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的缓冲装置和含有该装置的鞋,及该装置和鞋的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37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鞋类(100)的缓冲装置(10)。该缓冲装置(10)由一个鞋垫(12)、在鞋垫(12)下表面(34)上的前后衬垫(18,26)及鞋垫(12)后跟部(22)的嵌入片(24)构成。一个位于鞋垫(12)前掌部(16)比鞋垫的其它部分柔软有弹性的区域(14)。嵌入片(24)位于鞋垫(12)后跟部(22)的裁掉开口(20)处。在鞋垫(12)的下表面(34)位于区域(14)之上有前垫衬(18)、嵌入片(24)之上有后衬垫(26)。该前、后垫衬(18、26)与嵌入片(24)起到吸震和弹性回复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对配备所述缓冲装置(10)的鞋类(100)做了描述,并同时对制作这种缓冲装置(10)和缓冲鞋类(100)的方法作了陈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属的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了鞋类的缓冲装置、带有此种缓冲装置的鞋类,该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带有此种缓冲装置鞋类的制作方法。通过对人脚穿鞋蹬踏时的压力图分析,显示在前脚掌与脚后跟部有一较大面积处聚集了较高的压力。在人体进行行走或奔跑时,由于震动和压力的作用,此部分也最容易产生瞬间压力峰值点。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鞋中垫入东西可以使人感到舒服。但通常这类垫入物在制造鞋类时并不由厂家生产,都是人们后来加入进去的东西,而且它的形式也很简单,只起到简单的垫子功能。目前其它现有技术中提供缓冲功能的装置都与鞋是一体的,比如鞋的外底。但这些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并不是针对脚的容易受到较高和峰值压力的部位而特别设计的,所以不能对脚起到有效地缓解来自各方面压力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缓冲装置及鞋类则是专门针对人脚在受到震动和压力作用时,最易受到较高和峰值压力作用的部分而设计的,能对该部分提供缓冲作用和对由震动或压力引起的能量聚集吸收。本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部分提供了一种鞋类的缓冲装置。此装置包括一个鞋垫、一个位于该鞋垫前脚掌部比其它部分更加柔软有弹性的区域、一个在该鞋垫的下表面前述区域上的前垫衬、一个在该鞋垫后跟部的裁掉开口、一个此裁掉开口的嵌入片和一个在该鞋垫下表面此嵌入片上的后垫衬,并且所述的前后衬垫与所述的嵌入片一起起到吸震和弹性回复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部分提供了一种鞋类,该鞋包括鞋面、上述的缓冲装置及与所说的鞋面相连的外鞋底。所说的外鞋底覆盖住前述的前衬垫、后衬垫和所说鞋垫的下表面。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部分描述了一种鞋类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个鞋垫、提供一个位于该鞋垫的前掌部的比其它部分鞋垫柔软有弹性的区域、一个在该鞋垫下表面前掌部此区域上的前垫衬、在该鞋垫的后跟部的一个裁掉的开口、放置一个此裁掉开口的嵌入片、一个在该鞋垫下表面此嵌入片上的后垫衬,该前后衬垫与嵌入片一起共同起到吸震和弹性回复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部分描述了一种鞋类的制作方法,该类鞋包括一鞋面、前述的缓冲装置和一与鞋面相连的外鞋底,该外鞋底覆盖住前述的前衬垫、后衬垫和鞋垫下表面。较优选的是前述的鞋垫前掌部的柔软弹性区域完全与人脚的五个跖骨头及大脚指相吻合。较优选的是前述鞋垫前部的前垫衬要被覆盖住。较优选的是前述鞋垫前掌部的柔软弹性区域要打孔,以使此部分比鞋垫的其它部分更柔软有弹性。较优选的是前述的鞋垫的前垫衬要与鞋垫粘合在一起。较优选的是前述的鞋垫的后垫衬要与鞋垫和嵌入片粘合在一起。较优选的是在前述的鞋垫的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的过渡区有一鞋底中间狭窄部支撑体。较优选的是前述的支撑体不与前垫衬和后垫衬相叠合。较优选的是前述的支撑体是由一条强度比鞋垫大的支撑材料制成的。较优选的是前述的支撑体位于所述鞋垫的下表面。附图的简单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部分中的具有缓冲装置之鞋垫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鞋垫的前脚掌部上的前垫衬的平面图。图3是图1所示鞋垫的后跟部裁掉开口的嵌入片的平面图。图4是图1所示鞋垫的后跟部嵌入片上的后垫衬。图5是覆盖图1所示鞋垫的前脚掌部上前垫衬的覆盖物。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部分的带有第一部分的缓冲装置鞋垫实施例的鞋类的一个实施例的剖切图。图7是图6的A-A剖面图。图8是图6的B-B剖面图。图9是图6的C-C剖面图。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在图6-9中示意了一种带有鞋类缓冲装置10的鞋100。在图1-5分别示意了除支撑体32之外的缓冲装置10的各个组成部分。这样图1-5可以被认为是与鞋100结合为一体的缓冲装置10的部件分解图。在图1-5所示的缓冲装置10是一只右脚鞋的。为了描述的方便起见,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缓冲装置10的描述将结合图1-5及图6-9来进行。本缓冲装置10包含一个鞋垫12、一个位于鞋垫12前掌部16比鞋垫的其它部分柔软有弹性的区域14、一个位于鞋垫下表面34鞋垫12前部区域14上的前垫衬18、一个位于鞋垫12后跟部22的裁掉开口20、一个该裁掉开口20的嵌入片24和一个在鞋垫12下表面34该嵌入片24上的后垫衬26。该前垫衬18、后垫衬26与嵌入片24一起共同起到吸震和弹性回复的作用。鞋垫12的前掌部的柔软弹性区域14完全与人脚的五个跖骨头及大脚指相吻合。覆盖物30可用来盖住前垫衬18。在制作带有本缓冲装置10的缓冲鞋类的过程中,覆盖物30用来帮助将前垫衬18固定在一定位置上。覆盖物30可与前垫衬18及鞋垫12粘合在一起,例如可以通过粘胶粘合。如图中所示,在鞋垫12的前脚掌部16处有一些穿孔28,这些穿孔28就这样在鞋垫12前脚掌部16处形成一比鞋垫12的其它部分更柔软的区域14。穿孔28的孔径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使鞋垫12前脚掌部16中的区域14有较好的柔软度就行。举例来说,这些穿孔的直径可以是大约1毫米到2毫米。前垫衬18与鞋垫12粘合在一起。这可以通过使用一种压敏类的胶粘剂来完成。后垫衬26与鞋垫12后跟部22之嵌入片24和嵌入片24周围之鞋垫12部分粘合在一起,所以后垫衬26应比嵌入片24的尺寸大些,这样才能盖向鞋垫12。这在图6和图9中清楚地看到。后垫衬26可与鞋垫12并嵌入片24通过热溶胶来粘合。将后垫衬26与嵌入片24的表面擦洗后将更有助于它们之间的牢固黏结。在鞋垫12前脚掌部16和后跟部22之间的过渡区域33可加装支撑体32。支撑体32不能与前衬垫18或后衬垫24相叠合。支撑体32要由一条强度比鞋垫12的材料大的支撑材料构成。例如支撑体可以是由聚碳酸酯、钢、尼龙等制成的。支撑体32可以通过胶粘、铆钉或其它合适的方式与鞋垫12连接。鞋垫12分别有第一面34和第二面36。第一面34指的是鞋垫的下表面,而第二面36则指的是鞋垫的上表面。前垫衬18、后垫衬26、覆盖物30以及支撑体32均与鞋垫12的下表面34相结合。鞋垫12为一单层结构。鞋垫12可由非编织物或纤维板制成。图6-9以一种配有一缓冲装置10的鞋的形式示意了一鞋类100的实施例。鞋类100包含一个鞋面102、一个缓冲装置10以及一个与鞋面102相连的鞋的外底106。鞋100的里面可以加入一个底垫103,覆盖住鞋垫12。这种底垫103的用途在现有技术中是周知的。沿鞋面102的边缘可以加入一条厚实的鞋帮,环绕整个缓冲装置10并与其连结在一起。如果不使用这条鞋帮104,也可以直接将鞋面102与外鞋底106缝在一起。缓冲装置10的前垫衬18、后垫衬26以及支撑体32均与鞋垫12的下表面34相连,而外鞋底106需能整个覆盖住鞋垫12的诸如前垫衬18、后垫衬26、支撑体32及下表面34部分。至此,在缓冲装置10与鞋100的连接制作过程中,前垫衬18、后垫衬26、覆盖物30以及支撑体32等全部都连在了鞋垫12的下表面。相应地在与鞋100的结合过程中,是缓冲装置10的鞋垫12的上表面36与人脚相对。前垫衬18、后垫衬26、覆盖物30以及支撑体32等置入外鞋底106之中的情况请参见图6。下面将要描述本专利技术的鞋类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鞋垫12可以由鞋垫材料上直接切得,使其正好符合所要求的左右脚鞋的尺寸。然后,在鞋垫12上标记出后跟部22上需要剪掉的部分、鞋垫12前掌部16上的区域14的位置和鞋垫12的过渡区域33上支撑体32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鞋类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鞋垫、一个位于鞋垫前部比鞋垫的其它部分柔软有弹性的区域、一个在鞋垫的下表面位于鞋垫前掌部前述区域上的前垫衬、一个位于鞋垫后跟部的裁掉开口、一个填补此裁掉开口的嵌入片和一个在鞋垫的下表面的此嵌入片上的后垫衬,并且所说的前后衬垫与嵌入片均可吸震和弹性回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AU 1998-8-20 PP53641.鞋类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鞋垫、一个位于鞋垫前部比鞋垫的其它部分柔软有弹性的区域、一个在鞋垫的下表面位于鞋垫前掌部前述区域上的前垫衬、一个位于鞋垫后跟部的裁掉开口、一个填补此裁掉开口的嵌入片和一个在鞋垫的下表面的此嵌入片上的后垫衬,并且所说的前后衬垫与嵌入片均可吸震和弹性回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鞋垫前掌部的柔软弹性区域完全与人脚的五个跖骨头及大脚指相吻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鞋垫前部的下表面有一用于覆盖前垫衬的覆盖物。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鞋垫前部的区域经过穿孔而使得该区域比鞋垫的其它部位更柔软。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垫衬与所述的鞋垫与相连接。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垫衬与所述的鞋垫和嵌入片相连。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一装置于所述鞋垫的前脚掌部与后跟部之间的过渡区内的支撑体。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不与前述之前垫衬或后垫衬相叠合。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由一条强度比所说的鞋垫要大的支撑材料构成。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位于前述的鞋垫的下表面。11.如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垫前部的所述区域内穿孔的孔径的范围在1至2毫米之间。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垫衬比所述的嵌入片尺寸要大而能覆盖住前述之嵌入片并与嵌入片周围的鞋垫部分相叠合。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垫是单层材料的。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垫由非编织物或纤维板制成。15.一种缓冲鞋,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鞋面、一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装置、及一与鞋面相连接的外鞋底,其中的外鞋底覆盖住前述的前衬垫、后衬垫和鞋垫之下表面。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缓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面之边缘有一条厚实的鞋帮,环绕整个缓冲装置并与所说的缓冲装置连在一起。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缓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面与所述的外鞋底相缝合。18.一种制造鞋类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德巴罗布赖恩约翰皮戈特
申请(专利权)人:制鞋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