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优异吸震性能的鞋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8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具有优异吸震性能的鞋具。以一新颖的方法配置多数个内含密封瓦斯的弹性体室于鞋底,藉此获得鞋的轻量化、吸收冲击与反弹性等机能的改善及穿着安全性的改善,及合乎这些所需机能有关的设计上的简化等种种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具,尤指一种具有优异吸震性能的鞋具。传统行走用鞋、慢跑用鞋,以至于各种运动用鞋,对于其穿着舒适性,着地时的冲击压力的吸收性的改善,向来有很多提案,而在市场上亦有种种的制品。例如依据美国专利第4,183,156号、第4,219,945号及第4,340,626号公报所揭示,有由相互连通的多个瓦斯充填室所构成的中间鞋底。又依据日本特开平2-17002号公报揭示一种以紧密的气密层为中空层的中间底的鞋底。采用如此以气密室来吸收着地时冲击压力为吸收系统的制品,有多种在市场上供应。例如美国耐喜公司出品的称为「AIRMAX」的运动鞋,以其采用具有弹性的冲击吸收系统于中间底能配合年青人的偏好新奇的习性,获得爆发性的喜爱。又依据日本特开平2-82901号公报,揭示一种在其踏地部与脚跟部采用特定弹性体为中间底的鞋,这种使用特定弹性体或胶状物质做为冲击压力吸收材的制品,亦有多数供应于市场。一般而言,人的脚底,可分为脚跟部、脚底心部、踏地部与脚趾部。脚跟部乃脚的后跟,脚底心为在人站立时脚底不与地面接触的部分。踏地部为人站立时与脚跟部一同强力接触于地面的部分,即位于脚底心与脚趾部之间。脚趾部在脚趾底,可从相当于手的母指起至于小指,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至于第五趾。人在步行或跑步时,其脚部的着地,先从脚跟开始负担体重,身体的重心在脚上移动而踏地部着地与脚跟共同保持体重,于以脚向后踢地时体重落于踏地部与第一趾,继而脚部再踢地面而浮于空中。如此在步行或跑步时,随体重的移动脚底各部依次负担所定力量。但如上揭情形,传统的鞋具,其鞋底或只铺设有缓和着地冲击力用的弹性器材,或设有维持所定压力的气密室而已,并未考虑如何应付从着地至踢地的动作间加于脚底各部的力量。例如揭示于美国专利第4,219,945号公报的中间鞋底配置有多个充填瓦斯的气密室,藉此达成吸收冲击的效果。但是受已广为周知的制作多数气密室的技术所限制,不得不将个别气密室相互连通,既然气密室已相互连通,则一旦多数气密室中的任何一个为了冲击或其他原因破损而失去其气密性时,则失去全部气密室的气密性而顿时失去吸收冲击的效果。又由于气密室相互连通,例如相当于随着地动作而由脚跟部吸收的冲击压力的能量,经气密室内的媒体,立即移动于其他例如踏地等部位,继而如欲将所储能量用于为踏地部踢地所需反弹能量时,因储蓄于踏地部的能量移动于脚跟部,结果大为削减反弹性的效率。在使用弹性体做为改善冲击吸收性的手段时,由于因反复所加冲击压力产生的永久性压缩畸变,致使弹性体压缩变形,而导致显著减小吸收冲击压力能力的缺点。再者,使用弹性体或胶状物质而吸收冲击能量的方法,对鞋具轻量化的期望而言是不利的。在各种竞技,尤其为马拉松所代表的长距离竞技中,纪录的进步与竞技者所着用鞋具的重量,亦即其轻度成比例成长,因此对如何将马拉松选手所用竞技用鞋子轻量化的研究无停止的在进行,此乃众所周知的事实。又着地时冲击压力的大小因其部位而不同,而踢地时所要求的反拨动大小亦因部位而异,故在着地或踢地跃出的状态下,能够在所希望的部位发挥所希望机能的鞋子,乃所切实须要,传统的以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密室所构成的鞋底,对这样的要求实在无法满足。近年来随着材料的进步,鞋子的用途应运动种类而起多样化的变动,随运动的种类而选用其材质与构造乃为普遍之事。例如大家都知道马拉松竞技纪录的更新与鞋的轻量化成正比,选手们在所着用的鞋子的些微的重量差,百分之1mm单位的些微的尺寸差,或穿着稳定性上些微差异上赌其纪录更新的成败,且考虑冲击吸收性或反弹性些微的差异对脚部的影响,细心留意对其脚部的保护,疲劳的减轻或体力的消耗。鞋子微妙的性能差会左右体力的保存,此一说法并非言过其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在提供一种鞋具,其能圆满的吸收步行或跑步中因着地所受冲击压力。另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种鞋具,其能将其所吸收着地时的冲击能量,有效转换为反性能量。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鞋具,其能依运动种类的不同而变化的冲击压力予以吸收及反弹的机能,使其发挥于脚底的所望部位。更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鞋具,其能在着地之际防止冲击引起鞋底的变形而保证着地的稳定性。再加主要目的之一,乃在提供一种鞋具,其能尽量使其轻量化。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鞋具,可同时达成上揭各目的。为了达成上述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鞋具,其特征为具有内藏密封瓦斯的多个弹性体室的鞋底,该鞋具(A)可以具有其中至少二个弹性体室内压互相不同的鞋底,(B)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室的断面形状,是从圆形、椭圆形、同心圆、多角形、螺旋形、马蹄形及梯形所成各群中选出的至少一种的鞋底,(C)可以具有至少二个弹性体室其容积互相不同的鞋底,或(D)可以具有多数的弹性体室中至少有二个互相共有弹性体室壁的鞋底。本专利技术所揭示一种具有优异吸震性能的鞋具,是以一新颖的方法配置多数个内含密封瓦斯的弹性体室于鞋底,藉此获得鞋的轻量化、吸收冲击与反弹性等机能的改善及穿着安全性的改善,及合乎这些所需机能有关的设计上的简化等种种效果,故依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具有吸收冲击的特性,能对应跑步时加于脚底的冲击力,且有优异的反弹性,轻量而富于穿着稳定性的鞋具。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示是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而非用来对于本专利技术做任何限制。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所谓运动鞋的概念图;图2为表示鞋底构成的一例的概念图;图3为表示鞋底构成另一例的概念图,同时并示本专利技术弹性体室的配置图;图4至图9为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底弹性体室配置之一例的概念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底弹性体室配置之一例的概念图;图1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底弹性体室配置成共有壁之一例的概念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体室配置于后脚跟的实施例图。<鞋>本专利技术的鞋具包含鞋子本体与鞋底。鞋本体的形状通常是由脚尖部分、脚盘部分与脚跟部分等包覆脚部全体而成,亦可形成只包覆脚尖部分与脚盘部分的拖鞋形态。上述的鞋底是由脚底的脚尖部分与地面所挟的脚尖底部,脚盘的底部分与地面所挟的踏地底部(在鞋底的对应鞋面部的部位),脚心部与地面间所挟的踏地底部(在鞋底的对应鞋面部的部位),脚心部与地面间所挟的脚心底部,及在脚底的脚跟部分与地面所挟的脚跟底部所成。本专利技术的鞋具必须的构成要素「多个密封瓦斯的弹性体室」是配置于鞋底部,尤其配置于中底部。兹参照以下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鞋具的实施例。图1为所谓运动鞋的概念图,此乃为说明上的方便所举的一例,并非意指本专利技术受比例图的约束。运动鞋1含有鞋本体2与鞋底3。鞋底3由脚尖底部3a,踏地底部3b,脚心底部3c及脚跟底部3d而成。这些脚尖底部3a、踏地底部3b、脚心底部3c,及脚跟底部3d顺应鞋子所要求的机能可形成各种适宜的形状。如图2所示,通常鞋底是由内底31、中底32与外底33所构成,但如图3所示,亦有中底与外底成为一体化的鞋底34。做为本专利技术鞋具特征的鞋底将在后文中详述,而配置于本专利技术鞋底的「多个密封瓦斯的弹性体室5」可内藏于上述中底32,亦可如图3所示,内藏于中底与外底一体化的鞋底34中。<弹性体室>做为弹性体室的材质,如具有200-2000%范围的伸长率,而不使瓦斯漏泄者,则可不必加以限制。如予例举,有瓦斯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优异吸震性能的鞋具,包括鞋底,其特征是:鞋底内藏有密封瓦斯的多数个弹性体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优异吸震性能的鞋具,包括鞋底,其特征是鞋底内藏有密封瓦斯的多数个弹性体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优异吸震性能的鞋具,其特征是至少有二个弹性体室的内压互相不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优异吸震性能的鞋具,其特征是至少一个弹性体室的断面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堂庆云黄堂泰昌
申请(专利权)人:巧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