺杂材料,满足制备WOLED的工艺条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使用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制备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为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Ι)中式Ⅰ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R1和R2选自烷基、环烷基、取代烷基、芳烷基、未取代芳基、取代芳基、未取代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X为杂原子,优选地,X选自N、S或O;式Ⅰ中,Ar选自未取代芳基、取代芳基、未取代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优选地,所述烷基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所述环烷基为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所述取代烷基为卤素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羟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氰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硝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氨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所述芳烷基为芳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所述R1和R2中的未取代芳基或取代芳基为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芳基;所述R1和R2中的未取代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为具有5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芳族杂环基团;所述Ar中的取代芳基或未取代芳基为具有6至28个芳族环原子的芳基;所述Ar中的取代杂芳基或未取代杂芳基为具有5至21个芳族环原子的杂芳基。优选地,所述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或正辛基;所述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选自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金刚烷基或降冰片烷基;所述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取代烷基选自羟甲基、1-羟乙基、2-羟乙基、2-羟异丁基、1,2-二羟基乙基、1,3-二羟基异丙基、2,3-二羟基-叔丁基、1,2,3-三羟基丙基、氟甲基、1-氟乙基、2-氟乙基、2-氟异丁基、1,2-二氟乙基、1,3-二氟异丙基、2,3-二氟-叔丁基、1,2,3-三氟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异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异丙基、2,3-二氯-叔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异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异丙基、2,3-二溴-叔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碘乙基、2-碘异丁基、1,2-二碘乙基、1,3-二碘异丙基、2,3-二碘-叔丁基、1,2,3-三碘丙基、氨基甲基、1-氨基乙基、2-氨基乙基、2-氨基异丁基、1,2-二氨基乙基、1,3-二氨基异丙基、2,3-二氨基-叔丁基或1,2,3-三氨基丙基;氰基甲基、1-氰基乙基、2-氰基乙基、2-氰基异丁基、1,2-二氰基乙基、1,3-二氰基异丙基、2,3-二氰基-叔丁基、1,2,3-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1-硝基乙基、2-硝基乙基、2-硝基异丁基、1,2-二硝基乙基、1,3-二硝基异丙基、2,3-二硝基-叔丁基或1,2,3-三硝基丙基;所述芳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为苄基、1-苯基乙基、2-苯基乙基、1-苯基异丙基、2-苯基异丙基、苯基叔丁基、α-萘基甲基、1-α-萘基乙基、2-α-萘基乙基、1-α-萘基异丙基、2-α-萘基异丙基、β-萘基甲基、1-β-萘基乙基、2-β-萘基乙基、1-β-萘基异丙基、2-β-萘基异丙基、1-吡咯基甲基、2-(1-吡咯基)乙基;所述R1和R2中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未取代芳基选自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1-并四苯基、2-并四苯基、9-并四苯基、1-芘基、2-芘基、4-芘基、2-联苯基、3-联苯基、4-联苯基、对三联苯-4-基、对三联苯-3-基、对三联苯-2-基、间三联苯-4-基、间三联苯-3-基、间三联苯-2-基;所述R1和R2中具有6至50个芳族环原子的取代芳基选自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对叔丁基苯基、对-(2-苯基丙基)苯基、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联苯基或4”-叔丁基-对三联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在制备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为具有下述式I15或I16结构的化合物的任意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在制备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为具有下述式I15或I16结构的化合物的任意一种:所述的二(三甲苯基)硼衍生物制备的白光有机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宏陈湛郑才俊欧雪梅李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